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毛澤東和任弼時的至真情誼(1 / 3)

毛澤東和任弼時的至真情誼

紀念毛澤東誕辰120周年

作者:武文笑

毛澤東和任弼時同為湖南人,毛澤東比任弼時大11歲。任弼時少年時就認識毛澤東,並熱衷於參加毛澤東組織的活動。1920年暑假,經毛澤東介紹,從長郡中學畢業的任弼時赴俄勤工儉學,接受了馬克思主義,走上了革命道路。從此,毛澤東和任弼時成為了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支持、配合默契的親密戰友,並肩戰鬥在為中華民族的解放事業和中國人民的幸福生活鞠躬盡瘁、奉獻才智的大風大浪中。

我不同意張國燾那一套

任弼時1904年4月30日誕生於湖南湘陰縣,早年在本鄉讀書。1915年夏天,任弼時背著包袱,跟著父親,步行60多裏地,來到了長沙南門外妙高峰下,進入湖南省立第一師範學校開辦的附屬高小部讀書。

任弼時到了這裏,對一切都充滿了好奇。第一師範有個學生自治會,經常組織學生開展演講。任弼時很快就聽說其中有一位名為毛澤東的高年級學長,是學校裏品學兼優的學生,在師生中名聲鵲起,他很是仰慕,很想親眼目睹一下這位不尋常的人物。不久,任弼時見到了毛澤東。那是在學生自治會組織的一次討論會上,毛澤東和幾名高年級的同學正在熱烈地談論國家大事。任弼時等幾個高小部的學生聽見後,好奇地走進去,要求參加討論。身穿長衫的毛澤東放下手中的一張報紙,微笑著走向他們,握著任弼時的手,熱情地說:“歡迎來參加,太好了!”毛澤東熱情地向這些低年級的弟妹們介紹了學生自治會的一些情況,同時勉勵他們好好學習,鍛煉好身體,將來為改造社會做出成績。這次一見,毛澤東給任弼時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1919年五四運動爆發時,長沙學生運動的一批骨幹紛紛集會。第一師範的毛澤東、蔡和森與長郡中學的任弼時等,宣布成立湖南學生聯合會,決定全體罷課,同時他們也深入民間宣傳。毛澤東主編《湘江評論》,發表《民眾的大聯合》一文。任弼時則聯合多所學校裏的湘陰籍同學,組成一個宣傳團,回湘陰老家向民眾進行宣傳。毛澤東和任弼時都以很大的激情,投入到這場愛國運動中去。

1920年,赴法勤工儉學的熱潮已在全國各地掀起。湖南在毛澤東的倡導和組織下,也去了一大批。任弼時也想到法國去,但錯過了機會,最後,他和同學蕭勁光決定去俄國。毛澤東也曾想到俄國去,可由於各種原因,最終沒有去,而他卻積極支持任弼時去。當時,毛澤東在湖南第一師範附屬小學任主事。毛澤東熱情接待了任弼時,並告訴他,關於他和蕭勁光去俄國學習的事,已經寫信與上海方麵聯係好了,可以啟程。

此後,任弼時赴俄學習,而毛澤東在國內投入到了風起雲湧的鬥爭裏。

1924年,任弼時回國,參加團中央工作,先後任團中央組織部長、代理書記、總書記。

1926年,任弼時離開上海,代表團中央去蘇聯參加少共國際代表大會。蔣介石發動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後,任弼時從蘇聯回國,到了武漢。這時,毛澤東也在武漢,分別多年的同鄉、校友再次相遇。任弼時和毛澤東交流了上海和湖南工農運動方麵的情況。

1927年8月7日,在漢口舊俄租界三教街41號樓3樓上的一位俄僑家裏,舉行了一次特別的“酒會”,這就是著名的“八七會議”。毛澤東在會上提出了“槍杆子裏麵出政權”的著名論斷。任弼時十分興奮,他發言表示完全支持毛澤東的主張,說共青團是黨的助手,我代表團中央擁護黨的決議。會議隻開了一天,夜色中,任弼時與即將赴湖南的毛澤東握手告別。

1931年3月,黨組織派任弼時到毛澤東、朱德領導創建的中央革命根據地,任中共蘇區中央局委員兼組織部長。

在長汀一間農家的土磚屋裏,毛澤東走了出來。他身穿粗布的紅軍製服,腳踏一雙布鞋,快步走上前去,與任弼時緊緊握手。任弼時望著又黑又瘦的毛澤東,既興奮又心酸。

毛澤東向任弼時介紹了蘇區的大體情況,回顧了從井岡山到贛南、閩西這一段戰鬥曆程。毛澤東關於實行紅色割據、建立革命根據地、建立人民軍隊、開展反“圍剿”鬥爭的一些看法,深深打動了任弼時。

9月,毛澤東來到瑞金,和任弼時同住在葉坪村中央局的小樓上。任弼時協助毛澤東處理根據地的各項工作。11月7日,第一次全國蘇維埃代表大會在瑞金召開。大會成立了中央工農政府,選舉毛澤東為政府主席。任弼時由衷地為毛澤東感到高興。

