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域經濟
作者:王小玲
目前,全球的經濟發展觀念正在發生著巨大變化,GDP絕對量已不是衡量一個國家是否為大國、強國的唯一標準。現在,越來越多的國家看中的是經濟質量的提高、經濟發展的後勁,經濟發展過程對環境是否造成損害等。人們已經逐漸認識到經濟的發展對人類賴以生存的環境造成的無可挽回的破壞。隨著我國步入重工業化階段,所需的礦產資源會進一步增加。借鑒國際經驗,在相當長的時間裏,能源重工業將是我國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產業,而山西省作為能源尤其是煤炭資源的輸出大省,長期以來煤炭產業的粗放性經營導致了山西省內
能源重工業各類不和諧因素的產生和發展,影響了能源重工業的可持續發展,削弱了礦產資源對國民經濟的貢獻能力。
一、山西省煤炭行業循環經濟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為了改變山西省煤炭行業三高一低即:投入高、消耗高、排放高、煤炭開采技術含量低的粗放式開采,改變山西省“越挖越窮”的局麵,提高發展質量,改善生態環境,顯著提高資源利用率,山西省煤炭行業積極響應國家號召,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建立循環經濟工業園區。到2010年底,山西省煤炭行業有在建的循環經濟示範園區20個,其中14個國有重點煤炭企業循環經濟園區已初具規模。2011年,山西省涉及循環經濟項目資金占煤炭可持續發展資金的67%。該行業循環經濟發展迅猛的同時,也存在著很多問題。
(一)缺乏信息交流平台
山西省各個地區煤炭行業循環經濟工業園區在建立過程中積累了豐富的經驗,但缺少一個共同的平台互相交流信息。缺乏專業機構,為煤炭行業的企業內部管理人員和技術人員,提供最新的循環經濟理論和技術,保證煤炭行業循環經濟的不斷發展。
(二)企業內部缺乏與循環經濟配套的製度
進駐山西省循環經濟工業園區的煤炭企業與其他企業之間形成了良好的循環網絡,為山西省煤炭行業的可持續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但是,工業園區內的煤炭類企業缺乏與循環經濟發展相適應的內部製度建設,為企業的長足發展提供製度支持。
(三)發展循環經濟的外部環境有待進一步改善
為保持山西省煤炭行業循環經濟發展的良好勢頭,應大力推廣和嚴格執行有利於該行業循環經濟發展的相關優惠政策,鼓勵相關企業進駐循環經濟園區,加強循環經濟的宣傳和教育,為山西省煤炭行業循環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提供良好的外部環境。
二、山西省煤炭行業循環經濟發展對策
(一)建立循環經濟研究所
山西省煤炭行業大力開展循環經濟必須有強大的知識、理論、技術作為後盾。對循環經濟概念理解不透徹,對循環經濟技術掌握不完全,就不能準確地開展真正意義上的循環經濟。采用技術不合理,就會浪費大量資本、設備,走不必要的彎路,而建立循環經濟研究所可以避免和減少循環經濟的盲目發展。因此,建立循環經濟研究所是山西省能源重工業開展循環經濟的當務之急和不可缺少的重要環節。循環經濟研究所除了對循環經濟做進一步研究外,還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麵推進山西省能源重工業循環經濟的發展:
1.研究所研究人員通過深入能源重工業基層,了解能源重工業目前的發展狀況,搜集大量采煤、發電、煉鋼等企業資源開采、使用、消耗、廢棄物產生等生產流程中的原料、能源、固體廢棄物的使用和排放量,生產過程采用的技術,對山西省能源重工業企業分布和規模做詳細了解,同時建立大型數據庫,將搜集的資料記錄整理,以便做進一步的分析。
2.研究所應加強學術交流,注重與國內外研究機構的密切合作與聯係,努力與國內重點大學和著名科研機構建立密切合作,與一些國外大學的相關研究機構建立長期穩定合作關係。鼓勵成員參加各種國際、國內學術會議和政策論壇,定期參加國際國內高層次學術會議,組織專家互動與學術交流。及時吸收國內外適合山西省煤炭行業發展循環經濟的技術、理論和政策。
3.谘詢服務方麵,研究所應結合自身研究成果和專業特長,為山西省煤炭行業發展循環經濟提供政策谘詢、生態規劃、環境治理、資源管理、能源利用等多方麵的谘詢服務,為各煤炭企業順利開展循環經濟提供理論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