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育軍有聲 帷幄之中鑄軍魂(1 / 3)

育軍有聲 帷幄之中鑄軍魂

將帥傳奇

作者:鄒時林

杜平,江西省萬載縣人,出生於一個貧困農民家庭。少年時期,他聰穎好學,靠優異的成績獲得公助金順利完成了從小學到中學的學業,後考入湖南長沙群治學校,並逐步接受了革命思想。1930年4月,杜平參加中國工農紅軍,同年6月加入中國共產黨,開始了在人民軍隊的漫長革命生涯,長期從事政治工作。

砥礪士氣首戰捷

1950年6月25日,朝鮮內戰爆發。6月26日,美國總統杜魯門命令駐日本的美國遠東空軍和海軍部隊協助韓國作戰。同時命令美國第七艦隊駛入基隆、高雄兩個港口,在台灣海峽巡邏,阻止中國人民解放軍渡海進攻台灣。美國政府還在聯合國積極活動,於27日操縱聯合國安全理事會通過決議,成立由美國指揮的“統一司令部”,使用聯合國旗號,組織“聯合國軍”開入朝鮮半島作戰。6月28日,毛澤東發表講話,號召“全國和全世界的人民團結起來,進行充分的準備,打敗美帝國主義的任何挑釁”,抗美援朝勢在必行。

不久,中央軍委在以第十三兵團為主的基礎上組建東北邊防軍。東北邊防軍入朝作戰前,毛澤東發布命令,又將東北邊防軍組成中國人民誌願軍。中央軍委將領導誌願軍政治工作的艱巨任務交給杜平,決定杜平擔任中國人民誌願軍政治部主任。杜平勇敢地承擔起這項艱巨任務。

杜平認為,在當前形勢下,政治工作的主要任務是做好部隊入朝作戰前的思想教育工作,做到知彼知己,激勵士氣,堅定打贏信心。從8月中旬到10月中旬,杜平組織各部隊對廣大指戰員全麵深入開展了革命英雄主義、愛國主義、國際主義的思想教育工作,重點解決部隊“該不該打”和“能不能打”的重大思想問題,使廣大指戰員理解抗美援朝的必要性和正義性,了解美軍的弱點和我軍的優勢,樹立敢打必勝的信心。他要求廣大指戰員嚴格遵守部隊紀律,團結朝鮮人民,團結友軍;要求廣大指戰員必須處處關心和維護朝鮮人民的利益,愛護朝鮮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尊重朝鮮人民。

同時,杜平沒有回避出國作戰可能遇到的困難,把存在的困難向廣大指戰員講清楚,例如語言不通、敵機襲擾、天氣寒冷、物資短缺、風俗習慣不同等等,要求廣大指戰員要有充分的思想準備,要有戰勝一切艱難險阻的決心。

為了使廣大指戰員更好地理解美帝國主義和美軍的弱點和特點,杜平組織政治部的同誌編印了美國侵略中國的曆史小冊子供部隊學習,邀請過去在緬甸同美軍一起抗日作戰的老兵來向部隊戰士介紹美軍情況、特點和弱點,使廣大指戰員認清了美帝國主義的侵略本質,懂得了中朝兩國人民唇齒相依的關係,明確了支援朝鮮人民的正義行為,樹立了打敗美帝國主義的信心。

杜平的戰前動員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部隊隨之出現了普遍報名參加誌願軍的活動,要求支援友鄰出國作戰。有的戰士向部隊遞交請戰書,強烈要求出國作戰打美軍;有的戰士寫詩表達自己對抗美援朝和保家衛國的正確認識。更值得一提的是,炮兵第一師第二十六團第五連政治員麻扶搖寫的一首出征詩:“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保和平,衛祖國,就是保家鄉……”表達了廣大指戰員抗美援朝的強烈心願。這首詩經修改,由作曲家周峙譜曲,變成了《中國人民誌願軍戰歌》,成為全軍人人愛唱的優秀戰鬥歌曲,激勵著全軍戰士。

