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9章 索羅斯的投資理論(3 / 3)

對“裏根的帝國循環”的準確把握是索羅斯在他的盛衰理論成熟以後第一次非常成功的運用。1981年1月,羅納德·裏根出任美國總統。他推行所謂的裏根經濟學,即重建美國的軍事國防力量,降低稅率以刺激經濟發展,大力發行國債來進行經濟建設。裏根的經濟政策在短期內就取得了明顯的效果,美國經濟大振,在國際市場上美元一掃70年代的穢氣,表現堅挺,國內股市也發展迅猛。美國表現出了由蕭條轉向繁榮的跡象。這種跡象使國內外投資者都非常興奮,紛紛看好美國市場,於是大量的外資紛紛湧入美國境內。這推動了美國經濟的進一步發展,到1982年夏天,美國整個經濟形勢都“牛氣衝天”,美元表現愈加堅挺,利率進一步下降,股價飛速上漲。索羅斯利用這盛衰過程中的大盛部分,投入大量資金建立多頭頭寸,到年底的時候,隨著美國金融市場的走強,其量子基金增值了569%,資產淨值從19億美元上升到了3億美元。到1983年,他的基金又上漲了249%,其資金總額創下了曆史記錄,達到了前所未有的3億8553萬美元,到1984年,其已經上升到了45億美元。

但索羅斯已經觀察到裏根的經濟政策對美國來講隻是飲鴆止渴,消極方麵已經開始顯現。據此,索羅斯斷定美國經濟在不久的將來必定由興盛轉向衰落。到1985年,由於美元彙率過高使美國的貿易逆差不斷擴大,價格相對低廉的日本產品占據了美國很大市場,已經威脅到了美國的國內工業。索羅斯認為盛衰轉變的環節已經開始進入衰落的階段,雖然此時各國投資者的偏見還有力地推動著美國的金融市場,但索羅斯相信這將更加促使美元彙率下跌的早日到來。

果然,1985年9月22日,索羅斯預期中的情境開始出現。美國為了保護國內工業,決定降低美元彙價。美國財政部長詹姆斯·貝克和英、法、德、日等國財政部長在紐約廣場飯店開會。索羅斯聽到消息以後,知道盛衰轉換的信號已經出現,他馬上著手買進數百萬美元的日元,並在此後的幾天裏一直持續不斷的購入大量日元。

幾國部長簽署了“廣場協定”,其中心內容為:使“非美元貨幣有秩序地升值”。其意思再明顯不過了,美元彙價即將下跌。協定發表的第二天,美元就大幅貶值,跌幅高達43%,是有史以來跌幅最大的一天。索羅斯贏了漂亮的一仗,在索羅斯的日記中,他聲稱“廣場協定”獲得的利潤為“一生難得一見的大滿貫——上個星期的利潤,比過去四年操作累積下來的還多”。

“裏根的帝國循環”讓索羅斯贏取了巨額利潤,同時也證明了他的盛衰轉變理論的可行性。隻要在市場的變化中把握住盛衰之間的轉變,就可以使自己無論是在“漲潮”時,還是“落潮”時都能立於不敗之地。

混水摸魚的索氏投資信條

索羅斯在他的著作中曾經寫到:“我著迷於混亂。那正是我的生財之道——理解金融市場中的革命性環節。”索羅斯相信:“投機者的一窩蜂行為並不能用經濟學中的價格供求論去解釋。”他認為投資者的偏見造成了市場的動蕩不安、混亂無序,而在混亂中尋找機會,投機獲利就是最好的生財之道。

索羅斯的所有投資理論幾乎都基於他對市場的不穩定狀態的認識,這也一直是他進行投機活動的陣地。在索羅斯的觀念裏,金融市場的運行並不是邏輯、有效的,而是心理的、群體本能的表現。對市場趨勢的不同認識和預期導致了投資者之間的分歧,這就是造成市場混亂的主要原因,投資者之間的分歧越大,市場就表現得越為混亂。在麵對動蕩不安的市場環境時,許多投資者往往表現的手足無措,不知如何是好,但索羅斯卻沉迷於這種混亂,他認為要想在金融市場上獲得成功,就要具備能夠預見投資者普遍預期心理的能力,隻有這樣才能預測混亂,並從混亂中把握住機會,從中漁利。

