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9章 索羅斯的投資理論(1 / 3)

一定要掌握分散投資的技巧

令索羅斯名聲鵲起的幾次投資,如用近百億美元炒作英鎊,以高達數百億美元的資金發動亞州金融風暴等,都是利用大筆資金,集中投機,大肆炒作。這就給眾多投資者一個感覺——索羅斯是個不折不扣的投機分子,他不喜歡用分散投資來降低自己的風險,他隻喜歡高收益同時也是高風險的投資。但索羅斯真的是這樣嗎?他真的對金融界“不要把所有雞蛋都放在一個籃子裏”的至理名言嗤之以鼻嗎?

索羅斯在金融市場中工作了半個世紀,他當然知道這條適用於所有投資者的至理名言,而且他也一直奉行此原則。隻是他的幾次大行動給金融界的震動和印象太深刻了,以至人們一直認為他是個隻喜歡玩“走鋼絲”的冒險者。索羅斯確實是一個敢於冒險的人物,但這僅僅局限於他看到大的獲利機會到來的時候,而且就是在這時候,他也一直保持小心謹慎。正是因為他把冒險和謹慎這兩種完全不同的風格巧妙地結合在一起,才使他能夠在積極進取中博得較高的利潤,同時又可以從容地控製成本和損失。

索羅斯的謹慎表現在很多地方,其中一條就是分散投資。索羅斯是個不介意押大注的人,但這是在他碰到了他認為絕好機會的時候。在大多數情況下,他都是讓他的投資人員,各自選擇不同的投資項目進行投資,並且不許他們做出孤注一擲的高風險舉動。即使索羅斯本人,也經常把目光放在不同的項目上,搜尋更多可以賺錢的機會,然後把資金投放在這些不同的市場和項目中來獲取利潤。比如他會把投資的目光放在全球範圍內,在不同國家的金融市場上進行投資,這樣不同地域金融市場的風險差別就把他的投資風險分化了。

而且索羅斯掌控的量子基金也並不僅僅投資於一種金融產品。在大多數情況下,量子基金會把其淨值資本投資於股票市場,而將他們通過融資獲得的資金投資於股票指數期貨、債券、外彙等金融產品上。其原因在於股票的流動性相對於其他金融產品而言較小,因此將部分淨值資本投資於股票上,可以在萬一發生追繳保證金的情況下,避免災難式的崩盤。這也是索羅斯規避風險的一種很重要的分散投資方式。

而且索羅斯的量子基金本身屬於對衝基金類型,這種基金最大的特點就是“兩麵下注”,即在多方、空方兩麵都進行投資,利用兩方的對衝性質在一定程度上規避風險。對衝操作基本分為兩種方式,第一種是基金管理者在購入一種股票後,也同時買入這種股票的一定價位和時效的看跌期權。當股票價位跌破期權限定的價格時,賣方期權的持有者可將手中持有的股票以期權限定的價格賣出,從而彌補股票下跌造成的損失。第二種是基金經理人首先選定某類行情看漲的行業,買進該行業中看好的幾隻優質股,同時以一定比率賣出該行業中幾隻較差的劣質股。這樣組合的結果是,如果該行業真如預期的那樣表現良好,買進的優質股漲幅必然超過其他同行業股票,買入優質股的收益將大於賣空劣質股產生的損失;如果預期錯誤,該行業業績下滑,其股票不漲反跌,則較差公司的股票其跌幅也必然大於優質股,所以賣空劣質股所獲利潤也必然高於買入優質股所造成的損失。因此,早期的對衝基金被稱為是一種基於避險保值的保守投資策略的基金管理形式。

雖然量子基金的性質在一定程度上已經偏離了對衝基金的原則,但索羅斯的成功依然要在很大程度上歸功於對衝基金。甚至有人說索羅斯的成功之道在於他選擇了正確的場合,這個場合就是對衝基金。因為對衝基金的贏利是眾多投資工具中最高的。索羅斯被稱為對衝基金領域裏的一流專家,也是使用當今流行的被稱作金融衍生產品的對衝基金投資工具的一流專家,這些衍生產品包括期權、期貨和掉期。他利用對衝基金在多頭和空頭兩麵下注,在投資組合中把風險資產的組成多樣化,從而有效地分散了他的投資風險。同時他又通過對衝基金操縱全球的利率走勢來獲取巨大利潤。他購買外國債券,通常還是在期貨市場上購買。他能準確地在麵對利率變動時各國貨幣將如何反應上下注,並在市場出現盛勢時大撈一把。索羅斯就是這樣利用對衝基金分散投資來降低風險,而同時又可以隨時把它們集中起來為他的國際套頭交易服務的大投資家。

