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9章 精誠合作,協同並進:讓合作成為打造高績團隊的完美結局(2)(2 / 2)

管理講究以人為本,在人本化的管理中,要滿足員工的對尊重的需要,就是使員工所從事的工作能反映其個人價值,滿足其“天生我才必有用”的觀念,從而得到同事和上司的讚賞,甚至於社會的認同,那就是令其享受這種精神上的滿足而達到激勵的目的。這種激勵手段不僅善用資源,減低了成本,更能提高收益。一如東漢時期的蕭何月下追韓信到劉邦後來的破格,這些行動極大地滿足了韓信的自尊心,劉邦被困巴蜀,最終在韓信的輔助下,殺出蜀中,取得天下。三國時,劉備三顧茅廬贏得了諸葛亮的鞠躬盡瘁,這些曆史都在告訴我們隻有尊重才能引來人才,才能留住人才。領導者們對員工價值體現需求尊重,員工才會尊重團隊使命,為企業貢獻自己的價值。

【案例詮釋】

在美國一條繁華的大街上,一個富商正在散步,他遇到一個衣衫襤褸的年輕人在寒風中擺地攤賣舊書,並啃著發黴的麵包。富商不禁想起了自己也有過類似的經理,出於憐憫他將8美元塞到年輕人的手中,然後匆匆走開了。然而沒走多遠,富商忽然覺得這樣做不妥,於是返回來從地攤上隨便拿了兩本舊書,並抱歉地解釋道自己忘了取書,希望年輕人不要介意。最後,富商鄭重其事地告訴年輕人說:“其實,您和我一樣也是商人。”

兩年之後的一個商賈雲集的慈善募捐會議,這位富商遇到了一位西裝革履的年輕書商,年輕人在看到富商時,立刻上前緊握住富商的手並不斷表示感謝,富商表示了自己的困惑,年輕人說自己正是當年那個在寒風中買舊書的人,當年富商的一句話激勵了他,讓他從內心開始重視自己,這才有了今天的成功。

我們不難想象,這位富商當初沒有返回取書,,沒有那一句尊重鼓勵的話,那8美元或許隻能改善年輕人一頓的夥食,而斷然不能讓他有今天的成就。這就是尊重的力量。

【管理箴言】

不拘一格,尊重人才,是美國得以吸引這些人才的重要原因。上世紀初的美國,科技創新實力遠遠落後於歐洲,然而正是因為其采用了正確的人才戰略,得以一舉躍升成為世界頭號科技強國。

在美國,企業崇尚的是一種個人英雄主義的文化,尊重企業中每一個人的貢獻,視員工為企業的“英雄”,而數字則平衡著人與人之間的,部門和部門之間的關係。他們比較容易地發揮團隊協作的效用,取得企業的績效最大化。由於文化背景不同,在中國的企業中我們看到的更多的是員工對領導者的奉承。怎樣塑造一種以尊重為基礎的企業文化,指導和貫穿於諸如企業招聘、薪酬評估、工作任命、授權監管和績效考核等等企業行為中去,中國企業團隊的領導者們還有很長的一段路需要跋涉。而這也正是我們需要學習的!

力量之九十、會議 決定團隊發展方向的根本

【前沿理論】

巴菲特勇敢地向員工們提出了一個問題:“你們喜歡開會嗎?”員工的回應卻是長久的沉默。巴菲特明白了,其實員工們在心底已經大聲提出了否定的答案,因為如果他們喜歡,他們會毫不猶豫地告訴管理者。於是,巴菲特給自己製定了一個原則:不到萬不得已,絕不召開會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