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1章 戰略錯誤(2)(2 / 2)

在過去的某一個時期,曾經因為用人是否應該德才兼備的問題,發生過爭論,事實上,缺少德行的人,是非常容易“智昏”的,因為,“失德”的人,是非常經不住利益的引誘,而忘卻戰略目標,而落入陷阱的,因此,老子不但強調要“守道”,同時也要注重“德行”,這也許是“道德”的本來的含義吧。

五、戰略盲目的危險性——不知常,妄作凶

原文16

致虛極,守靜篤。萬物並作,吾觀其複。

夫物芸芸,各歸其根。歸根日靜,靜日複命。

複命日常,知常日明。不知常;妄作凶。

知常容,容乃公,公乃全,全乃大,大乃道,道乃久。

老子主張以“虛靜”的態度來觀察事物,我們平常認為老子所講的是要我們做到空虛和安靜的意思,事實上,這樣的看法隻對了部分,而沒有從全體上把握“虛靜”的含義。老子所講的“虛靜”,決不是單純的靜態,按老子一貫的辯證的風格來看,“虛靜”應該是動中有靜。人隻有在“虛”的狀態下,才能看到“萬物並作”的複雜的世界,才能觀察到事物循環上升發展的本質,進而發現事物的規律,發現事物的規律叫“歸根”,隻有發現了事物的規律,我們才能找到行為的根本,這樣才能達到心安理得的“靜”的狀態,人們能夠以事物的本質來看問題,這樣就能夠“複命”,“命”是事物的命運,亦即事物的發展趨勢,把握了這個趨勢,人們就比較容易製定自己的行動規劃了,當我們對自己的行動規劃得萬無一失的時候,我們當然能夠獲得指揮若定的氣度,這也是戰略家的氣度。

事實上,這是戰略家的行為模式,在此之前我們已經論述了很多,能夠做到“複命”的戰略家才叫“知常”,能夠“知常”的戰略家才是一個有戰略智慧的人,而很多企業的管理者,並沒有做到“知常”,那麼,他們的行為就會帶來很大的風險。老子說:認識這個常律就會分析事物,不認識這個常律,而去妄作胡為,這是很危險的。

在這裏我們並不能理解老子是反對冒險的,相反,一般社會的觀念認為企業家們喜歡冒險,其實這是大眾對戰略不理解所造成的錯誤。當管理者知道如何開發一個符合需求的新產品或服務的未來趨勢,起先都會令外行人覺得是風險很大的行業,到最後那種感覺都自動消失了。一家生意非常好的麵包店創始人在開設第一家時,並沒有考慮到任何可能的風險。他自認自己所做的麵包是最好的,且深信顧客們也會有同感。當他把這個想法宣揚出去時,可能許多人會覺得他過於自大。但是,他所看到的是機會,而不是風險這是一個理念付諸於實踐的好例子,企業家會冒一般人認為很瘋狂的風險。其實企業家在進行其投資時,對外人看來或許是“冒險”的,但對企業家自己來說,卻必須十拿九穩。要不然企業家就不是企業家,而是冒險家了。

事實上,確實有很多盲目的管理者。佳寶出生於加拿大安大略省薩德伯裏市,他在創造一個衣衫襤褸的窮人如何變成一個富翁的傳奇後,成為一個不顧債務纏身而性情急躁的冒險家。

盡管佳寶對零售業一竅不通,但他卻以34億美元的價格收購了聯盟百貨公司。當貸款到期,佳寶在走投無路的情況下,隻好向奧林匹亞和約克公司求救,在佳寶忙於收購時,大筆貸款都來自奧林匹亞和約克公司。最後佳寶隻有一次性賣掉布洛明戴爾斯一自己最引以自豪,且期望值最高的商店,才能在規定的期限內付清貸款利息。

以犧牲控製權為代價,換來了免死牌。到1990年初,佳寶公司已到了破產的邊緣,他一生積累的財富損失殆盡。與金錢同時流走的還有佳寶顯赫一時的聲望。

佳寶的失敗主要原因就是運作非常輕率,關鍵來自於企業決策人的企業戰略的盲目性。他的發跡史之所以成為傳奇,是因為發跡的過程充滿了不確定性,以及太多命運的巧合,因此形成了他急躁冒進的性格。

佳寶沒有認識老子所說的這個“常”,於是,就不能做到“知常容”,隻有“知常”,才能融會貫通,能融會貫通,就能公正平允,旨公正平允,就能普遍周全,能普遍周全,就能運行不息,能運行不息,就能體現行道,能體現行道,就能永久存在。

從佳寶公司的大起大落中,我們可以得出一個結論,不明就裏的發跡,必然為後來的慘敗埋下深深的禍根,如果一個企業,沒有成熟的戰略,即便有時冒險成功了,必然會給管理者的盲目冒險埋下失敗的伏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