當然,所謂的分散投資也絕對不能沒有原則地過於分散。正如巴菲特曾所過的話:“隻有當你對投資的公司一無所知的時候才需要分散投資。”這句話的意思不是讓人們隻投資在一個點上,而是說那些不懂得投資的人才會把資金投在各個不同的、自己也不了解的領域。投資大師們進行投資的一個重要原則就是投資於熟悉的領域,在自己熟悉的領域裏優化投資組合,分散風險。以索羅斯來講,他就從未將資金投資於實業,因為他隻了解資本運作,他也從未像巴菲特那樣尋找公司,永遠持有,因為他所熟悉的領域是尋找漏洞,從中漁利,所以他所有的投資組合都是圍繞著這個中心來組成的。他做多頭的同時,又做空頭;做現貨的同時,也做期權。索羅斯利用這些組合的互相對衝,再通過他的嫻熟技巧來達到分散風險和博取利潤的雙重目的。

索羅斯具有冒險博利的精神,但他同時又是一個謹慎的角色,他喜歡集中力量贏取豐厚利潤,但他同時也注意分散風險。要想全麵學習索羅斯的投資技巧,就不能隻看到他利用巨額資金操作市場的大氣,還要看到他謹慎從事,分散風險的小心。

對宏觀因素要有敏銳的覺察力

在許多投資者緊緊盯著數據冥思苦想的時候,索羅斯可能正在閱讀他訂閱的30多種報紙和雜誌,也可能正在和金融界或政界的某位權重人物通電話。索羅斯總是通過這些渠道,用他哲學的思維和敏銳的目光去捕捉宏觀形勢可能發生的變化,然後利用宏觀形勢變化帶來的契機賺取利潤。其實通過人們對量子基金的評價,就可以知道索羅斯對宏觀因素的重視和利用。人們在描述量子基金時,通常把它劃歸為“宏觀基金”──該基金的經營戰略是利用全球宏觀經濟事件進行交易。

索羅斯總是習慣性地體會各種微妙變化的弦外之音,即當重大經濟或者社會問題的走勢即將轉變但還沒有發生轉變之前,各個領域對此所做出的輕微卻又明顯的反應。例如索羅斯運用百億美元“打賭”英鎊將會貶值的行動,而促使他進行那次震驚世界的豪賭的源頭僅僅是德國財政部長就意大利裏拉問題所發表的一番即興評論。這番講話使索羅斯確信,整個歐洲貨幣市場遠沒有大家想象的那般穩定。

我們對一家公司下一季會賺多少錢,或者1975年的出貨量會是多少並不感興趣,我們感興趣的是廣泛的社會、經濟和政治、軍事因素會如何影響未來一段時間內某一行業或某一類股的命運。如果我們看到的和某隻股票的市場價格間有很大的差距,那再好不過了,因為這就意味著我們有機會賺錢。索羅斯從來不會隻關注於經濟領域,他把整個世界當作自己表演的舞台,所以各個領域的宏觀變化都是他感興趣的目標。總體來講,除了經濟領域外,他還對以下幾個方麵的宏觀形勢給予高度的關注。

首先,他注意那些他認為有投資價值的國家的政策變化。比如,新政策的出台,舊政策的廢止等等。大多數國家的政府換屆後,都會有一些政策上的變化,觀察這些政策上的轉變會給經濟帶來什麼樣的影響。最好的途徑就是在真正的變化發生之前,體會那些政府要員們的一些小動作所體現的弦外之意。索羅斯認為這些不起眼的小事件往往暗示著極大的轉變。例如1986年前蘇聯領導人哈伊爾·戈爾巴喬夫打電話給與他持有不同政見的政客安德烈·薩哈羅夫。這件事對大多數經濟領域的人而言沒有什麼價值。但對索羅斯而言,這是一個很微妙卻又非常明顯的征兆,它預示著整個蘇聯的體製已經處在了轉型的邊緣,這必將給整個蘇聯經濟帶來變化。索羅斯認為,任何一個國家的財政部長“不經意間”吐露的話語永遠都不是信口開河。例如美國財政部長斯諾含糊其辭地發表評論說,美元貶值將有助於美國擴大出口。索羅斯把這番評論看作一個征兆,它暗示美國政府已經計劃在不久的將來促使美元貶值。於是索羅斯在CNBC電視台向觀眾談到,美國新任財政部長約翰·斯諾有意讓美元大幅度貶值,而他本人正在拋售美元。

