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羅斯最喜歡在市場轉勢的那一刻乘機獲取大筆利潤,但在他看到一次投資機會時,市場形勢往往離他所需要的轉勢時刻還很遠,而且他也不知道市場真正轉勢的那一刻何時到來。如果這個時候就拿出大筆資金投入市場,不但會使資金的利用效率大幅度降低,甚至可能使其無法獲利。因為他不可能容忍大量的資金長時間在市場中卻毫無所獲,而且這樣做可能過早地退出市場,從而錯過最佳的獲利時機。所以,這時候,最好的方法就是先投入小筆資金,然後通過對市場的觀察和信息的分析,找到市場的轉勢時機,並等那一刻到來的時候,再投入大筆資金,在短時間內獲取高額利潤。
索羅斯絕對是靈活運用大資本和小資本的專家。在多次的國際套頭交易中,大筆的資金被他運用的出神入化,從而在短時間內為他帶來數十億甚至上百億的高額利潤;而小資本的靈活運用,也為他掌握市場形勢,完善投資計劃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學會分析投資的市場環境
索羅斯沒有成型的投資模式,他認為金融市場是處在不斷變化中的,所以他每一次的投資決定都是通過對當時的市場環境的深入分析而得出的。索羅斯有隨時關注世界變化,分析經濟形勢的良好習慣。他每天都閱讀大量的報刊、企業年度報告,還不定期地對一個階段的經濟形勢進行分析,對世界各國的經濟發展狀況做出總結,以便對接下來的投資做出準確判斷。如果沒有這種深層的分析,索羅斯的判斷也許就不會很準確,當然,他的投資也就不可能收到那樣好的成果。
索羅斯在決定投資一個企業之前,不但會閱讀企業的年度報告,有時候甚至會親自深入企業與其領導和員工交談,以全麵地了解企業當時所處的狀況。而且索羅斯在分析企業的投資環境時,不僅會像一般投資者那樣注重企業的資金、管理、負債、設備、市場前景等問題,還會把從業人員的素質當成他投資的重要依據。像他這樣從遠期著眼、更加深入地分析問題的投資者確實不多見。索羅斯這樣做了,而且取得了理想的回報。
20世紀70年代初,美國銀行界的狀況可以用一團糟來形容。當時,銀行職員被稱為笨蛋、低能兒,因為他們總是應付了事,對待工作很不認真,這使得銀行的信譽遭到質疑,銀行業陷入蕭條狀態。幾乎所有的投資者都不相信銀行業會在短期內有所好轉。因此,沒有人願意投資銀行股票。索羅斯當然也知道銀行業的糟糕狀況,但在觀察銀行的過程中,他發現了一個其他投資者都沒有注意到的因素——銀行的領導崗位正在被一些從高等商業學校畢業的專業人才所占據,他們有著和老銀行家完全不同的現代思維方式,而且他們銳意進取,很有抱負。這些新一代的銀行家,一走上領導崗位,就開始采取積極的手段來改變銀行業的現狀。他們著手整頓銀行秩序,並開始製定銀行職員的行為規範。盡管銀行業的現狀無法在一朝一夕之間改變,但在這些充滿活力的領導者的帶領下必然會有起色。同時促使索羅斯對投資銀行業發生興趣的理由還有一個,那就是他在調查過程中發現,雖然銀行的信譽在表麵上很糟糕,但多家銀行的實際資本都超過了它們的股票價格。經過一番深入的分析,索羅斯認為銀行股絕對值得投資,於是他大量買進低價位的銀行股。當時,有許多投資者都不理解索羅斯的行為,認為他一定是發神經了。
然而一段時間後,投資者們對索羅斯的獨到眼光發出了驚歎聲。這個時候,銀行業經過新一代銀行家的共同努力,已經走出了低穀,開始向著繁榮的方向穩步邁進。銀行業的繁榮吸引了大批的投資者將資金投向這裏,一時間銀行股票價格大幅上漲。這一次,索羅斯的深入分析為他迎來了大筆的利潤和響亮的名聲。
