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德對外依靠自己與滇軍關係來做黨的工作,對內又依靠自己在滇軍中的地位及影響力,為南昌起義中的周恩來、任弼時等領導人提供了保護,而在當時國民黨反共甚囂塵上的情況下,換作他人,南昌起義中的領導人不要說開展工作,就是保證自身安全恐怕都是個問題。
朱德還總是有意識地接近滇軍實力派將領,一起吃飯、打麻將,起到穿針引線、密通情報的作用。例如,起義前的7月21日風塵仆仆返回南昌的朱德,又通過以前建立的各種關係了解南昌城區及其周圍地區的兵力部署,精心繪製出南昌市區軍事要點圖,同時利用自己在滇軍中的老關係作掩護,秘密進行起義前的各項準備工作。包括對第三軍軍官教育團中的共產黨員、共青團員及進步青年,進行形勢教育和政治動員,以及暗中把教育團的槍支作了調配,盡量使槍支主要掌握在黨團骨幹和進步官兵手中,然後再根據城市作戰的特點,有針對性地給學員安排了兩次野外軍事訓練,進行偵察、搜索和通過複雜地形等演習,還組織了幾次夜間緊急集合。
此外,根據中共前敵委員會的部署,朱德出麵租下江西大旅社,在那裏設立指揮起義的大本營。與此同時,軍官教育團、南昌市公安局參加起義的各項準備工作也在朱德的精心策劃和指揮下,有條不紊地進行著。
滇軍第三軍第二十三、第二十四團是朱培德的主力、起義軍的勁敵。為拖住這兩個團,前敵委員會指示朱德於7月31日晚宴請團長、團副們,用調虎離山之計控製他們,削減其部隊戰鬥力。
為此,當晚朱德就把敵軍的一些主要上層軍官“請”來赴宴,以麻痹敵人。在偶然得知起義軍內有叛徒告密的緊急情況下,朱德立即趕往第二十軍指揮部,將此事告訴賀龍,使起義提前發動。將黨賦予的工作安排妥當後,朱德隨即在脖子上係上紅領巾,右手揮動著黑亮的駁殼槍,率領部隊勇猛地殺向駐地周圍的敵軍。
從南昌起義前期這一曆史過程上看,我們完全可以認為正因為朱德在南昌豐厚的人脈關係,中共才決定在這裏舉行起義。然而有人說,當時南昌起義的總指揮前委書記是周恩來同誌,前委委員裏麵有張國燾,有李立三,有葉挺,有劉伯承,有聶榮臻,甚至郭沫若都是前委委員,而朱德卻不是前委委員,因為朱德兵力少,擔負的任務也簡單。
然而,曆史是不容抹殺的。周恩來作為南昌起義的總指揮前委書記,他非常滿意地稱讚朱德“為準備起義立了一大功”,“是一個很好的參謀和向導”。這完全可以明了朱德當時的地位和作用。也正因為有這麼一位不負黨的重托,參與領導南昌起義,且充分發揮了其他人不可替代的特殊的重要作用的“參謀”和“向導”,才使得南昌起義有了真正意義上的勝利。須知,當南昌起義軍餘部麵臨絕境、瀕臨解體的關鍵時刻,又是朱德“逢山開路”“遇水搭橋”,為部隊前進殺出一條血路,從而保存了革命火種。其中朱德不止一次借助自己與滇軍的關係,包括借道金漢鼎、楊如軒防區以及義結範石生等驚世之舉為詭譎多變的革命曆史留下了一段段格外動人的佳話,也因而使得朱德在輝煌的史冊上留下了“力挽狂瀾掀風雷,鐵肩道義創偉業”的蓋世英名。
因而,朱德與滇軍的曆史,是中國現代革命戰爭史、中國革命史的極其重要的一頁。而朱德在借助滇軍與自己的密切關係為南昌起義謀取先機、奠定起義堅實基礎以及積極投身革命事業所折射出的偉大人格、傑出功績和思想理論,將永遠值得我們緬懷和回憶。○
題圖 朱 德
責任編輯 萬 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