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8章 索羅斯的贏利法則(1 / 3)

把握市場轉勢的那一刻

喬治·索羅斯被譽為“金融天才”,從1969年建立“量子基金”至今,他創下了令人難以置信的業績,平均每年35%的收益率,讓所有的投資者都望塵莫及。在眾多投資者的心目中,他似乎具有一種左右世界金融市場的力量。曾有一位電視台記者對索羅斯做過這樣的描述:“索羅斯投資於黃金,所以大家都認為應該投資黃金,於是黃金價格上漲;索羅斯寫文章質疑德國馬克的價值,於是馬克彙價下跌;索羅斯投資於倫敦的房地產,那裏房產的價格頹勢在一夜之間得以扭轉。”難道索羅斯真的具有左右世界金融市場的力量嗎?答案當然是否定的,但縱觀索羅斯的投機案例,我們不難看出索羅斯之所以創造眾多奇跡,得益於他對市場的正確預測和對市場逆轉時機的精準把握。

索羅斯認為市場總是處於不確定的狀態,總是在波動。在不確定狀態上下注,才能賺錢。而要想真正地獲取利潤,就必須把握住狀態的轉變時刻。

在市場的轉折處取得成功。把握好量變到質變的臨界點,正確判斷市場的方向,然後持續地堅持下去,趕在臨界點到來之前果斷行動。1990年10月,德國結束了40幾年的東西分治局麵,東西兩德合二為一。繼德國統一之後,在1992年2月7日,包括英國在內的歐盟12個成員國簽訂了《馬斯特裏赫特條約》,即《經濟聯盟條約》和《政治聯盟條約》。在許多人看來,德國的統一和《馬斯特裏赫特條約》的簽訂預示著歐洲的繁榮和大發展,一個“大歐洲”的概念即將形成。就在世界各國的投資者都在為歐洲市場美好的投資前景激動不已時,索羅斯經過冷靜地分析認為,新德國由於原東德的拖累,必將經曆一段經濟拮據時期,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德國將不得不把精力集中在解決自己國內的經濟問題上,而無暇幫助其他國家渡過困難時期,這將對其他歐洲國家的經濟及貨幣帶來深遠的影響,貨幣聯盟並不一定就是好事。

果然,索羅斯的分析被時間證明是非常正確的。《馬斯特裏赫特條約》簽訂不到一年,許多歐洲國家便很難再像以前一樣從容地協調各自的經濟政策。尤其是英國,當時經濟長期不景氣,正處於極度困難時期。英國要想刺激本國經濟的發展,惟一可行的方法就是降低利率,這就決定了它不可能維持高利率的政策。雖然英國首相梅傑多次強調英鎊不會貶值,英國將竭盡全力維持英鎊在歐洲貨幣體係中的地位,但索羅斯認為梅傑不過是在虛張聲勢,缺少了德國的幫助,英鎊近期必定下跌,他已經暗暗做好了進攻之前的準備。

1992年9月15日,時機成熟,索羅斯迅速出手,聯合一些長期進行套彙經營的共同基金和跨國公司在市場上大量拋售英鎊。英鎊對馬克的比價一路狂跌,雖然英格蘭銀行購入30億英鎊,全力阻止英鎊下跌,但這並不能阻擋英鎊的跌勢。僅僅一天時間,英鎊對馬克的比價差不多就跌出了歐洲彙率體係規定的下限,艱難地掙紮在歐洲彙率體係的邊緣。到了9月16日,英國政府的英鎊保護行動徹底失敗,宣布退出歐洲彙率體係。盡管在這場捍衛英鎊的行動中,英國政府一度動用了價值269億美元的外彙儲備,但最終還是以失敗收場。這一天,英國彌漫著絕望的氣氛,英國人形象地把這一天叫作“黑色星期三”。

索羅斯是這場襲擊英鎊行動中的中堅力量,也理所當然地成了最大的贏家。歐洲各大雜誌爭相刊登索羅斯的照片,《經濟學家》雜誌更是將他稱為“打垮了英格蘭銀行的人”。在這一年,索羅斯的量子基金增長了675%。他個人也因此淨賺了65億美元,從而榮登《金融世界》雜誌的華爾街收入排行榜的榜首。