其次,他注意一國經濟結構的變化。一個國家經濟結構的變化,包括消費和需求取向,國家對消費品的調控,政府對百姓生活的引導性政策等,這些宏觀方麵的變化對金融界將會產生很大的影響。所以,索羅斯對這些方麵的變化也總是給予高度關注。通過索羅斯與阿文化妝品公司的一次交易,就可以知道索羅斯是如何利用消費者需求變化來賺取高額利潤的了。索羅斯通過對人口狀況進行分析發現,美國的人口老齡化趨勢已經非常明顯,而隨著老齡人口的增多,人們對化妝品的需求必然減少,由此可知,化妝品公司的生意縮減也是必然的。與此同時,索羅斯發現阿文化妝品公司並沒有察覺到這個趨勢,仍在盲目地擴大投資。據此,索羅斯判斷在未來的幾年中,阿文公司的股票價格肯定會下跌。而當時是化妝品生意正盛的時候,銀行和企業界都沒有分析到這一點,仍然把化妝品公司股票當作績優股大量購入,將股價不斷推高。於是,索羅斯就在這家公司的股票處在每股120美元的高價時,向阿文公司借了1萬股股票。然後,在市場上把這1萬股股票賣掉。不久以後,阿文公司的股票價格如索羅斯所預料的一樣逐步下跌。兩年後,其股價已經下降到了每股20美元。這時,索羅斯隻用20萬元就買回了1萬股阿文化妝品公司的股票。由此,他僅僅用了20萬美元的成本,就賺取了100萬美元。這次的投資額雖然不大,但它是索羅斯的得意之作,在回憶這次生意成功的原因時,索羅斯說,他之所以成功,是因為阿文公司和為其貸款的銀行都沒有意識到,化妝品事業的鼎盛時期已經結束。在人口老齡化的趨勢下,使用化妝品的人口不僅不會增多,反而會減少,於是索羅斯利用宏觀形式的變化成功賺取了豐厚的利潤。

再次,他注意軍事事件的發生,以及這些事件給有關國家帶來的影響。一般的股票投資者和炒作者,通常都隻關注經濟形勢,從經濟形勢本身的變化來判斷股票的漲落,並據此決定股票的買進或賣出。而且大多數金融界人士並不是很關心軍事問題。但索羅斯與他們不同,他對軍事形勢的關注一點也不亞於對經濟形勢的關心。他認為,重大的軍事事件,必然會造成某些經濟領域的變化,這種突然間的變化,正是賺錢的極好機會。比如,中東戰爭帶來的石油危機引起了美國能源的緊缺,並從而導致了美國對國內資源開發的重視。

20世紀50年代中東戰爭時期,由於蘇伊士運河的停運,歐美的石油股瘋狂上漲。在此期間,索羅斯幾乎是日夜不休,借著戰爭大賺了一筆。最後,中東的緊張局勢緩和了,石油股交易也就隨之變得冷淡下來。但索羅斯並沒有因此而停下,他從這次戰爭中敏銳地感覺到,歐美等國家肯定會從此重視對國內資源的開發,這絕對是一次賺錢的契機。於是他開發了一個新的市場——將資源公司發行的可轉換認股權債券分開來賣。他們買入資源公司的可轉換認股權債券,將他們賣給債券投資者,再把認股權證以極低的價格從這些債券投資者的手中買回來。不久,美國對國內資源的開發加大投資力度,資源公司的股票成為搶手貨,於是索羅斯以極高的價格賣出他手中的認股權證,從中大賺了一筆。