混亂是取勝的福音。從索羅斯的投資實踐中可以看出,他對宏觀因素的深入分析、變化多端的投資技巧和各種投資理論都是基於對混亂的認識,並用它們指導自己從混亂中把握機會,獲取勝利。

索羅斯是個非常善於預測混亂和利用混亂的投資者。索羅斯的合作者曾這樣評價他:“索羅斯的天才,是早在其他任何人之前便見到和看出了未來發展的整個趨勢。他不必看到現實的變化與發展,在他的頭腦中,事情發展的過程和結果早就形成了。”索羅斯運用自己對金融市場和各種宏觀形勢的認識和分析,總能使在其他投資者無法了解的角度觀察出市場即將麵臨的危機。那些隱藏在表麵之下的危機一旦浮現出來,就會造成投資者的不知所措和反應不一,從而使市場出現混亂局麵。而索羅斯在此之前,就已經做好了準備,以在混亂中投機獲利。

例如,在20世紀90年代初,索羅斯利用歐洲聯合彙率製度的混亂進行投機,獲取了巨額利潤。他的這次投機被投資者習慣性地稱為“狙擊英鎊”,因為他這次的獲利主要來自於對英鎊的投機。但究其根源,則在於他巧妙地利用了歐洲各國之間對新的聯合彙率製度的不適應和由此而產生的混亂。

1992年2月歐洲十二國簽訂《馬斯特裏赫特條約》,條約規定歐洲各國實行聯合的彙率製度,並稱其為新的貨幣體係。其目的是為區域性的貨幣和經濟體係做準備,通過建立歐洲中央銀行體係,實行共同貨幣和統一的貨幣政策。《馬斯特裏赫特條約》在表麵上為各國之間的交往提供了便利,促進了歐洲的繁榮發展,但索羅斯卻從其中看到了各國之間發展的不平衡,及各自內部存在的問題。如希臘的人均收入是4500英鎊,而德國則達到了9400英鎊;盧森堡的失業率僅為1%,西班牙卻高達16%;成員國之間通貨膨漲率的最大差異達到18個百分點;短期利率的最大差異達到10個百分點,這種經濟差異使這一新貨幣體係並不安全,其中隱藏著無法避免的危機。但所有的歐洲國家都沒有意識到這一點,而是堅信這一體係能給歐洲帶來前所未有的發展。索羅斯在耐心地等待危機的出現。

事實證明,索羅斯確實有預測混亂的能力。1992年9月,發展不平衡所帶來的危機終於顯現出來。一直表現堅挺的德國馬克,吸引著各國大量的投資者將本國貨幣兌換成德國馬克,這就迫使各國為了維持彙率平衡不得不大量收購本國貨幣,但薄弱的經濟實力使這些國家無法完成這個任務,因此各國金融市場紛紛陷入混亂,其中以經濟早已滯漲的英國表現最為突出。索羅斯趁機大量拋售英鎊,英國政府雖然竭盡全力,但根本無法與索羅斯相抗衡。同時,其他歐洲國家也疲於應付國內的混亂情況,因為索羅斯聯合其他投機商也在大量拋售這些國家的貨幣。最終,在混亂中,英國防守失敗,退出了新貨幣統一體,索羅斯從中賺取了10億美元的利潤;不久之後,意大利、西班牙等國也不得不退出了新貨幣統一體,索羅斯同樣從中賺了不少。

索羅斯不僅善於利用混亂,還善於製造混亂。在1997年襲擊亞洲金融市場的過程中,索羅斯就利用自己的名氣和少量的資金成功地給台灣金融市場製造了混亂。

索羅斯在襲擊香港市場之前,決定先拿台灣市場做一次實驗。當他放出風聲要對台灣金融市場發動進攻的時候,立刻就引起了不小的騷動和台灣金融局的緊張不安,他們立刻調集儲備,準備死守彙市。可令台灣當局沒有想到的是索羅斯在對其彙市發動進攻的同時,還對台灣股市進行了襲擊。這使台灣金融市場陷入了一片慌亂,投資者不惜一切代價地拋售股票。這不計損失的恐慌性拋售,直接造成了股市的崩潰,給台灣居民帶來了巨大的損失,有些破產股民甚至跳樓自殺。