幾乎索羅斯的所有投資理念都是為把握住市場的轉勢服務的,而他所有的賺錢招數也都在市場出現逆轉時發揮地淋漓盡致。在證券市場上,賣空被認為是索羅斯最為擅長的招數。索羅斯也承認他喜歡通過賣空獲勝而贏利,因為這總能給他帶來成功的喜悅,而這種成功正是源自於對市場形勢逆轉時機的精準把握。索羅斯通常都是把賭注押在幾個大的機構上,然後賣空,最後當這些機構的股價猛跌時,他就從中賺取高額利潤。他這種猶如海中搏浪的做法,在別人看來,簡直是在瘋狂地冒險,但因為索羅斯事前做足了研究和準備工作,因此,他的冒險十有八九都會以勝利告終。

索羅斯在東南亞掀起的驚天駭浪,更充分體現了他對市場轉勢瞬間的把握能力。1997年的東南亞各國還都沉浸在經濟高速發展的喜悅之中,但從1992年狙擊英鎊結束之後就一直留心觀察亞洲金融市場的索羅斯,看透了東南亞尤其是泰國的虛假繁榮,他認為建立在並不牢固的經濟基礎上的快速發展正使他們的泡沫不斷脹大並瀕臨破滅。

果然,1997年,東南亞金融市場開始出現危機,外債和銀行呆賬、壞賬把他們弄得焦頭爛額,此時索羅斯果斷出擊,先從泰國下手,成功狙擊泰銖以後,借勢橫掃東南亞金融市場,令東南亞各國轉瞬間由迅速發展轉向衰落,而索羅斯則在成功收獲了大筆利潤之後,揚長而去。這便是索羅斯在世界金融市場上縱橫馳騁,贏得利潤的拿手招式——把握市場轉勢的那一刻。

不相信普通的升跌模式

相對於華爾街那些整天研究經濟學理論來指導自己和他人進行投資的專家們而言,索羅斯是一個不折不扣的離經叛道者。索羅斯從來不相信傳統經濟學理論建立的完全自由競爭模式,更加不相信那些華爾街投資專家們通過所謂的經濟學原理建立起來的各種圖表、模型,對他來講,這些“象形文字”般的圖形對預測市場的未來走勢根本不具有任何意義。

經濟學家對這個世界的運作方式欠缺實務上的理解。他們隻管做偉大而不現實的夢,隻談理想情況,而且誤以為這個世界很有理性。索羅斯認為,投資者基於對市場的各種不同見解,做出自己的投資決定,這種非理性的行為造成了金融市場的動蕩不安和混亂無序。所以索羅斯對普通的升跌模式嗤之以鼻,他指出,在金融市場勝出的關鍵是通過把握市場的無序,從無序中找出生財之道,而不是那些講得頭頭是道的預期理論。正如索羅斯所說:“我沉迷於混亂,那正是我掙錢的良方。”他也由此建立了一些與投資者的心理掛鉤的理論與法則,雖然這些理論不是什麼具體的指導模式,隻是用來幫助觀察市場的方法,但在很多時候,尤其是在市場狂升暴跌的混亂時期,它們比那些升跌模式要實用得多了。

索羅斯將股市狂升暴跌的過程分為五個階段,據此來觀察市場,並做出買賣的決策。

第一個階段:

股市在強烈的升跌之前必然都會有一些跡象,隻是初期由於這些跡象太過於細微,而被大多數投資者忽略了。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它的跡象會越來越明顯,於是越來越多的投資者意識到將要到來的趨勢,並與之配合。如果股市即將迎來狂升猛漲,則會有更多的買盤來助長這一氣勢;相反,如果信號顯示股市可能暴跌,則會有更多的賣方空頭來加強跌勢。所以,比別人更早地察覺出市場的跡象,以做好準備和應對的策略,就能在市場中立於不敗之地。

第二個階段:

市場的變化情況和投資者的心理狀態是一個互相作用和循環的關係。市場上的狀況越緊張激烈,普通投資者的無理性偏見越深。所以,當市場處在不停上升的狀況時,投資者對牛市的預期就會越來越高,認為牛市會不停地持續下去,於是,越來越多的人被狂熱的氛圍所帶動,紛紛加入到多頭的行列,從而助長市場的上升趨勢;反之,當市場不停下跌時,投資者也會受到市場慘淡氛圍的影響,認為跌勢不可遏製,會一直持續下去,於是,那些本來看好市場的投資者,也會受到影響,不敢再堅持自己的想法,轉而加入到空頭的行列,開始拋售,從而對跌勢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這種市場與投資者心理間的互相作用會越來越明顯,以至使市場狀況好像真的不可逆轉。

第三個階段:

在索羅斯的闡述裏,這個階段借助前兩個階段的積累,成為了一個瘋狂的階段。在這個時候,市場呈現出的是一幅根本不可逆轉的趨勢圖,在這種情況下,其升勢跌勢一目了然,任何人都可以看懂。因此,其他還沒有加入行列的投資者,甚至普通的民眾也會為此良好的契機加入進來。這時加入的投資者會是一個龐大的群體,他們對市場的作用不可估量,他們能夠把升勢推到極致,也能把跌勢壓進深淵。

第四個階段:

上漲不可能成為永恒,下跌也不會是永遠。在上漲過程中,資金不斷地投進買盤,使價格一路竄升,多頭越來越多。但當幾乎所有的資金全部都投進了多方,已經沒有新的資金繼續投入時,上漲的行情就會停滯下來,投資者們瘋狂的心理也會隨之冷靜下來;當他們看到已經遠遠高於投資工具本身內在價值的市場價格時,很多人會忍不住采取馬上獲利了結的行動,於是,市場價格開始出現下跌的趨勢。同理,在下跌的過程中,股票不斷以更低的價格拋出,空頭越來越多,但當幾乎所有的空方都已拋盡,再也沒有賣盤掛出的時候,價格也就跌到了盡頭,隨著跌勢的停止,投資者們的恐慌心理也會隨之慢慢平靜。當有些人看到那些遠遠低於投資工具內在價值的市場價格時,就開始趁低吸納,於是,價格開始出現回升的趨勢。

第五個階段:

在索羅斯的闡述裏,這是一個“崩潰”的階段。因為無論是上升,還是下跌,它們的弦此時已繃得太緊,一些輕微的碰觸,就可能令它們出現逆轉。在升勢已經停滯的狀況下,一旦有人開始獲利回吐,就會形成多米諾骨牌效應,引來近乎恐慌性的拋售,從而在極高的價位上造成股價的暴跌,升勢崩潰,轉瞬間化為跌勢。在跌勢中,當價位已經超賣到幾乎無價可低的地步時,一旦有人開始逢低吸納,拉高了一些價位,又會造成許多投資者紛紛跟進,於是跌勢“崩潰”,轉而進入升勢。

索羅斯的五段論,與普通的升跌模式區別很大,雖然沒有給出具體的信號,卻緊緊抓住了投資者心理對市場走勢造成的結果,可以說是道出了股市升跌的核心,對投資者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導意義。

買入後虧蝕的應對方法

金融市場就是一個風險市場,金融投資就是一種以風險博取利潤的投資。在金融投資領域,沒有任何人能夠保證自己的每次投資都能穩賺不賠,包括投資大師們如巴菲特、索羅斯等人也是如此。在金融領域,投資失敗幾乎是不可避免的,所以,學會一套虧損時的應對方法非常必要。

有人覺得在投資過程中犯了錯誤是件令人羞恥的事情,尤其是那些以投資專家來自我標榜的所謂大師,更是不敢承認自己的失敗,總是設法遮遮掩掩。但索羅斯不這麼認為,他認為犯錯誤當然不應該引以為榮,但既然錯誤是無法避免的,那就必須去麵對它,也不必引以為恥。在索羅斯的觀念裏,錯誤並不可恥,可恥的是錯誤已經顯而易見了卻還不去修正。索羅斯喜歡標榜自己相比其他投資者的過人之處,但他並不喜歡提及那些令他賴以成名而別人無法做到的正確判斷;反而是把他能比大多數人更為及時地發現自己的錯誤,並能及時地加以修正或幹脆放棄當作他最大的本領。

