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管理者在戰略中的定位——絕聖棄智
原文19
絕聖棄智,民利百倍。
絕仁棄義,民複孝慈。絕巧棄利,盜賊無有。
此三者為文,不足,故另有所屬:
見素抱撲,少私寡欲,絕學無憂。
老子說:放棄對聖人和精英的崇拜,人民就能發揮更大的能量,不從口頭上去宣揚仁義,人民就會恢複到孝和慈的本性。企業放棄投機取巧的心態、以平等的心對待人民,人民就不會產生偷盜的想法。這樣才能把人民的力量充分發揮出來。
企業管理畢竟不是一個人的事情,不管這個人是聖人還是精英,戰略的意圖總離不開員工的執行,可以這樣說,員工是實現戰略的主題,而管理者的定位隻是引導和指示方向的作用。所以,管理者切不可藐視團隊的力量,也不應該藐視任何一個員工,因為,管理者領導的是一個企業,任何一個個人都是這個團隊組織中的一員,以任何不公正和不尊敬的態度對待員工的事件,都能影響整個企業的精神狀態,所以,老子說“絕聖棄智”,不是要我們放棄智慧,而是讓我們不要以聖人自居以精英自居,以精英自居的管理者,容易犯自大的毛病,不但會使我們的眼界變得狹隘,也不能看到集體的力量,這樣的管理者不能做到“民利百倍”這樣對戰略的執行是不利的。
如果管理者僅在口頭上宣揚仁義道德,實際上,為了企業的利潤而不擇手段的話,這樣的管理者不會贏得信任,因此,老子警‘醒我們不要做嘴上的道德家,而應該把仁義落實在具體的實踐當中,仁義本身是一個空洞的文字概念,仁義隻有落實在行為上才是真正有意義的。管理者隻有做到這一點,才能恢複員工的孝和慈的本性,仁義都是依靠管理者的行為運用到企業管理上,事實上,如上一章所說,隻能是導致“大道廢,有仁義”,嘴上說仁義,正是“大道”廢棄的象征,而恢複人的孝和慈的本性,戰略的執行才能到位。
企業放棄投機取巧的心態、以平等的心對待員工。管理者應該認識到,企業管理是一門科學,不是憑借管理者的主觀意誌為轉移的,事實上,有很多管理者都存在投機取巧的心態,無論在對待企業的發展,市場的開拓以及員工的待遇上,都是這樣,不能以公平公正的心對待顧客和員工,這樣,市場也會放棄使用該企業的產品,因為誰也不會被騙第二次,由此產生對該企業的懷疑與不信任,從而使企業喪失了永續經營的基礎。從企業的內部看,對待員工更是這樣,如果企業隻知道對員工巧取豪奪,不能以人為本的精神對待員工,隻知道利用員工,不注重員工的長期發展,員工就不會忠誠於企業,甚至會產生逆反的心理。
總之,老子通過這一章,通過說明“絕聖棄智”,表明管理者在戰略執行中的地位,“民利百倍”說明了員工在企業執行中的作用。管理者隻有明確了自己和員工在戰略執行中的定位,才能清醒地帶領企業實現戰略目標,但是僅僅注意以上三個方麵是不夠的,管理者本身,還要做到生活樸素,戒私戒貪,道法自然。“絕”是窮盡的意思,“絕學”是窮盡戰略製定和戰略執行的“大道”,這樣管理者才能真正做到無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