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許這座樓當時的設計者怕早已不在人世了,建築工人、工程師大概也都走了,然而人不在了,責任卻沒有丟,這個設計所的多少批職員,一批批肩負起責任,又一代代傳給後來的人。遠在異國的這樣一座小樓,始終有人對它負責。那麼,這家設計公司能夠經營上百年,也就不足為奇了。
對於企業,信譽是最寶貴的,而信譽就是責任心強的最好體現。中國的絕大多數品牌為什麼衝不出國門,其根本原因就是對自己的商品缺乏責任心。沒有責任心,就保證不了質量和服務。而中國知名品牌海爾,能在世界市場中立住腳,憑的就是對商品的責任心。海爾的質量是一流的,服務也是一流的。海爾對每件售出的產品都會進行跟蹤服務,定期發函、打電話到用戶家裏,或者直接上門檢修。就是這樣一種對產品對用戶負責的責任,才使得海爾這個企業長久立於不敗之地。
而員工的責任心,對於企業來說也是至關重要的,但是,員工的責任心需要管理者的以身作則,出了問題,管理者敢於承擔,起到模範作用,員工今後才不會懼怕錯誤,才會勇於創新,大膽探索,為企業的發展獻計獻策,盡職盡責。敢於承擔責任,不僅是一個人的勇氣問題,而且也是一個人自信及品性的體現。隻有對員工負責的領導,才會產生對企業負責的員工,這就是責任的對等的法則,盡管有很多管理者製定諸多的規章和製度,但是,最終的還是在於管住人心,而贏得人心最好的方法就是管理者自己要將一個心奉獻給企業奉獻給員工。
八、用人在於德,成事在於道——失亦樂得之
原文23
希言自然。飄風不終朝,驟雨不終日。孰為此者?
天地。天地尚不能久,何況人乎?
故從事於道者,同於道。德者同於德,失者同於失。
同於道者,道亦樂得之。
同於德者,德亦樂得之。
同於失者,失亦樂得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老子說:大自然從來不用語言來命令誰,但是,刮大風刮不到一個早晨,下暴雨不會下到一整天。誰在這樣做呢?這就是天地的自然現象。
在老子看來,一切都是“道”在發生作用,而非人為,道的作用不需要人說,天地自然會有安排,盡管天地有這樣的能力,但是天地都是不能長久的,何況我們這些生於天地的人呢?
企業的戰略要成功,總離不開三個主要矛盾,第一是道,第二是規劃,第三是人,企業是由人組織起來的一個經濟實體,企業的中心就是人,然而,人在戰略中的作用也有兩個重要的方麵,一方麵,人是戰略執行者;另一方麵對於人自身的管理也是企業戰略工作的最重要的部分。
老子說,從事於道的人就能一同行道。意思是說,人如果按照規律去做事,那麼他所做的事情,必然也是符合“道”的,符合了“道”,結果就可以預期,因為企業的決策與企業發展規律相符合,我們就能達到戰略目標。但是,一個企業不是由一個人組成的,企業的人往往是一個大的團隊,這個團隊能夠團結和協調地合“道”而工作,企業就能順利發展,如果團隊失去組織的力量,那麼再好的戰略也不能實現,因此。老子說,“德者同於德”,告誡我們,成事在於守道,而用人在於有德,德是把人們組織起來的最重要的黏合劑,這也就是人和的道理。
三國中,曹操得天時,孫權得地利,劉備得人和,天時地利都屬於成事在於守道的根本原則,也就是老子所說的:“從事於道者,同於道”,曹操孫權的戰略優勢在於天地之道,劉備的優勢在於用人有德,但是,之所以三國的紛爭長久地處在分裂的局麵,是因為,競爭三方都隻有單方麵的優勢,所以,造成了鼎立的僵局。
因此,在企業戰略中,一定要得到天時地利人和,才能實現戰略的目標,以老子的觀點看,那就是,用人在於德,成事在於道。如果一個企業這兩方麵都沒有了,失敗的命運幾乎就是天定的了,許多戰略家往往同時也是個預言家,他們所憑借的就是擁有全麵的觀察能力,並根據企業在用人和成事的依據上,推斷出企業的命運。老子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