索羅斯與眾不同的地方是,當許多人都在追隨某一潮流時,他卻能敏銳地覺察出其中所蘊含的危機。他能夠理解影響股票價格的力量多種多樣,他無法完全把握;他理解市場有理智的一麵也有非理智的一麵;而且最重要的是,他明白自己不是永遠正確。所以,當他確定決策正確時,他願意大膽行事,充分利用機會的賜予來獲取利潤;而一旦發現決策失誤,他也能及時止損,保全自身。

由於金融領域與生俱來的風險性,許多投資者在投資之前就做好了可能賠錢的心理準備,而且大多數投資者都在自己的心裏設定了一個止損點,在這方麵,投資大師與普通投資者沒有區別——索羅斯也是如此。索羅斯與大多數普通投資者在麵對虧損時的區別是,許多投資者在製定了止損點之後,在麵對市場不利的情況時,沒有嚴格執行自己的止損計劃,而索羅斯在麵臨這種情況時,卻每次都能嚴格執行,不讓自己找任何理由去推翻止損決定。這也正是索羅斯為什麼能在風起雲湧的世界金融市場上始終站穩腳跟的原因。

所謂的設定止損點,就是在投資之前預訂出一個價位作為自己的離場價位,即如果投資以後,市場沒有朝著自己預期的方向前進,反而轉向不利方麵發展,那麼在市場到達原先預定的價位時,就要平倉離場,結束當次投資。換句話說,也就相當於在此時認輸,承認自己犯了錯誤,及時收手,尋找下一個投資的機會。例如,以5元1股的價錢買入一隻看漲的股票,結果在買入後股票轉而下跌,如果在買入時設定的止損點是45元的話,在股票跌到45元之前,可以繼續持有以待價格上揚,而一旦股價掉至45元,就必須立即將股票賣掉離場,把損失固定在自己可以接受的這個範圍內,以免繼續增加損失。

止損點設立在什麼地方合適,要根據每個投資者的具體情況而定,最重要的就是按照投資者自身的承受能力而定,承受能力強的可以將止損點設定的稍低一些,承受能力差的則要設定的高一些。但無論如何,必須設定止損點,而且一定要嚴格執行。索羅斯從來都是堅決地執行自己的止損計劃,無論是在多大的投資中,無論要麵臨多大的損失,一旦到達止損點,索羅斯都會毫不猶豫地結束離場。

以亞洲金融風暴時,索羅斯與中國香港地區政府的博弈為例。1998年,索羅斯向中國香港金融市場發起狂攻,大量賣空港元和在香港上市的股票,但中國香港特區政府準備充分,再加上中央政府的支持,令索羅斯的這次狙擊困難重重,無論他多麼瘋狂地出貨,香港特區政府都照接不誤。到8月28日這一天,在與中國香港特區政府的搏擊中,索羅斯已經損失了15億美元。這是索羅斯在開始進攻之前就為自己設立的止損額度,此時,索羅斯毫不猶豫地立即退出了市場。很多人曾說,也許繼續下去,索羅斯就可以挽回所有損失並獲得豐厚利潤,但在風雲莫測的金融市場中,誰又能保證繼續下去,他不會擴大損失,甚至破產呢?索羅斯明白這一點,他不會為自己找理由來推翻自己事前經過精心研究而設定的止損點,他會無條件地服從止損信號,以避免損失擴大。

投資虧損隨時都可能發生,許多人都在投資之前做足了研究和分析,小心翼翼地投入資金,但這並不能完全防止虧損,蝕本的事情仍會時時發生。很多人在麵對這種情況時往往就手足無措,或者明知在賠,卻舍不得離場,最終損失嚴重,遭到沉重打擊。索羅斯從來不允許這種情況發生。雖然他在投資領域獲得了無數次成功,聞名金融界,但每次投資時他仍然小心地設定止損點,並用他那敏銳的神經隨時觀察著市場的變化,一旦損失明確,他便會以最快的速度出貨。這種在虧本後,迅速決斷止損的方式,讓他躲過多次可能陷入破產境地的厄運。