索羅斯在分析投資環境時,不僅僅局限於經濟領域內部,他還能通過對不同層麵如政治、軍事、民生等的分析,找出在投資中可能存在的機會。索羅斯這種深入的分析和豐富的聯想為他的投資生涯創造了不少“神話”。這往往造成當他已經獲得的豐厚的利潤時,其他投資者還不知道究竟是什麼原因。也正因如此,索羅斯才被譽為神一般的金融天才。
索羅斯確實具有非一般的才能,這其中一大部分都體現在他分析市場環境方麵。例如,1973年,索羅斯在與一位朋友聊天的過程中,無意間聽朋友談起美國的經濟發展和社會生活都特別依賴外國能源。一句很普通的話,讓索羅斯馬上意識到有利可圖。之後,索羅斯對美國的能源供應做了非常詳盡的調查和分析。他發現美國的石油供應大部分來自於中東國家,並由此分析出,中東各國之間的政治和軍事形勢,肯定會影響到美國的石油輸入。索羅斯於是搜尋了大量關於中東問題的信息,並分析得出阿拉伯國家和以色列之間的宗教矛盾使這一地區的局勢始終處於動蕩之中,可能很快就會發生戰爭,而一旦戰爭爆發,石油禁運則是必然的結果,美國的能源供應必定深受影響。索羅斯從這些分析結果中馬上聯想到,國內的能源開發將受到重視,這類企業的股票必將迎來一輪急劇的上漲行情。得出這個結論後,索羅斯馬上找來國內所有能源公司的材料,經過分析,他選擇了幾家有實力的大公司的股票進行大量收購。當時,國內能源公司的股票在金融界絕對屬於冷門股,沒有投資者願意投資這些生產周期長,看不出什麼利潤的公司。但被投資者們笑稱為“神經病”的索羅斯又令他們大吃一驚。一年後,中東果然再次爆發了戰爭,對外石油供應中斷,這使美國的能源生產形勢發生劇變,國內能源開發公司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視。國內能源開發的興旺,帶動投資者們紛紛把資金投向這個行業,能源公司股票出現暴漲的局麵。索羅斯從中又大賺了一大筆。
索羅斯在這方麵獲利的案例還有很多,每一次的獲利都出乎投資者們的預料,就像索羅斯有預知未來的能力一樣。索羅斯也確實能夠預知未來,但這不是通過什麼超能力或魔法,而是依靠他自己深入的調查研究和仔細的分析推敲市場環境而得出的正確判斷。
投資最優秀和最“劣質”的股票
索羅斯的量子基金在投資過程中最常使用的投資策略就是二維投資方法。所謂的二維投資方法就是在決定投資於一個行業時,選擇這個行業內的兩家公司,這兩個公司一個是行業內業績、管理等各方麵都最優秀的公司,另一家則是目前這個行業內業績最差的公司。
大多數投資者都能理解投資最優秀公司的原因,因為這是一種共識。但為什麼要投資一家最差的公司呢,這令許多投資者無法理解。索羅斯給出的解釋是:選擇被公認為同行中最好的公司,是因為它的股票會被投資者作為首選,所以該企業的股票交易率會非常高,股票價格也會不斷上漲,買這種企業的股票,大多在短期內就能獲得可觀的利潤;而之所以要選擇一家業績最差的公司作為投資對象,是因為這些公司的股票價值最容易被低估,投資者往往將這樣的公司直接忽略掉。也正因如此,這些業績很差的公司一旦轉變形象,業績回升的時候,就必然會造成股價的大幅上漲,這樣一來,在它處在困難階段買進股票的投資者必然獲得非常豐厚的回報。
要選擇兩個公司,這兩個公司不是任意的,一個是最好的公司,一個是最差的公司。從表麵上看,索羅斯的這種二維投資方法是一種套頭交易。但索羅斯並不這樣認為,他相信這兩種公司都會有非常優秀的表現。其實,他在選擇業績最差的公司時,並不是隨便找一個業績非常糟糕的公司。他所尋找的那些最差公司往往是受某一方麵的拖累而無法擺脫困境,而在目前的表現中存在著突破可能的公司。這些公司一旦突破成功,其業績就會大幅增長,股價也會大幅度竄升。
