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5章 戰略與管理(1)(3 / 3)

5.“大象無形”,最好的企業形象不在外表,而在於消費者對企業的心中無形的讚許。

老子說,“道”是不明顯的,也沒有這麼多的名詞,但隻有“道”,萬物才善於成長。但是,企業的戰略執行、戰略推動者、企業文化無一不是根據“道”的原則衍生出來的,如果離開了“道”,既不可能有正確的“道”,也不可能有準確的“執行”。

四、柔性管理——出於無有,入於無間

原文43

天下之至柔,馳騁於天下之至堅。出於無有,入於無間。

我是已知無為之益,不言之教,天下希及之。

與硬性相對應的就是柔性,企業管理工作中,我們常常聽見這樣的聲音:這是硬性規定不能改變。鏗鏘有力,一副不容置疑的樣子。

但是,老子說,天下最柔弱的水,奔流於天下最堅硬的山石之間。無所不經,無孔不入。

事實上,我們已知的空氣,比起水更加柔弱,而比水更加有力量,這是什麼原因呢?很多人認為,柔能克剛的原因在於柔弱的東西往往更具有耐心和持久力,管理企業自然不能失去耐心和持久力。

老子說:“出於無有,入於無間。”這是什麼樣的東西和精神?

“出於無有”,意味著柔和,柔和意味著變通,“人於無間”意味著細致。因此我們得出結論:柔性管理的兩大要素就是變通和細致。

所謂“變通管理”就是一種執行的戰術,管理者不要以為戰略是變通的,盡管戰略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調整,那僅僅是一種“微調”而不是變通,但是在戰術執行上卻常常有所變通,這也是產生“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根本原因,因為,具體情況的差異,隻要在戰略方向沒有發生偏離的前提下,企業領導就不要過多幹預下級的具體工作。因為,有時候由於戰略的需要,有必要聲東擊西,或者“益而損之”,或“損而益之”,這些具體的戰術,有其執行的必要性,因此,對於企業高層的領導,如果沒有非常細致的工作精神,深入基層,是很難了解的,所以,在這樣的前提下還是少說為妙。

老子說:“已知無為之益,不言之教,天下希及之”,因此我知道“無為”與“不言”的好處,天下沒有什麼能及它。

盡管,領導的主要職責是戰略問題,但是,如果真能做到耐心如水,細致如空氣,那麼這樣的管理者真正是“天下希及之”,這意味著企業實現了“精細化管理”,方向在戰略,執行在細節,“精細化管理”是柔性管理的另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

任何一種戰略,即使再輝煌,也不可能替代具體執行。那是因為每個部門都有不同的起點,都在不同的背景下運作。因此,並不存在一種能適用於所有跨行業的最佳解決方法。在管理工作上,都是獨一無二的,又是相互聯係的,成功的關鍵在於管理者的細致程度,精細化管理無疑是這個時代最稀缺、最寶貴的東西,它體現著管理者的經曆、知識和整個人格。

精細化管理仍然把戰略看成是最重要的,戰略決定命運,決定方向,但一個好的戰略必須要有強有力的執行。前期做得越細,戰略定位就越準確;再好的戰略,也必須落實到每個細節的執行上。

對企業來說,在戰略上應該是舉重若輕,在戰術上應該是舉輕若重。精細化是指資源在內部的微觀層麵上的配置,是指把優秀資源用好,發揮效率。作為管理者要關注戰略,但大量的內部管理是關注細節。同時,戰略製定的過程也要注意精細化,要注意數據是否可靠,參照係是否出錯,如果不注意製定戰略中的精細化,戰略也會出錯。

講精細化管理,並不是企業家一個人事必躬親。精細化管理強調的是一個係統,是說每個崗位每位員工都要把自己的事情做好,不找任何借口,哪怕是合理的借口,想方設法去完成任務。比如你是領導人,你必須注意戰略製定的精細化,把戰略製定好;你是中層幹部,是搞產品開發的,那就要把產品開發的每個細節做好;如果你是個操作工人,就要把每個操作步驟都做好,細節管理要落實到任何人的任何行為上。因此才能實現“無為之益,不言之教”。

五、戰略執行與人心的向背——以百姓之心為心

原文49

聖人無常心,以百姓之心為心。

善者我善之,不善者我亦善之,德善。

信者我信之,不信者我亦信之,德信。

聖人任天下,歙歙焉,為天下渾渾焉。

百姓皆注其耳目,聖人皆閡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