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9章 戰略與戰術(2)(1 / 2)

競爭戰略也不離這些自然的道理,而自然的法則總是相輔相成的,在企業競爭中,麵對強大的對手,不能被它的強大所屈服,因為,它的強大才有被削弱的可能,正因為對手強大,才給了弱小者機會,這是必然的,因為,強大則容易顯露出破綻,而強大對手的漏洞,正是弱小企業的機會。而且,企業的興衰也是一個必然的過程,沒有一個長盛不衰的企業,也沒有一個常衰不勝的企業。許多貌似強大的企業也存在著比較強盛和比較衰弱的時期,在對手衰弱的時期,也就是弱小企業快速發展的時期,關鍵在於企業管理者能不能及時發現對手的漏洞以及它的衰弱期,如果不能,那麼機會也隻能從身邊悄悄溜走了。

有時候,為了總體戰略的實施,不能不放棄一些小的利益。因為,弱小者的實力總是相對有限的,因此,不能把戰線拉得過長,這樣容易分散本來有限的力量,因此,集中優勢就能夠從局部取勝。弱小企業如果在成本上拚不過,就拚產品的差異化,如果在差異化上拚不過,也可以拚專業化,但是,弱小企業不能全麵開展,勢均力敵也不能貿然行動,因為,對手的強大,必然造成競爭的周期很長,多數小的企業是經不起長期的消耗的。

因此,如果要使弱小的勝過剛強的,就必須學會借助外部有力的條件。老子說:魚不可脫於淵。一條魚在一個人看來是弱小的,但是,人赤手空拳要抓住魚是一件很難的事,為什麼在強大和弱小之間,弱小一方反而容易取勝呢?這就是魚借助了“水勢”的效果,因為,水是魚的天下,陸地是人的王國,因此強大的人要抓住水裏的魚,十有八九要失敗。所以,老子說:“將欲奪之,必固與之。”

給它一點小的誘餌,就能把魚釣上來,這就是競爭中強者一方的戰術,弱者一方的戰術就是憑借環境的優勢與對手周旋,尋找破綻。

弱小的一方要盡量隱蔽自己,也不要讓對手發現自己有限的實力,因為,魚如果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危險性就會增大,因此,老子認為:弱小國家的武器實力不能展示給對手,以免強大的對手有目的性的攻擊。

弱小企業如同一條魚,而市場則是一個大海,大企業如同海裏的巨鯊,對於小企業非常危險,因此,小企業和大企業爭生存,也要善於利用市場環境,利用自身靈活多變,對市場反應快的特點,從而找到自己生存的立足點,隻有生存下去,才能逐漸長大,正如老子所說:“將欲弱之,必固強之。”不會是永遠不變的東西,隻要能生存,就能等待機會。

四、競爭是一場消耗戰——禍莫大於不知足

原文46

天下有道,卻走馬以糞。天下無道,戎馬生於郊。

禍莫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欲得。故知足,常足矣。

戰馬可以說是冷兵器時代最重要的交通工具,哪個國家的戰馬多,標誌著哪個國家的軍事實力強大。

老子是不讚成戰爭的,在老子看來,戰爭是“無道”的表現,如果天下的君主都不能認識“道”,也不能夠按照“道”的發展趨勢去行為的話,戰爭將是不可避免的。

所以,老子說,當天下都遵照“道”來行事,那麼,所養的馬匹也隻能用作莊稼運送肥料,如果天下無道,那麼,養在郊外的馬匹就成了戰爭的工具。

很明顯,在老子的時代,如果讓戰馬為生產服務,那將節省大量的人力,而且效率很高,這對於國家的富強和百姓的安康有著重要的意義和作用。而戰爭隻能帶來國力的消耗和人民的死亡。

企業的競爭也是這樣,當企業的發展正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的時候,卻來自其他方麵的競爭,而且,這些競爭常常是惡性的競爭,通過價格,甚至不正當的手段來贏取競爭的勝利,這也如同戰爭一般,戰爭的目的就是為了取得勝利,而並不在乎使用什麼手段。因此,當今的世界,很多強國不惜耗費巨大的財富去製造殺人的武器,那些熱愛和平的人們也不得不卷入這場永無休止的武器競賽中,這正是當今世界“失道”的表現。

企業間的競爭,如同國家之間的戰爭,有人甚至讚美這樣的競爭,說競爭可以帶來進步,的確,競爭是帶來了科學技術的發展,經濟的繁榮,但是,這是以犧牲人類賴以生存的大自然為代價的。

老子說:“禍莫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欲得。”老子認為,造成惡性競爭的原因在於人的“不知足”,在於人的貪得無厭。從現代社會的角度看,這隻是其中的一部分原因,因為,在古代,社會的組織係統和社會生產力,以及科學技術都不發達,有時候,為了滿足自己的需要不得不發動侵略戰爭。

而在現代社會,人們的“貪得無厭”依然沒有任何的減少,相反,卻增加了很多,但是,如果競爭的結果是惡性的循環,那麼我們為什麼不把競爭戰略轉換為合作戰略呢,競爭盡管在商業社會初期有它曆史的意義,但是,現代社會,合作應該成為主題,許多世界性、國際性、地區性的貿易組織的建立,正是為了規範競爭行為,加強合作而成立的。

事實上,合作戰略在現代凸現出比競爭戰略更加優勢的地方,合作可以互補,競爭必然帶來損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