1950年10月25日,誌願軍出國第一次戰役打響了。拂曉,李承晚軍隊第一師先頭部隊,以坦克14輛、自行火炮1部,後隨摩托化步兵,沿雲山至溫井公路毫無顧忌向北推進。7時許,進入我第四十軍第一二〇師第三六〇團阻擊地域。麵對敵軍,我軍戰士英勇出擊,敵軍驚慌失措,措手不及。同時該軍第一一八師在溫井西北涼水洞地區將乘車冒進的李承晚軍隊第六師第二團加強營1個炮兵中隊全部殲滅。

11月1日,在朝鮮雲山,中美兩軍開始了現代曆史上的第一次交鋒,第三十九軍主力部隊於當日拂曉向守雲山的美軍第一師第八團(美軍王牌部隊)和李承晚軍隊第一師第十二團發起總攻,美軍和李承晚軍隊慘敗,我軍殲敵2000餘人,其中美軍1800餘人,美軍“不可戰勝”的神話宣告破滅。中國人民誌願軍取得出國第一次戰役的重大勝利。

釋俘攻心播美名

1950年11月17日,杜平根據彭德懷的要求,在中央軍委批準下,開始釋放首批美軍和李承晚軍隊俘虜行動。為了順利完成首次釋放戰俘的工作,杜平非常慎重細致,挑選對戰俘工作熟練而懂英語的幹部來負責具體的選俘工作,派出政治部最優秀的駕駛員來負責戰俘運送。11月18日,挑選了103名俘虜,其中美軍27人、李承晚軍隊76人。出發前,杜平組織人員給他們理發洗澡,換新衣服,發路費,晚飯時杜平特意給他們加了幾個菜,並且開歡送會歡送他們。出發時,杜平再三叮囑駕駛員戰士務必小心駕駛,把戰俘安全送到目的地。當晚,駕駛員駕車躲過美軍飛機的轟炸,將他們安全送到雲山以南的陣地釋放。釋放時,司機還告訴他們,如果過不了美軍的警戒線,還可以回到誌願軍來。他們紛紛伸出大拇指高聲喊“OK”表示願意,有的感動得熱淚盈眶,表示永遠也忘不了誌願軍的大恩大德,從今以後再也不與誌願軍為敵,還主動和我們的同誌擁抱。釋放戰俘一事很快在國際輿論引起強烈反響。這些被釋放的戰俘如實向媒體講誌願軍待他們很好,給他們和誌願軍一樣的口糧,幫他們治病,不搜他們身上的東西,在美軍和李承晚軍隊中產生很大影響,收到很好的效果。釋俘行動使全世界愛好和平的人們都知道中國人民誌願軍是仁義之師,是嚴格履行國際公約、熱愛和平的,大大擴大了我軍在國際上的良好影響。

嚴肅軍紀樹形象

自1950年10月19日入朝作戰以來,盡管麵臨供應不足,忍受饑餓與敵作戰的困難,絕大部分誌願軍指戰員相互鼓勵,以遵守軍紀為榮,很好執行了部隊作戰紀律,表現出高度的政治覺悟和國際主義精神,深受朝鮮人民群眾的擁護。但也有部分指戰員放鬆對自己的要求,對部隊作戰紀律的重要性認識不足,以為打了勝仗違犯點紀律關係不大,導致違犯紀律的現象不斷發生。尤其是一些離開部隊的零散人員,胡作非為,到群眾家裏翻箱倒櫃,白吃白喝,打罵群眾,甚至有極個別不法人員侮辱婦女。

杜平聽到這些誌願軍指戰員違法亂紀的現象時,感到非常氣憤,這還像我們的人民軍隊嗎?杜平認識到問題的嚴重性,如果不加以製止,任其惡化下去,將嚴重損害中國人民誌願軍良好的聲譽,破壞中朝人民的友誼,失去朝鮮人民的支持,使中國人民誌願軍陷於不利的境地。為此,他起草了政治訓令,以彭德懷、鄧華、杜平的名義於12月14日由誌願軍總部向部隊發出,重申遵守部隊作戰紀律的重要性和要求,並成立了由他兼任處長的誌願軍軍法處,對嚴重違犯軍紀者繩之以法。杜平還起草布告貼到交通要道口處,並派出剛直不阿、堅持原則的幹部去後方處理違法亂紀事件,對少數作惡多端的壞分子進行了最嚴厲的懲處,獲得了朝鮮人民群眾的好評,使中國人民誌願軍和朝鮮人民群眾的友誼更加深厚,團結得更加緊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