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7章 大產品時代(1)(1 / 2)

對最普通的消費者而言,“大產品時代”無疑是最好的時代,超載的信息、“橫行”的智能設備、無窮無盡的新應用、目不暇接的多元化娛樂內容……但不幸的是,這樣的“豐饒”必然伴生著相應的顛覆;對傳統的創新者、那些既得利益者來說,這又是最壞的時代,他們不得不日複一日地麵臨創新者的窘境,甚至災難。

擁抱大產品時代

幾乎全世界的人,都在為大數據著迷,甚至瘋狂——我們正在經曆一個大規模生產、分享、分析和應用數據的偉大時代——這使得人類第一次有機會和條件,廣泛和深入地獲得並應用全麵數據、完整數據和係統數據。在此之前,這樣的場景曾被諸多未來學家以及科學家預見過,現在,當初的憧憬正在一步步變成現實。

就像雲計算一樣,大數據也正在逐漸成為社會基礎設施,成為每一家組織機構的標配。“大數據”之“大”,更多的意義在於:人類可以“分析和使用”的數據在大量增加,通過這些數據的交換、整合和分析,人類可以發現新的知識,創造新的價值,並讓很多常態化的認知、判斷、思維定式、產品形態、服務模式,形成全新的麵貌和演進方向。

毫無疑問,大數據正在改變人們的生活以及理解世界的角度和方式,這為商業社會中湧現出的諸多顛覆性的改變提供了力量來源。

在諸多被大數據改變或是驅動的變革中,以數據驅動的產品(Data-drivenProducts)可能是距離普通消費者最近的一類。這種新形態的產品,在其整個生命周期中,大數據的影子隨處可見:在產品設計以及研發階段,基於海量數據的用戶行為分析[1]能夠讓產品原型盡可能地去迎合消費者,從某種角度上看,這其實就是“消費者”所做的產品設計;在產品營銷階段,產品運營者可以在精準營銷數據模型的基礎上,實時獲取各個渠道的營銷效果,以及反饋,進而,再據此對於自己的產品和服務實時進行針對性的快速改進,完成迭代式創新的閉環……因為大數據的介入,用戶或者說是消費者,已經深度參與到了產品的全生命周期之中。對產品而言,這個小小的改變意義重大。

消費者已經越來越多地切身感受到了這類新產品的奇妙之處。它們的亮相往往具有強大的爆發力,喜歡和“顛覆”、“破壞”這些有力量的詞彙建立相關性,幾乎在一夜之間,就能成為街頭巷尾的熱門話題,它們的造勢能力,你很難幸免;它們的外觀算不上出色、功能算不上強大,出身更算不上名門,但卻總能有那麼幾點智能性,似乎就是為你量身打造,讓你欲罷不能;它們的製造工藝足以躋身世界水平,至少不會讓人感到粗糙和缺乏誠意;它們大多是平台式的“容器”定位,給消費者足夠的折騰餘地;想買到它們並不容易,它們隻在特定的時間、特定的場合出售,而且限量,你需要錢,同時也需要資格,甚至是運氣;在擁有它們之後,你可以輕鬆地在各種專屬社區中獲得歸屬感,你會把這種感覺約等於滿足感甚至幸福感……從表麵看,諸如橫空出世的小米手機、特斯拉的電動車、樂視的超級電視、藏身於各大社交平台上的微軟智能機器人小冰之類的產品,它們和傳統的創新型產品似乎並無很大差異,但在表象之下,這些產品同時還具備以下特點:

用戶深度參與產品的全生命周期;追求極致的工業設計和製造工藝;盡量為用戶提供獨一無二的專屬感;純熟掌握體驗式營銷訣竅;高度自主控製下的銷售渠道;平台化特性。

在上述這些特點中,隻要某件產品擁有其中的至少一項,那麼就可以被稱為“大產品”。大,其實就“大”在了這些新的產品屬性上。在大數據如火如荼的時代,勢必會有越來越多的“大產品”湧現。

接下來的問題順利成章,對一位產品經理而言,他到底該怎樣理解“大產品”?並且,他要如何重新規劃他的產品路線圖?

·注釋·

[1]用戶行為分析:是指在獲得網站訪問量基本數據的情況下,對有關數據進行統計、分析,從中發現用戶訪問網站的規律,並將這些規律與網絡營銷策略等相結合,從而發現目前網絡營銷活動中可能存在的問題,並為進一步修正或重新製定網絡營銷策略提供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