索羅斯總是喜歡從複雜多變的信息中,尋找那些影響世界局勢變化的因素。他不僅關注經濟形勢,而且重視政治局勢;他不僅關心國家的各種重大政策的變化,而且注意世界局勢的發展。豐富的閱曆和廣博的知識,使索羅斯懂得,政治、軍事甚至百姓生活都對經濟有巨大的製約作用。由此,索羅斯把賺錢的觸角延伸到了各個領域的宏觀變化中,也因此獲得了極大的成功。

運用變化多端的投資手段

索羅斯常說:“我的投資特點就是沒有特別的投資風格。”他總是努力使自己的投資方式隨機應變,而不是一成不變。任何投資者都無法完全模仿索羅斯的投資手法,因為他的每一次投資所運用的方法都會有所變化。索羅斯從來都不會試圖去總結一個萬試萬靈的投資法則,在他的觀念中,股市是一個人類社會所特有的變化不定的領域,股市上從來就沒有過兩次完全一樣的情況,那裏隻有變數而沒有定數,隻有直覺而沒有邏輯。從這樣的觀念出發,索羅斯當然不會去做什麼以“不變應萬變”的事情。他推崇的是隨著市場的變化,而采取不同的策略和手段,以此來順應市場的變化,並從中獲利。

索羅斯在長年的投資過程中也曾試圖總結一些股市和金融市場的運作方式,想找出點規律性的東西,但最後他總結出的惟一經驗就是,在金融投資中,沒有一點規律可循。風雲翻轉,變化莫測就是金融市場的特點。每一次投機,所處的環境都與從前有所不同;每一次下注,都會遇到不同以往的變化。索羅斯認為他所從事的金融投機事業一點穩定性和把握性也沒有,而且各種因素都不確定。所以,他從此不再想要掌握一條常勝不敗的原則,轉而將自己投入到混亂變化的局勢中去,從每一次的投資環境中去尋找不同的投資策略,運用不同的投資手段,把握機會,博取勝利。

我並非依照某種指定的規則施展自己的能力,相反,我願意在這種遊戲的規則中尋找那種最具活力的方法。索羅斯曾說:“生命起源於混沌之初,所以我專門研究混沌之初的局勢。而這也是我表現最出色的時候。”他總是通過巧妙地利用市場在變幻中產生的時機,並搶在其他金融家以及絕大多數政府采取行動之前做出反應。也就是說,索羅斯一直是在交互變動的各種變數中,操作自己的基金,使它運轉,而且不斷地把新的利潤帶進來。

索羅斯為什麼能在瞬息萬變的金融領域中經常投機成功,成為世界上最成功的投資家之一?那隻能歸結於他善於洞察局勢的能力。其實索羅斯的投資風格極具特色,並與大多數投資者的風格大相徑庭。索羅斯追求的投資風格就是獨立思考、深入分析、準確判斷。這樣的風格表現在每一次投資中就是不停地變化,隨勢而動,於是他的投資手段也千變萬化,沒有一定的規則,從而使人無從判斷他的投資風格究竟屬於那一派了。

投資手段千變萬化的索羅斯確實常常與別人的判斷相去甚遠,因為他從不用一成不變的投資理論去指導自己的投資,而是依照不同的形勢運用不同的投資手段。他的投資手段常常沒有一定的規則,但當他把它們用於投資的時候,在多數情況下都能賺錢。比如,當許多所謂的經濟學家預言紐約城市公司快要破產,投資者都在瘋狂拋售這家公司的有價證券時,索羅斯卻根據自己的調查得出不同的結論,於是他在極低的價位上大量購入紐約城市公司的有價證券。當時沒人理解索羅斯的瘋狂舉動,但等到這家公司終於從最困難的狀態掙紮過來以後,它的證券價格急劇上升。索羅斯很從容地又把手中的證券拋出。一進一出,給他帶來了豐厚的利潤。這時,投資者們才醒悟過來。從中我們不難看出索羅斯獨立思考、深入分析問題的能力。

