(五)中轉貿易不利於新疆自身生產力的提高
新疆邊境貿易大多是中轉貿易,新疆落後的加工貿易水平極大影響了與中亞五國發展邊境貿易的內在動力。2007年新疆加工貿易進出口總額僅占新疆外貿總額的3%,新疆向中亞五國出口商品一半以上是內地商品,這種中轉貿易容易演變為一種單純的“通道經濟”,不利於新疆自身生產力的提高與發展。
四、新疆對中亞五國貿易發展對策
(一)進一步擴大邊境對外貿易額
在鞏固對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邊境貿易發展的同時,加大對其他周邊國家進出口貿易的步伐。要做到這些,首先須解決中亞國家政策多變,技術貿易壁壘繁多,通關速度較慢,通關時間較長,報關手續複雜等問題,為中國新疆對中亞國家開展邊境貿易創造寬鬆良好的宏觀環境。
(二)優化新疆邊境貿易商品結構,提高產品附加值
新疆的主要出口商品並非新疆地方工業產品,而是來源於內地省份。應充分利用新疆自身優勢條件發展邊境貿易,加大產品的深開發力度,努力提高產品的價值量,用質量優、品種多、服務好、適應市場需求的產品去拓展周邊國家市場。為提高產品附加值,應延長產業鏈,從初級產品生產到工業製成品最後再到高科技產品。同時實施品牌戰略,嚴把進貨關和出口商品檢驗關,保護知識產權,杜絕假冒偽劣商品走出國門。
(三)發展特色經濟
歐洲、韓國和日本等國不斷拓展中亞市場,無形中擠壓了新疆邊境貿易的增長空間。新疆企業應積極開拓中亞市場,在激烈的競爭中找到自己的立足點,發展特色經濟。例如,農產品貿易在新疆與中亞五國貿易中占有重要地位,隨著哈薩克斯坦等鄰國經濟複蘇,新疆地產瓜果和蔬菜開始大量向中亞五國出口。目前中亞五國大部分農副產品依靠進口,當地蔬菜價格是新疆的數倍,尤其是每年冬春兩季,反季節蔬菜的售價甚至能達到10倍以上,一些企業在新疆周邊國家建立果蔬和肉品保鮮庫,以拓展周邊國家果蔬、肉類產品市場。新疆各口岸也開辟“綠色通道”,保證新疆地產瓜果、蔬菜等特色農產品實現快捷通關。在新興市場通過展開實地調研,找到市場的需求所在,針對目標市場發展特色經濟,促進邊境貿易中特色產品的出口。
(四)提高新疆生產力,加快產業升級
為大力發展新疆生產力,應加速推進新疆外向型經濟的大發展,營造新疆與中亞五國經濟合作更為有利的環境。同時依托東部,堅持“走出去”與“引進來”相結合的道路,把東部地區過剩的產業資本、工藝技術與新疆地緣和資源兩大優勢結合起來,加快產業升級,合作開發中亞國家潛力巨大的市場。將“走出去”與“引進來”緊密地結合起來,真正使新疆經濟與中亞國家經濟建立起有機的聯係,從而不斷提升新疆向西開放水平,實現新疆經濟的新發展和新跨越。政府應依照產業結構所處的不同階段,製定差別化的發展戰略和產業政策。同時,堅持對外開放,實現地區、行業、部門的分工協作,集中優勢生產要素,在關鍵性技術領域取得突破。新疆具有承接產業轉移政策優勢、機遇優勢、區位優勢、資源優勢和產業基礎,具備成為西部經濟強區的巨大潛力。各援疆省市在組織產業轉移項目的過程中,要堅持高起點、高標準,通過工藝升級、設備升級,推動新疆產業的升級,防止落後產能和工藝裝備轉移到新疆來發展,避免東中部地區的項目在新疆簡單複製。創新思路和模式,推動產業轉移深入發展,推進產業向中西部向新疆轉移。
(五)加強中國新疆與中亞五國全方位的經貿合作
鼓勵新疆與中亞五國開展多領域多形式的合作,不斷拓寬合作路徑,擴大貿易合作、科技合作、技術貿易合作、勞務合作、資源開發合作等範圍,構建多成分、多層次、多形式、多渠道、全方位的經貿合作格局。新疆應鼓勵企業到中亞五國投資,尤其直接投資,不僅可以獲得當地廉價的勞動力,提高自己的競爭力,也可以增加當地的就業,這樣利於雙邊利益,減少貿易摩擦。
(作者單位:石河子大學經管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