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3章 戰略類型(2)(1 / 2)

因為,戰略執行的準確度,不是執行能力強的員工決定的,而是由較差的員工決定的,如果領導通過不斷的教育和培訓,把較差的員工培養成較好的員工,那麼戰略執行的能力就能夠從根本上提篙。老子說:“損而益之,或益而損之”,減少企業落後的員工,就能提高執行力,老子主張通過教育的辦法,改善人的素質,而不在讚成依靠“裁員”這樣強硬的手段,因為過於強硬的手段,會導致管理者執行力差,造成管理者隻重視結果,而忽視原因的盲目行為,這樣不但無助於對員工的教育,也無助於管理水平的提高,因為管理者正是依靠對這些原因的分析,使得自己的管理智慧不斷的提高,這些寶貴的智慧,還能夠進一步作為教育員工的好教材,何樂而不為呢?

五、發展戰略——見小日明,守柔日強

原文52

天下有始,以為天下母。既得其母,以知其子。

既知其子,複守其母,沒身不殆。

塞其兌,閉起門,終身不勤。

開其兌,濟其事,終身補救。

見小日明,守柔日強。

用其光,複其明,無遺身殃,是謂襲常。

老子認為:天下的開端,都是從“道”開始的,“道”是萬物的母親,如果我們充分的了解並掌握了其“母體”,那麼,我們對於其所產生的結果也就容易認識了。如果我們知道了結果,反過來再堅守“道”的規律,那麼,這樣的行為,會讓我們受用終身。

老子所說的,也是戰略的基本規律,如果我們能對企業發展的結果有了充分的了解,那麼,我們對於“道”的堅守,就成為整個戰略的執行過程,從認識“規律”到明確“結果”,從明確“結果”到根據“規律”辦事,這就是戰略的全部過程。

老子說:“塞其兌,閉起門,終身不勤。”閉塞通路,不向外求,把握好內在的規律,我們就可以終身受用不盡。“開其兌,濟其事,終身補救。”規律是內在的,如果我們向事物的外部表麵去尋找,就終身不得其用。

企業的發展規律,在於整個企業行為以及商業係統的內部,而外部的現象隻是內部規律的顯現,認識規律要從內部著手,這樣就容易把握,反之,如果從事物的表麵去發現規律,那麼,企業就會陷入盲目的混亂之中。

怎樣做到從事物的內部去認識規律呢?以老子的觀念,就是要“見小日明”,從小處見到大處,從微觀本質走向宏觀戰略,在這裏,我們要避免兩個問題,一個是隻見森林不見樹木,一個是隻低頭拉車不抬頭看路。

隻見森林不見樹木,也是不符合戰略要求的。對樹木的具體情形不了解或者了解不夠都不行。沒有樹木的量的累加,自然沒有森林概念的聚集。沒有對樹木結構、品種、數量的細致研究,就不能對森林的質量與影響的正確把握。我們可以理解樹木和森林的關係,實際是認識的基礎與升華的關係。沒有對事物細部的準確分析,必然影響到對事物全局的準確判斷。

隻低頭拉車不抬頭看路,對於支流的、局部的東西,偶然工作差錯,生活中的煩惱,必須加以關注和研究,但不能影響對全局的把握。就如我們正在背著行囊向東方旅行,路遇暴雨,道路坍塌,我們不得不繞道走,但我們不能因此就走到北方去,還得尋機回到既定的方向。正是這個理念的支配,不會因為工作生活出現了什麼矛盾、衝突、誤會,甚至犯點什麼錯誤,就動搖信念、信心。因為在工作中,難免出現諸如此類的問題。總是在堅定正確方向的前提下,正視問題,積極尋找更優更好的方法解決麵臨的問題,然後繼續義無反顧地前進。

看全貌,看主流,看整體,看方向。這對於事物的正確把握、準確定性有直接幫助。較多地關注事物的整體概貌、事件的發展態勢、社會的前進方向,這是任何時候都不能忽視的。忽視這點,就如同埋頭拉車不看路容易偏離方向,也如同在迷途中尋找道路缺乏信心,從小處可以看大處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