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又設祭祭奠典韋,操親自哭而奠之,顧謂諸將曰:“吾折長子、愛侄,俱無深痛;獨號泣典韋也!”眾皆感歎。
(過了幾年,曹操再次征討張繡)且說操軍緩緩而行,至襄城,到清水,操忽於馬上放聲大哭。眾驚問其故,操曰:“吾思去年於此地折了吾大將典韋,不由不哭耳!”因即下令屯住軍馬,大設祭筵,吊奠典韋亡魂。操親自拈香哭拜,三軍無不感歎。祭典韋畢,方祭侄曹安民及長子曹昂,並祭陣亡軍士;連那匹射死的大宛馬,也都致祭。
對死者念念不忘,一遍又一遍地祭奠和致詞,即使在幾年以後重新路過舊地時也能觸發自己對死者的懷念,如此的重情又怎麼不令同樣是為將者的眾位感動呢?又怎麼不能撫恤眾位將領的心呢?曹操不愧是一代梟雄,一個卓越的領導者。
海盜們自然不能夠從曹操那裏學來什麼東西,但人性相通,人類的智慧也相通,海盜們明白重視死亡的道理絲毫也不會令人奇怪。作為一個海盜船上的領導者,海盜船長自然也明白對死者的重視裏蘊含著對生者的撫恤這個道理,而且做一個管理者,他也可以有權進一步發揮這個道理,以進一步穩定海盜的心理,團結自己的船員,凝聚海盜船上的組織。於是,關於海盜傷亡的規定誕生了:
付給失去右手的兄弟600皮阿斯特或6個奴隸;
失去左手的是500皮阿斯特或5個奴隸;
失去右腳的是500皮阿斯特或5個奴隸;
失去左腳的是400皮阿斯特或4個奴隸;
失去一隻眼睛的是100皮阿斯特或1個奴隸;
失去一隻手指的與失去一隻眼睛的一樣;
傷者在一定意義上說等同於死者,對傷者的撫恤,不僅是給予努力者的報酬,不僅是為了激勵其他人的努力,而是要告訴其他人,你們可以放心地戰鬥,放心地在這座船上生活,放心地從事我們的海盜生涯,因為,即便你們傷亡了,你們也能夠得到與你們傷亡相對等的價值補償。
“我們對死者所做的就是讓所有的海盜兄弟都能夠在死亡隨時到來的行業裏得到安慰,能夠總是處於平靜的可以持續搶劫的狀態,我們對傷殘者所做的補償就是讓所有的海盜兄弟都能夠在傷殘頻仍的行業裏都能夠心無旁騖,無後顧之憂,能夠持續地積極地將自己的眼光向前,瞄向並集中於我們的目標——商船。”
海盜船長的日記解析了海盜們對傷亡者撫恤的深刻認識,將此引申下去,海盜們通常也不輕易地拋棄自己的同伴,盡管海盜船上有許多的規則規定,如果違反將要被棄之荒島或者海水裏,但在拋棄一個海盜之前,海盜船長一定會將原因告訴這個倒黴的海盜,同時也告訴所有的海盜船員,並得到這個海盜和所有海盜船員的認可。因為在海盜生涯裏,被拋棄則意味著九死一生,沒有幾個人能夠在被拋棄後在大海上活下來,除非是天意。
在海盜船長決定拋棄一個海盜時,他一定要向海盜們作出解釋,在說明自己作出這個決定的同時,也要告訴他,自己在作出這個決定時的所有考慮。
當海盜們組成一個隊伍時,一位船長就會被推舉出來成為他們的領導者。如果船長的工作不能令海盜們滿意,按照規則,船長可以被替換,因此做一個海盜船長並不是看起來那麼容易的事情。同時,一個船長要讓一個海盜離開隊伍,他都要說明他的理由,並同時表露出自己的不情願的情緒。或許有人認為這是不必要的,一個領導者用正當的理由拋棄一個應當拋棄的人為什麼要表現出不情願的情緒,甚至像一個不忍分別的朋友呢?這正是海盜船長們的高明之處,因為這樣可以在拋棄海盜的同時,不讓隊伍因為少一個人而影響到它的效率,反而可以讓隊伍更加團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