索羅斯認為,在金融投機市場上一直存在“測不準”的情況。也就是說金融市場總是處於不穩定的波動狀態,市場的運作絕無理性和邏輯可言,各種因素都是不確定的,如果把顯而易見的情形預先納入考查範圍,然後下賭注在出乎意料的事情上,便有可能賺錢。他認為金融市場是在不平衡的狀態中運轉的,任何聰明的投資者都難免失誤;任何有充分理由的判斷,都不能保證結果。在這種情況下,任何一成不變的投資手法都難逃失敗,完全依靠邏輯推理也無法獲得成功。所以,索羅斯在判斷市場,決定他的投資手段時,總是把直覺與邏輯結合在一起。在人的思維活動中,那些說不出來源的思想火花差不多都是直覺的產物,索羅斯就經常利用他的直覺捕捉投資機會,然後根據具體的形勢製定投資方案,而這些方案在實施過程中還會隨著情況的變化隨時變化。

索羅斯聲稱,他常常把直覺作為一種投資工具。當然,他的直覺並不是憑空出現的,如果僅僅依靠直覺進行決策,往往容易出現決策的盲目性。索羅斯的直覺是深深植根於他的邏輯思維當中的。索羅斯長期熱心於哲學研究,這使他具備了很強的邏輯思維能力。因此,索羅斯的邏輯思維能力是一般的金融投機者所不能比的。他曾這樣評價自己,在抽象的理論思維中,他把自己容易犯的錯誤意識,轉化成了深層的哲學觀念,以便在思想上提高預防犯錯誤的能力。可以說,索羅斯的決策過程是邏輯思維和直覺的混合體。這就使他可以在瞬息萬變的金融領域裏快速地捕捉到機會,並在投資過程中順應變化,運用不同的投資手段來爭取盈利。

索羅斯深信金融市場沒有什麼規律可言,沒有理性和邏輯,所以他在半個世紀的投資生涯中從沒有製定過任何一套固定的投資策略或方法。他的投資原則,就是不拘泥於任何一套手段,拒絕固定思維的束縛,運用靈活的投資技巧、變化多端的投資手段來順應千變萬化的市場,以達到獲利的最終目的。

大資本與小資本的靈活運用

在索羅斯的投資生涯中,動輒幾十億、數百億美元的情況時有發生。許多投資者都非常佩服索羅斯在風險極高的投機市場中動用如此龐大資金博利的勇氣。但索羅斯的龐大投入與其先前的小資本的試探是分不開的,他總是能把大資本與小資本靈活運用。

索羅斯在投資實踐中,習慣於根據他的研究和發現先假設出一種市場的發展趨勢,然後按照他的假設去進行投資行為。同時,他對自己也沒有“自信”,他知道自己的假設不可能總是正確的,而且每一次都有犯錯誤的可能。所以他在每次進行大規模投資以前,都會先投入一點小的資金試探一番,然後等待市場的反應來證明他的假設是否正確。如果“實驗”證明假設是正確的和有效的,他就會繼續投入巨資來爭取更大的收益;如果市場證明其假設是錯誤的,他就會及時地撤回投資,盡量減少損失。所以,小資金的運用對索羅斯試探市場和避免損失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例如在1997年索羅斯發動的在亞洲金融風暴中對香港的彙市和股市的狙擊。在這次對香港的行動中,雖然索羅斯最終碰壁而回,沒有獲得任何利潤,甚至還有所損失。但小資金的試探行為無疑為他保全自己立下了不小功勞。

試想,如果在大規模行動之前,索羅斯沒有運用小資金進行試探性進攻,而是以為香港就和泰國、馬來西亞等一樣不堪一擊,盲目地投入大量資金襲擊,不但可能無法撼動香港市場,更可能損失慘重。

小規模資金在索羅斯的投機策略中還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因為在瞬息萬變的金融市場中,機會出現的時候,信息大多數時候並不全麵,究竟是機會還是陷阱往往令人無法明確地辨析,一不小心就會被市場套牢。在這種時候,索羅斯最喜歡說的一句話是:“先投資,後調查。”但要在這時就進行大規模的投入,顯然風險很大。所以,這時索羅斯總是采用投石問路的方法。他會先投入一小部分資金,然後監控這些資金,辨明市場的動向,並從中獲得大量的信息,從而獲得“對市場的感覺”,據此來完善他的投資計劃和製定更為全麵的投資策略。而後,如果“感覺”正確,他便果斷地投入大量的資金,在市場上領導潮流,獲取利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