在索羅斯的許多投資案例中都可以發現二維投資方法的應用。例如在20世紀80年代,計算機行業崛起之前,索羅斯看中這個行業將要有大的發展,於是斥巨資投入計算機業。在選擇企業時,索羅斯就運用二維投資方法,選取了國際商業機器公司和數據總成公司作為投資對象。
在當時,國際商業機器公司是計算機行業的龍頭企業,規模和市場占有率均居同行業第一位,是名副其實的計算機業領跑者。這樣一個實力雄厚的企業,當然是索羅斯的投資首選,雖然當時它的股價已經相當高。索羅斯投資的另一家企業——數據總成公司與國際商業機器公司的差距不止“萬裏”,這是一家在表麵上看起來完完全全沒有任何發展前途的小公司,其業績在同行業中即便不是最差的,也是倒數前幾名,所以當時數據總成公司的股票根本無人問津。但索羅斯選中了它作為投資對象,因為他發現這家業績差、股價低的“最差”公司在人才和開發能力上並不低於任何大公司,隻是這家公司還太年輕、市場經驗不足,致使產品銷售不佳,且其管理和運營能力還有上升的空間。索羅斯相信隻要這幾方麵的不足得到彌補,數據總成公司的業績一定會有一個質的飛躍,必將令眾人刮目相看。而且,索羅斯相信計算機行業的黃金時期即將到來,那時候,數據總成公司的各項不足很可能被投資者忽略掉,從而使它的股價上漲。而一旦數據總成公司的股價上漲,索羅斯從中獲得的利潤將會大大超過投資國際商業機器公司獲得的利潤。結果證明,索羅斯的“賭注”押對了,投資者瘋狂投資計算機行業的時代很快到來,索羅斯從以上兩家公司的投資中賺取了大筆利潤。
與投資計算機業同樣,索羅斯在製藥行業的投資也運用了二維投資方法,並大獲成功。在看到製藥行業可能大有作為的時候,索羅斯就著手考察值得投資的企業,而且很快就確定下來一家公司。這是一家當時在國際上居於領先地位的藥品研製和藥品行銷的跨國集團公司——默克公司。默克公司是被投資者公認的投資最有價值且最安全的藥品公司,所以索羅斯幾乎沒有費什麼力氣調查就做了決定。
但索羅斯花了很長時間才確定另一個投資目標——辛太克斯公司。這是一家以生產避孕藥為主業的規模和實力遠遠不及默克公司的小公司,而且這家公司實在是業績欠佳。當時,由於入不敷出,經營單一,辛太克斯公司被投資者們看做是即將關門大吉的“死”公司。但索羅斯經過調查研究發現這家公司即將成功開發一種新型的關節炎治療藥物。索羅斯相信這種藥物推出以後肯定會大受歡迎,所以他在辛太克斯公司還未走出困境的時候投入大筆資金買入其股票,這也相當於幫了辛太克斯公司一把,讓他們有資金加大開發力度。1976年,關節炎藥物上市以後果然大受歡迎,辛太克斯公司的業績因此一路竄升,很快就引起了投資者們的瘋狂追捧,其股價大幅度上漲。在這一次的二維投資中,索羅斯又從兩家企業當中大獲其利,並且從辛太克斯身上賺取的利潤要比從默克公司的投資中獲得的利潤多很多。
索羅斯在大獲成功的二維投資方法的基礎上,經過不斷總結,後來又製定了更為完善的三維投資方法,即在投資最優公司和最差公司的原則下,多加入一層對宏觀經濟的考察。索羅斯在談及他的三維投資方法時曾自豪地說:“運用三維方法,我們就能在各種層麵上施展才能,而且可以從容不迫地考慮投資取向,這可以使我們在千變萬化的機會麵前,比較準確地做出抉擇。”
善用反射理論去投資
從雙鷹基金到索羅斯基金,再從索羅斯基金到量子基金,索羅斯在金融市場上經曆了多年的投資實踐以後,在其重要著作《金融煉金術》中提到了對投資者認識金融市場,指導投資具有重要意義的幾種理論。在這幾種理論中,最為基礎也最為核心的就是“反射理論”。