學會死裏逃生。在失敗的時候最快地逃離也是重要的技能。世界上有許多投資者都是索羅斯的崇拜者,他們把他當作金融領域的一個神話,崇拜他金融大鱷的身份,羨慕他獲得的巨大成功。雖然他們能把他的生平事跡,投資理念脫口而出,卻很少有人注意到他對虧損的敏感和止損時的堅決。所以,雖有很多人精研索羅斯的賺錢秘訣,自以為掌握了索羅斯的投資理念,義無反顧地投身於風急浪大的投資市場,但最終大多數卻被“風浪”吞沒,血本無歸。究其原因,可以發現他們沒有學會索羅斯在虧本後的應對方法和原則。

注重稅後收益

所有的投資大師都不喜歡繳納稅款,他們總是通過巧妙的安排來合法地實現其稅額的最小化,索羅斯當然也不例外。努力避稅一直是索羅斯的投資理念之一。

投資就是為了獲取豐厚的回報,而納稅多,顯然會讓你放入自己口袋的利潤減少。作為一個掌握著巨額資金的投機者,索羅斯顯然不喜歡被稅收盤剝太多本應屬於他的利潤。所以他會想盡辦法來規避稅收和推遲稅收。

規避稅收和推遲稅收不等於不納稅,隻是盡量減少納稅次數和推遲納稅時間。減少納稅次數對投資者來說非常重要,因為這代表著納稅的額度減少了。索羅斯的公司很少分紅。曾有人問,他的公司利潤這麼豐厚,為什麼不分紅呢?答案很簡單,因為稅收。

如果分紅,收入就會被征兩次稅。第一次,是利潤還在公司的時候,要繳納公司經營所得稅;第二次,是紅利分給股東們以後,股東們要為此繳納個人所得稅。按照美國的法律,1美元的企業利潤在公司繳納了經營所得稅後就變成了65美分,如果利潤留在公司裏繼續經營,那麼稅收到此為止,可一旦把剩下的65美分作為紅利分派給股東,他們則不得不繳納聯邦個人所得稅,然後就隻剩下55美分了。如果股東住在紐約或者加利福尼亞州的話,那麼他們還必須要向州政府繳納個人所得稅,最後,落到他們口袋的可能就隻有45美分左右了。

如果公司不分派紅利的話,股東就會有65美分的資產留在公司繼續為他們賺取利潤,如果這65美分是留在索羅斯的量子基金的話,那麼它的平均收益率會達到每年35%左右,而且還是以利滾利的複利形式存在,可想而知多年以後它的收益回報會是多少。

正因如此,索羅斯的公司很少分紅。

對於投資大師們來說,不僅盡量減少繳納稅收的次數非常重要,推遲繳納稅收的時間也是實現稅額最小化的一項非常重要的舉措。要知道索羅斯是以錢賺錢的高手,資金留在他手上的時間越長,其發揮的作用就越大,為股東們賺取的利潤就越豐厚。同樣以分紅來講,拿1美元作為投資,如果錢是放在索羅斯手裏,他每年賺取的利潤可能是30%~40%,若每年分一次紅的話,投資者將不得不每年都上繳15~20美分的稅收,而到投資者手裏的利潤也隻有15~20美分;但同樣是1美元的投資,如果投資者20年以後再分紅,他所獲得的紅利絕不僅僅是15~20美分的20倍,那將是一個遠遠大於此的一個數字,甚至可能是一個天文數字,因為它們在索羅斯手裏將獲得快速增值,並且是以複利的形式增長。雖然紅利所要繳納的稅額依然是在50%左右,但他們所得到的已遠遠超過了每年分紅的總額,這僅僅是因為他們把納稅的時間推遲了20年。這就是為什麼索羅斯等投資大師的公司很少分紅,而他們的股東依然樂於接受的原因,讓他們的錢在索羅斯的手裏以幾何倍數增長當然是件令人高興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