不穩定的市場狀態一直是索羅斯用以檢驗其反作用理論的陣地。他一直堅持從不穩定的市場狀態中尋找機會,並通過投資於狀態不穩定的市場驗證了其理論的可行性,又通過亂中取勝賺取了巨額利潤,且最終使他獲得了全球最佳投資經理、投資大師的榮譽。

找出股票市場的盲點

在索羅斯的投資生涯中,有許多被人稱道的案例,這些案例往往令人懷疑索羅斯具有預知的能力。因為這些投資項目都是在未被投資者發現時,索羅斯就已經斥巨資投入,然後不久,這些項目就會成為投資者追捧的熱點,索羅斯也就自然而然地從中大賺一筆。

索羅斯並沒有預知的能力,但關注不成熟的市場,尋找投資者的盲點進行投資一直是索羅斯堅持的投資原則之一。作為一個成功的投機家,索羅斯深知未被發掘的價值的重要性——隻要領先於其他投資者發現市場的盲點,就一定能從中獲取其他投資者無法得到的超額利潤。這種利潤往往要比追捧熱點所獲得的利潤高出許多倍。當然,要想發掘被其他投資者忽略的未來熱點,在不成熟的市場中尋找出潛在價值並非易事,這需要投資者比其他人掌握更多的信息,並從大量的信息中找出有價值的一部分,進行深入地研究分析。而即便是找到前景看好的潛在市場,還必須能確定另一個因素,那就是潛在市場必須能夠在不久的將來把其他的投資者吸引進來。因為如果沒有其他的投資者被吸引,即使潛在市場的價值顯現出來,他也無法成功地獲利。當然,大多數市場盲點的潛在價值顯現時,因為其具有較高的獲利機會,通常都能成為投資者追捧的對象,所以索羅斯常常因此而大獲成功。

洞察行業先機,見人所未見,是最大的秘訣。作為一名投機專家,索羅斯一直致力於發掘市場的盲點,從不成熟的市場中尋找那些即將“成熟”的投資對象。例如在20世紀70年代初,糧食市場還是一個非常冷門的市場,幾乎沒有人會關心糧食生產企業的股票,但索羅斯卻一直堅持跟蹤糧食市場的變化。他終於等到了機會的來臨。受全球變暖的影響,1972年氣候變化異常。索羅斯據此預測將發生世界性的糧食減產,隻有美國等少數幾個國家可以憑借高科技保住糧食生產量。全球性的糧食危機必將大大提高美國的糧食出口量。為了刺激糧食出口,美國政府很可能會給予農業相應的優惠政策。這樣,美國的農業生產將會出現一種新的興旺景象,其利潤也必定大幅增長。經過分析肯定了自己的判斷之後,索羅斯馬上著手挑選了一批業績良好的糧食加工生產企業、化肥生產企業、農業設備生產企業,並大量購進它們的股票。

因為當時的索羅斯還沒有成為一個著名的投資專家,所以許多人聽說了索羅斯的投資行為以後,都感到莫名其妙,新鮮之餘還笑他神經不正常。但索羅斯的神經是正常的,市場給出了回答。僅僅過了幾個月,美國的糧食出口量暴增,農業及相關行業的利潤都成倍增長,一時間,農業生產企業的股票成為搶購對象,在搶購風潮達到高點時,索羅斯將手中的股票拋出,狠狠地賺了一筆。