所謂“反射理論”就是指在投資活動中,投資者的動機、期望或者認識與他們所投資的對象的發展、變化之間有一種相互的作用關係。這種相互之間的作用關係表現在:一方麵,投資者總是希望完全了解投資對象,據此對投資對象的未來做出預期判斷,並根據自己的預期采取相應的行動,而這些行動會影響、改變投資對象的發展進程和可能的未來狀況;另一方麵,投資對象的發展進程的改變又會反過來影響投資者對自己的預期判斷做出調整。通過這種投資者的思維與他們所處的境況和他們的投資對象的發展變化之間的相互影響、相互作用,會使整個的金融市場和投資環境形成一種變幻莫測的動態關係,從而使投資者無法以通常的邏輯捕捉到其規律。
參與者的偏見和機製內在的缺陷,使得任何人都不能壟斷真理,看不見的手也不是萬能的指揮者。索羅斯的“反射理論”是建立在他對金融市場的一種認知上的。這種認知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麵。
第一,投資者並不能對自已所處的環境做出完全的認識,因為他們並不能像經濟學家假定的那樣掌握全麵的市場信息。不全麵的市場信息就會造成投資者對市場認知的偏見,從而做出的預期也具有片麵性。而且,每個投資者對市場的偏見又有所差別,這是因為他們所處的環境在不斷地發展變化著;而且由於受時間、認知能力、信息渠道等方麵的限製,他們對有關市場信息的獲取能力有差異,這就造成了他們對市場現狀的認識和未來趨勢的預測千差萬別。投資者們根據自己的偏見所做出的預期進行實際操作,這樣,偏見就對市場的走勢造成了影響。又由於不同的投資者對市場的偏見不同,所以有的投資者看多,有的投資者看空。當其中一方麵的偏見形成主流時,就形成了市場的走勢。也就是說,市場的走勢不是由其價值規律決定的,而是由投資者的偏見促成的。
第二,市場的運行並不是理性和有效率的,市場的價格往往偏離其價值,是錯誤的價格。由於投資者對市場的認識是有偏見的,而且投資者又是在這種扭曲的認識的指導下進行操作,所以其造成市場的走勢並不會按照理性和效率的方向運行,而這種走勢反過來又會加重投資者的偏見,形成“羊群效應”,從而使市場的發展趨勢更加偏離其價值。這種投資者的偏見與帶有偏見的操作和市場的走勢之間相互作用,互相影響。市場被投資者誇大的偏見所左右,偏見所造成的市場走勢又反過來令投資者陷入盲目的狂躁情緒之中。於是,趨勢越強,市場的價格與其價值偏離越多。
第三,市場的內在價值終究會起作用,會對過度偏離的價格進行調整。當市場價格過度偏離其內在價值時,說明投資者的偏見對市場走勢的反應已經過度,過度的反應使市場的趨勢越來越脆弱,當它達到一定極點時,市場的內在規律性就開始起到一定的作用,如經濟形勢、政治形勢、資金的供求關係等會給投資者們提供一個依據,此時投資者們會根據這個依據來反思自己的行為,糾正自己的錯誤,於是市場開始發生轉變,向著另一個方向發展。
總的來講,索羅斯的反射理論的中心思想就是:投資者對市場的認識總有偏見,要麼看空,要麼看多,因此市場總是處在波動之中,但被投資者的偏見所決定的價格又反過來又成為左右投資者們認識市場的基本因素。
索羅斯就是根據“反射理論”的指導,在由投資者們的偏見形成的市場預期中尋求投資的機會。他從不會讓刻板的經濟學原理來左右自己的思想,反而更加關注由投資者預期所形成的人氣對價格變動的影響。然後他會對市場的運行趨勢進行跟蹤,當他發現已經形成過度反應的市場時,便會加入市場並推進其發展,最後在市場由過度繁榮轉向衰敗的那個時刻進行投機。
