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城阻擊戰期間四封紅軍家信
廣角鏡
作者:陳春陽
2002年3月,家住石城縣屏山鎮河東村村裏組的黃外國(家譜注黃國外)、黃國傳在拆掉自己家的祖屋時,從土牆裏發現了一包用油紙包起來的信件。打開一看,是用宣紙寫的信,信有些已發黴、發黃,字跡模糊不清,一共4封。其落款是黃秉新。
為慎重起見,黃外國、黃國傳找來家譜一一查實。家譜是這樣記載的:秉星字亮大,民國三年甲寅八月十六日生,公元一九五七年丁酉二月廿一日歿……。生子二:國外(外國)、國傳分出繼胞弟秉和……
為進一步證實黃秉新就是黃秉星,黃外國、黃國傳又找來當年參加蘇區鬥爭的左鄰右舍的老人進一步核實。家譜記載的黃秉星就是黃秉新,因客家人常常把音相同字寫錯,加之當時文化程度不高。黃外國、黃國傳又聯想到小的時候,父親常講蘇區時期自己參加紅軍,在紅軍長征時在廣昌與石城交界的貫橋、驛前(蘇區時期為石城管轄——筆者注)打過仗,由於右小腿負傷致殘被留在家裏,沒有隨紅軍隊伍長征,紅軍隊伍裏還留了三塊銀元治病。至新中國成立之初才娶妻生子。
黃外國、黃國傳兄弟倆仔細辨認信的內容,所說的話與本地語言(客家語言——筆者注)一模一樣,這樣就進一步說明父親黃秉星就是黃秉新。
黃秉新寫的這四封信是1934年7月在紅三軍團當紅軍參加石城阻擊戰時寫回家裏的“紅軍家信”。
第一封是1934年7月5日寫的:黃從隆大人對於母親大人不要叨念(客家方言:意思是不要整天嘮叨,為一點兒小事就講個沒完沒了。——筆者注) 小兒在前方最光(客家方言:最光榮。——筆者注) 快樂過日 母親大人叨意(客家方言:牽掛之意思。——筆者注) 小兒最自強(客家方言:最堅強之意,作者注)消滅敵人 五次圍剿 如有田中一事要派人做好 不有(客家方言:不怕。——筆者注)困難 如有要你大人寫回信來 我在前方三軍團十五師十五團第一營第二連戰鬥員工作 為要此致 黃秉新 七月五號
第二封是1934年7月7日寫的:我補充三軍團第一團第一營第五連二排五班
第三封是1934年□月□日寫的:黃從隆大人 對於母親大人不要叨念 小兒在前方最光榮快樂 大人要仇心(客家方言:即用心。——筆者注) 對於田中一事要□□□做好,如有要寄太□□□□□□□來要十天一裏寄來 十天一□□□□□□□快家中回信□□□南塅訓練 為要此致 黃秉新
第四封是1934年□月□日寫的:對於家中大人寄來錢元 小兒接到為用 對於母親大人不要叨念 小兒在前方身體好光強(客家方言:身體結實的意思。——筆者注) 對於大 小人要好好保養身體 為要此致 對於田中事十要(客家方言:一定要的意思。——筆者注)做好 黃秉新
從信封上的字及郵戳來看是三個信封:
第一個信封是用鉛筆寫的,其信封已黴爛隻有黃從隆三個繁體字。
第二個信封是用毛筆寫的,其信封稍好一點,寫有黃從隆大人收(用繁體字寫),還寫有“紅軍家信”字樣。有三個郵戳:第一個郵戳為棕紅色,刻有“紅軍三軍團分局”等字樣,中間是CPU標記,邊緣還有黨徽標誌;第二個郵戳為黑色,字跡模糊看不清楚;第三個郵戳是棕紅色,其時間顯示“一九三四.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