在追蹤農業這個盲點市場的同時,索羅斯也一直關注著電子產品這個當時大多數人都不太了解的市場。在中東戰爭中,使用美國武器的以色列軍隊敗給了使用前蘇聯武器的敘利亞等阿拉伯國家。索羅斯在查看戰爭資料時發現,造成以色列失利的一個重要原因是美國的武器係統缺乏有效的電子對抗手段,以至於以色列軍隊無法與前蘇聯提供給阿拉伯軍隊的火箭係統抗衡。了解了這一點之後,索羅斯立即著手調查高科技元件對現代戰爭造成的影響。深入的調查使索羅斯掌握到了一些其他金融市場投資者根本無法明白甚至軍事領域的專家們都還沒有重視到的資料,即現代戰爭的武器係統將越來越依賴於靈敏的電子元器件、激光定向裝置和人工智能係統。據此,索羅斯分析得出結論,在不久之後,美國與前蘇聯之間的武器競爭將不再是重裝備、重活力、大產量的對抗,而會轉向高科技手段的競賽。因此美國五角大樓在不久的將來必定轉換策略,將發展高科技武器裝備作為新國防的重點。

得出結論以後,索羅斯馬上興奮地開始著手尋找合適的投資對象。1975年初,索羅斯大量購買實力雄厚和具有發展潛力的電子元件生產企業的股票。而在索羅斯已經做出投資的時候,絕大多數華爾街的投資專家們還弄不清楚這些所謂的高科技電子產品究竟能在什麼地方派上用場,當然也就看不出電子元件生產企業能有什麼值得投資的前途了。雖然索羅斯曾因為做出令他們費解的事情而獲利頗豐,但他們還是無法信任這個“神經有點不大對頭”的移民,覺得他這次不可能像購買糧食企業股票那麼走運。沒有人願意追隨索羅斯的腳步,當然,索羅斯非常樂意看到這種情況。

事實再一次證明索羅斯是一個神經正常的聰明人。一段時間後,五角大樓的軍事天才們終於認識到了高科技電子產品對武器裝備的重要作用,開始投入大量的資金購買電子設備及產品。電子工業一轉頹勢,以極快的速度發展起來。火爆的市場令電子企業利潤暴增,也令金融市場隨之轉向,華爾街的投資者開始搶購這些他們仍未弄明白的企業的股票,電子設備和電子元件生產企業的股價猛然間飆升。索羅斯當然又在其中大賺特賺了一筆。

投資市場盲點,等待它變成熱點,一直是索羅斯獲取高額利潤的秘訣之一。而他也總是能通過自己的耐心尋找、深入調查、仔細分析,發現那些被投資者們忽略了的具有潛在價值的市場,然後做出出乎大多數人預料的投資,但不久之後又得到令人嫉妒的利潤。這也正是索羅斯成為許多人追隨的目標,成為投機者心目中的神的原因之一。

靈活運用對衝基金的杠杆原理

幾乎每個人都聽過那句“給我一個支點,我能撬起地球”的名言。許多人都懂得杠杆原理,可又有幾個人能夠想象自己撬起地球呢?但在金融界,索羅斯就真的利用對衝基金的杠杆原理撬動了整個世界。

索羅斯可以說是世界上最善於利用杠杆原理的投資者。在他剛剛成立雙鷹基金的時候,他隻有400萬美元的原始資本。如果僅僅靠這點資本實打實地運作,索羅斯不可能在“揮金如土”的金融界掀起什麼風浪,但索羅斯運作的雙鷹基金卻震動了華爾街。索羅斯當時的運作方式就是利用杠杆原理來擴大自己的資本額,即巧妙地使用借貸,用別人的錢來為自己服務。比如他要買進股票時,並不需要支付足額資本,而是隻付出5%的現金,其餘的95%都通過向銀行借貸來付清。如果他打算買進債券的話,自身支付的比例會更少,可能隻是債券價值總額的2%。這樣他的400萬美金至少可以做8000萬美元的生意。這樣一來,他的每次操作所產生的利潤可能比他全部的自有資本都要多。所以,通過精準的買賣和杠杆原理的運用,索羅斯的雙鷹基金發展迅速,使整個華爾街都為之矚目。

當然,當時以借貸的形式利用杠杆原理來進行投資在華爾街已經很流行,如果僅僅是這樣,索羅斯除了眼光獨到之外也沒有什麼過人之處,也就不可能在半個世紀以來受到眾多投資者的崇拜。