學會運用盛衰理論
索羅斯在其“反射理論”的基礎上又創立了“盛衰理論”。盛衰理論可以說是對反射理論的一次發展,將其理論和投資原則更加明確化。盛衰理論又被稱為榮枯相濟理論,它源自於反射理論中由投資者偏見形成的價格趨勢反過來左右投資者預期所形成的“羊群效應”。羊群效應是將價格走勢推向“盛”的極致並由此轉向衰敗的關鍵條件。
觀念有缺陷的個體投資者使市場對他們的情緒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也就是說投資者使自己陷入了某種盲目的狂躁或類似於獸性的情緒之中。這就是羊群效應。索羅斯認為,投資者的主流偏見造成了市場的走勢,這種走勢使金融行情偏離自然規律,隨著趨勢的加強,投資者越來越狂熱,從而形成羊群效應,造成市場的大幅度上漲行情或下落行情,離其價值規律越來越遠;但投資者終究會發現這樣的偏差,於是相反的偏見又會形成主流,從而使市場走勢發生轉變,羊群效應又會進一步加強轉變的幅度,於是又使市場出現大落或大漲的行情。這就是市場由盛轉衰又由衰轉盛的“榮枯相濟”的現象。索羅斯形容其形成原因時說:“開始是自我推進,繼而難以維持,最終物極必反。”他認為這種局麵本質上就是一種過度狂熱。
索羅斯認為盛衰轉換給投資者獲利提供了機會,因為它使得市場總是處於流動和不平衡的狀態中。索羅斯稱:“投資之道其實就是在不穩定狀態上押注,搜尋超出預期的發展趨勢。”隻要抓住榮枯相生的時機適時進退,你就能漲時賺錢,跌時也賺錢。但如何才能把握住榮枯相生的時刻呢?索羅斯認為隻有市場形成羊群效應,並且“羊群”變的越來越狂熱時才會出現盛衰轉變的過程,因為在此時的市場中往往充滿了過度行為,從而使市場容易走向極端。當市場走到了極端就會導致盛衰轉變的發生。所以,投資成功的關鍵就是,找到羊群效應開始產生的那一刻,一旦確認羊群效應已經形成,投資者就能發現一次盛衰交替已經在發展中。
一個典型的榮枯相生的過程往往是從市場的發展趨勢尚未被認定的時候開始。當投資者確認趨勢之後,就會將這種趨勢通過投資進一步加強,這就是自我推進的過程,在這一時期,人們的偏見各有不同,依然存在分歧。但當趨勢越來越明顯,人們越來越依賴於某一種偏見時,羊群效應就開始產生,也就是索羅斯所說的“極不平衡狀態”出現了,此時市場會加快偏離其內在價值,而被推往一個高點。這個高點被稱為考驗期,在考驗期內投資者的偏見會受到外部條件的考驗。如果外部客觀條件不能動搖投資者的偏見,市場就會進入加速期,在此期間市場趨勢被進一步推動,與其內在價值的差距變得更大。當投資者們對市場的偏見無法再對市場的走勢起到推進作用時,市場原有趨勢就會停滯。此時,投資者就會對偏見產生質疑,對市場的走勢喪失信心,從而不可避免地使趨勢發生逆轉。索羅斯將發生逆轉的這個點稱為臨界點。市場自臨界點發生逆轉以後,促使其發生變化的偏見就會占據主流地位,一旦這種偏見形成羊群效應,並度過考驗期,市場的崩潰就不可避免了。
索羅斯強調,當某一趨勢延續的時候,為投機交易提供的機遇大增。雖然投資者的偏見和市場的相互作用會使市場走勢越發偏離其內在價值,但羊群效應會使這種趨勢保持很久,這時順應大眾偏見進行投資就能夠賺取利潤。而如果在投資過程中發現市場轉折點的臨近,這個時候反其道而行之,進行逆勢操作,往往能在盛衰轉變中獲取更大的利潤。所以,隻要把握住盛衰理論的關鍵,就能在市場的漲、落中都賺到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