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2章 戰略類型(1)(3 / 3)

低成本戰略可以給公司帶來的競爭優勢還包括,增強了對供應商和購買者討價還價的能力,降低了替代品的威脅。

事實上,低成本戰略具有顯而易見的缺點。比如,前期投資大——一般來講,低成本公司一般是通過擴大生產規模來取得低成本優勢,這就需要較大的前期投資,資金不夠雄厚的公司顯然不適合采用該戰略;容易被競爭對手模仿;新技術會帶來威脅,比如競爭對手利用新的技術,或更低的人工成本,形成新的低成本優勢;如果企業過分追求低成本,降低了產品和服務的質量,會影響顧客的需求,結果會適得其反。還有一點,行業退出壁壘高。由於公司前期投資大,一旦處於競爭劣勢或行業開始衰退,公司的退出障礙會很高,付出代價比較大,事實上,成功實施低成本戰略需要合適的內部、外部條件。

低成本戰略必須以市場為根本,所以,市場如同企業的“天”一樣,企業員工和生產資料如同企業的基礎,這個基礎如同“地”一樣,企業文化如同企業的“精神”一樣,沒有精神就失去靈魂,企業的產品如同“稻穀”,企業的發展如同“萬物的生長”,企業的領導如同古代的君王治理國家一樣。

如果這一切都順應了“道”,那麼,企業的市場就清晰可見,企業的基礎就非常牢固,企業文化成為精神支柱,產品如同豐盈的稻穀,企業得以發展,企業管理者就能很順利地治理好企業。

與此相反,如果違背了“道”,老子告誡說:天不清明,恐怕就要塌下來;地不寧靜,恐怕就要陷下去;神不靈驗,恐怕就要消失;穀不能充盈,恐怕就要枯竭;萬物不能生長,恐怕就要滅絕;侯王不能成為天下的典範,國家恐怕就要滅亡。可見失“道”的結果是十分可怕的,失“道”的戰略也是可怕的戰略。

四、教育戰略——人之所教,吾亦教之

原文42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萬物負陰而抱陽,衝氣以為和。

人之所惡,唯孤、寡、不穀,而王侯以為稱。

故物或損而益之,或益而損之。

人之所教,吾亦教之。強梁者不得其死,吾將以為教父。

老子說:如果沒有“道”的作用就不能產生一,沒有一,也就沒有二,有了二才有可能生出三,於是,萬事萬物就這樣產生了。

萬物都是由“陰”和“陽”兩方麵,通過“道”的力量,而組合起來的。

企業戰略的執行也是這樣的規律,有了大的戰略才能產生小的戰略,一個公司是一個整體,因此,有整體的戰略,研究發展部是這個公司的一個部門,但相對於其他部門也是一個整體,那麼就可能產生研發戰略,但是,這個戰略必須要考慮到整個公司的大戰略,不能違背,如果小的戰略違背了大的戰略,就違反了老子所說的“萬物負陰而抱陽”,那麼,企業就不能協調發展了。

“衝氣以為和”,在這裏我們把它看作是“道”的作用,運用於戰略也就是說:戰略離不開“人”的執行,通過“衝氣”,將大戰略和小戰略有機地結合起來,協調起來,這樣一個健全的戰略就形成了。

在戰略執行的過程中,領導是企業的核心,如同古代國家的王侯一樣,老子說:人們所厭惡的孤寡的狀態,在於王侯,他們卻用這樣的名詞而自稱。其原因就是反映了王侯們親身的體驗和心境,因為他們處在統治的中心。企業的領導也是處在這樣的“孤寡”的地位,因此,沒有全體員工的緊密合作,再好的戰略也不能實現。

老子認為,這就是事物正反作用的結果,企業沒有領導核心是不行的,但是,企業隻有領導核心,沒有執行團隊也是不行的,這是事物相互損益,相互補充的必然性。

那麼,如何獲得好的執行團隊呢?老子認為就是教育,教育員工是領導的天職,教育的目的是使團隊有更加明確的目標,使團隊獲得達到這個目標的職業技能。這樣才能實現企業管理者的“孤”而不寡。

老子說:“別人教給我的,我也會教給別人。強為的人不會有好結果,我要以這些知識,作為教育別人的教材。”

事實上,大多數員工的執行能力,都在正常的範圍之中,但是,總有一些人處在正常運作的範圍之外,於是,領導就應該及時總結出,那些執行能力較好的員工,他們的技能是怎樣形成的,同時也要研究那些技能較差的員工是怎樣形成的,綜合這兩方麵因素,對較差的員工進行必要的培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