其實,索羅斯一直以來都對另一種形式的杠杆原理運用嫻熟,隻是他向來對此都避而不談,那就是對衝基金本身的運作奧秘。對衝基金所從事的主要業務是套頭交易,即在多、空兩方都進行投資。對衝基金的目的雖然是防範風險,但其本身通過對低估證券的多頭和對高估證券的空頭操作,以及對期權等金融衍生工具的利用,可以使其資本效應擴大數倍,並可以使用有限的資源進行大筆的多、空操作。因此,對衝基金具有其他投資基金所無法比擬的杠杆效應。索羅斯在20世紀60年代給他的同事講解對衝基金的杠杆原理時,用了一個非常簡單的小例子來對其進行闡述:

假設某公司的股價現價為150美元,預計到月底可能升至170美元。按照傳統的購買方式,就是出資150美元買入股票,然後等到月底,以170美元賣出,這樣就以150美元的成本用一個月的時間賺到了20美元,利潤率為13.3%。但如果利用期權操作,就可以僅使用每股5美元的保證金買進150美元的認購期權,到月底如果股價升至170美元的話,賬麵利潤仍然是20美元,但這是用5美元的成本賺來的,利潤率達到了300%。假若將150美元都用期權形式進行投資的話,那麼一個月時間賺取的就不會是20美元,而是450美元了。其利潤差距是顯而易見的。

從表而上看,似乎對衝基金與借貸的杠杆原理區別並不大。但從本質上講,對衝基金所利用的就是舉債經營,它確實是普通投資方式無法相比的,其最大的特點就體現在它的循環抵押理論上。

對衝基金所謂的循環抵押就是對衝基金以其自有資本作為抵押或擔保,向銀行借貸,然後用借貸來的資金進行投資,購買新的證券資產,再用新的證券資產作為抵押或擔保,再次從銀行獲得新的貸款,然後再進行投資。這種循環性質的抵押使基金的自有資本與向銀行貸款所得的資本相比,是一個非常低的比值,它克服了其自有資本有限,無法從事大規模投資行為的弱點。在金融市場上,對衝基金通過循環抵押的杠杆原理,可以操縱高出其自有資本十幾倍、幾十倍,甚至幾百倍的的資金,進行大規模的投機行為,引導或擾亂市場走勢,從中獲取高額利潤。

對衝基金的這種循環抵押的借貸方式不斷放大杠杆效應,用這支杠杆,找好支點,它甚至可以撬動整個國際貨幣體係。對衝基金對杠杆原理的高度運用對市場產生的“殺傷力”簡直令人無法想象。尤其是從索羅斯的量子基金在金融市場名聲大噪以來,對衝基金的規模迅速擴大。這些對衝基金利用現代高度發達的資訊科技技術,在一天之內就可以調動數百億甚至上千億美元的遊資,與之相比,各國中央銀行一般用來幹預市場的十幾億美元簡直不堪一擊。所以,一旦對衝基金決定聯合狙擊某國貨幣,那麼這個國家的中央銀行也隻能向外求援以自保,否則根本沒有還手之力。所以近幾年,迅速膨脹起來的對衝基金大有在國際金融市場上呼風喚雨的氣勢。

20世紀末,索羅斯領導對衝基金集團幾乎橫掃整個亞洲金融市場,造成許多國家和地區的金融危機,甚至擾亂了全世界的金融秩序,由此可以看出對衝基金的力量多麼龐大。如果隻利用自有資金,索羅斯等人又怎麼可能有力量與一個個國家較量,隻有借用對衝基金高度的杠杆作用,才給予了他如此驚人的“力量”,讓他奇跡般地撬動了整個世界的金融市場。

當然,對衝基金的杠杆原理不會隻為投資者帶來利潤,它是一把雙刃劍。杠杆比率越高,可能給投資者帶來的收益越大,但同時,投資者承擔的風險也將越高。一旦操作失敗,可能麵臨的就是滅頂之災。索羅斯對此也有著清晰的認識,所以他在高風險中博取利潤的同時,始終把生存作為第一投資準則。所以,即便他同樣也為失敗付出過巨大代價,如他曾在日本市場兩度失敗,在俄羅斯市場铩羽而歸,每一次損失都頗為慘重,但他始終能保住自己東山再起的實力。而且,索羅斯對杠杆原理的運用,創造出的一次次投資奇跡,確實征服了整個世界,成為國際金融市場上的一個神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