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事情看起來很難,大部分人或直接放棄,或淺嚐輒止,成功往往隻有少數人能擁有,而那些在危機中盡全力一搏的人恰恰就更容易脫穎而出。
【案例詮釋】
聯邦快遞公司是美國物流市場最富競爭力的公司之一,其開拓進取、敢於創新的精神可以說是美國精神的典型代表。在美國企業發展史上,聯邦快遞公司的成功可以說是一個奇跡,每每遇到危機,它殺出重圍的招數繁多,令人歎為觀止,且最後總能凱旋而歸。
1971年6月,聯邦快遞創始人弗雷德·史密斯投入巨資成立“聯邦快遞”公司,並宣稱將以“隔夜快遞”的承諾服務大眾。弗雷德把購來的飛機改裝成適用於運送包裹的貨機。但當時外界並不看好這樣的做法,因為當時的貨運業利潤極低且困難重重,當時聯合航空公司貨運部之所以轉向客運業就是因為他們的貨運生意已經連續賠掉了近2000萬美元。很多老牌企業,不僅沒有參與聯邦快遞的創立,而且還斷言弗雷德·史密斯一定會失敗:“如果這種快遞服務有市場,主要的航空公司或許早已經這麼做了。”為了消除外界的質疑和悲觀,弗雷德沒有動搖自己的目標,而是積極努力地爭取與第一個大客戶——美國聯邦儲備係統——簽署合約。
為了爭取這筆業務,他使盡了全身解數,在紐約與華盛頓之間輾轉跑了無數個來回,拿出無以計數的時間與相關人士解釋、溝通、協調。但幾周以後,他得到的卻是聯邦儲備係統拒絕接受“隔夜快遞”服務的消息。用飛機為聯邦儲備係統快遞票據的計劃徹底失敗了,特地購買的兩架飛機被閑置在機庫裏無用武之地。剛剛建立起來的聯邦快遞公司和當時年僅26歲的弗雷德麵臨著首戰失利的沉重打擊。麵對外界的憐憫和嘲笑,弗雷德不甘心,他投資組建了一個高級顧問小組,再次深入地進行市場調查。根據調查的市場情況,弗雷德重新製定了營業計劃,新的營業計劃比原來的計劃複雜得多,所需資金投入量也很大,即使將自己的全部家產投進去,資金依然不夠。
弗雷德開始竭盡全力對華爾街那些大銀行家、大投資商進行遊說。除了弗雷德對快遞公司市場精辟、獨到的分析外,他將所有家產全部投入的破釜沉舟精神,給這些私人投資家留下了極為深刻的印象。就這樣,他籌集到了9600萬美元,並用這筆資金再次購買了一批小體積飛機。之所以購買小體積飛機,原因在於它們不需要向民用航空委員會申請執照。
1973年4月,聯邦快遞公司正式開始營業。在這之後的26個月裏,聯邦快遞公司虧損2930萬美元,欠債4900萬美元,再次處在了破產的邊緣,公司的早期支持者也不肯繼續投資。當時弗雷德正在談一份與美國郵政總局的合約,為這份合約,弗雷德要價極低,並在西部開辟了6條航線,以至使人懷疑是否還有利潤。終於,天道酬勤,機會來了。首先是政府部門解除了對航空運輸業的限製,極大地增加了貨運行業的運輸量。碰巧的是,由於聯合包裹運輸公司的員工長期罷工,鐵路快運公司破產,聯邦快遞得到了一個重大的市場缺口,業務量很快增長。1975年,公司的經營狀況開始好轉。1977年年度經營收入突破1億美元,獲純利820萬美元。聯邦快遞公司終於走出困境,並創造了奇跡。
在回首那段殺出重圍的時期,弗雷德·史密斯是這樣評價的:“我認為,大多數時候,一個企業家要麵對的最大風險是內在的。他們必須決定,這件事是他們想花畢生時間和精力去做的,而不是其他的事情,因許多新觀點的確會遇到重大的阻力。有時阻力來自市場,有時來自資金,有時來自勁敵。但這需要狂熱的工作才能將深思熟慮的觀點一步步變為成功的現實。有許多人最初成功了,但卻不能保持下去。因此,我覺得,如果有人想成為一個企業家,他必須首先過這個難關,這個企業家必須向靈魂自省:‘我是不是日複一日、月複一月、堅持不懈地來使得這個觀點變為成功?’這不是所有人都能做到的。”正是這樣的永不放棄,這樣的全力以赴,才成就了今天的聯邦快遞。
【管理箴言】
所有成功人都需要去奮鬥,隻有在全力以赴的時候才能做到效果最佳,這也可以說是一種做人的態度,當你全力以赴的時候就會精神集中,不容易出現偏差,這也就意味著你能有一個高效的質量和速度。
我們都知道全力以赴的人才能創造出奇跡,那麼全力以赴是不是就是蠻幹呢?像老牛一樣隻知道低頭苦幹,其實並不是如此,我們都知道任何事情都會有它的起點,也有最合理的途徑,而我們首先要做的就是找到這個點和途徑,然後從這個點在找到突破點。蠻幹的人,是沒有什麼智慧可言的,而在我們的成語中就有“磨刀不誤砍柴工”,可見前期的準備工作是多麼的重要,隻要當你準備好了以後,才能有一個良好的心態和環境來保證你的全力以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