1932年6月,蔣介石對中央蘇區發動第四次“圍剿”。這時,以王明為代表的“左”傾教條主義路線已統治全黨。毛澤東的正確領導已被排斥,但是,毛澤東的軍事思想在紅軍中有很深的影響,任弼時同周恩來、朱德一起,仍然主張按毛澤東的戰略戰術原則來對付敵人,勝利地粉碎了第四次“圍剿”。

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圍剿”失敗,中央紅軍被迫實行戰略大轉移。1935年6月16日,毛澤東、周恩來等率領的中央紅軍和張國燾率領的紅四方麵軍會合,中央決定兩軍主力向北進攻,先取甘肅南部,以創建川陝甘根據地,但張國燾不同意中央北上的戰略決策,黨內展開了激烈的鬥爭。張國燾最後公開搞分裂活動,另立中央。

由於通訊不便,領導紅二方麵軍的任弼時、賀龍並不了解張國燾的反黨陰謀。1936年7月,紅二、四方麵軍在甘孜會合時,張國燾企圖把紅二方麵軍拉過去,共同反對中央。開始,張國燾故作熱情,極力拉攏。但任弼時識破了他的心計,同他進行了針鋒相對的鬥爭。

兩軍會合後,任弼時首先到當時受張國燾排擠的朱德那裏,深夜長談,較詳細地了解了張國燾的罪惡行徑,並堅決表示說:“我不同意張國燾那一套!”

張國燾依舊高傲自大,一意孤行。一次,張國燾派人送來一批文件,內有攻擊黨中央和紅一方麵軍北上是“逃跑”,並指名道姓地誹謗毛澤東、周恩來、張聞天、博古等領導人的內容。

任弼時見狀,立即指示:不準進行反中央的宣傳,送來的材料一律不準下發。文件材料保留一份,其餘的全部燒掉。他氣憤地說:“張國燾,你要反黨中央,反毛澤東,你算個什麼黨員,算什麼老黨員!”

在紅二、四方麵軍的幹部會上,張國燾又公開詆毀毛澤東。任弼時嚴厲地警告說:“我們二方麵軍的同誌,很多是從井岡山來的。對毛主席是有感情的,你如果強迫他們反對毛主席,他們就要翻臉,他們是不認識你的!”

任弼時和朱德一方麵嚴厲地批評張國燾的錯誤,同時又嚴肅而耐心地做他的思想工作。任弼時找紅四方麵軍的領導幹部談心,宣傳團結統一和北上抗日的重要意義,廣大指戰員逐漸覺悟,張國燾孤立了。最後,張國燾隻得表示北上。

毛澤東同誌才是我們黨的領袖

中國革命曾長期在黑暗中摸索,直到遵義會議後才逐步形成以毛澤東為首的成熟的中央領導集體,全黨逐步認識並接受毛澤東為自己的領袖,中國革命開始走上勝利的道路。這個過程是曲折而痛苦的。在這個過程中,任弼時發揮了重要作用。

王明曾是對中國革命危害最為嚴重的“左”傾教條主義的代表人物,抗日戰爭爆發後,又走到另一個極端,提出“一切經過統一戰線”“一切服從統一戰線”的右傾主張。這實際上是要黨放棄獨立性,一切聽命於蔣介石。

毛澤東等不同意王明的觀點,雙方出現嚴重分歧。由於王明自稱他傳達的是共產國際和斯大林的指示,不少同誌一時難以明辨是非,產生了某些思想混亂。

在這種情況下,毛澤東認為有必要向共產國際全麵說明情況,以獲得支持。這是一項艱巨的任務,毛澤東首先想到的是政治上十分成熟、辦事穩重細致而又熟通俄文的任弼時,認為他是前往共產國際履行這一使命最合適的人選。

1938年3月,中央政治局會議決定,派任弼時赴莫斯科,向共產國際報告中國共產黨的情況。4月,任弼時抵達莫斯科後,先後以書麵和口頭的形式,兩次向共產國際執委會作出報告,詳細介紹了中國抗日戰爭的形勢,介紹了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革命的情況,闡述了中共中央政治局的政治路線、軍事戰略方針及相關政策,包括毛澤東、朱德等同誌的正確主張。

在報告中,任弼時著重說明了中國共產黨是怎樣在以毛澤東為代表的馬克思主義者領導下取得一個又一個勝利的。他說,毛澤東最善於把馬克思列寧主義的普遍真理與中國革命的具體實踐相結合,中國革命的實踐證明,毛澤東的主張是正確的。他指出:“毛澤東同誌才是我們黨的領袖。”

任弼時的正確陳述,對共產國際影響很大,他的報告有理有據,很有說服力,使共產國際真實地了解了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革命的情況。

6月11日,共產國際執委會主席團經過討論,作出《關於中共代表報告的決議案》,肯定“中國共產黨的政治路線是正確的”,“共產黨的鞏固,它的獨立性及它的統一”,是發展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爭取對日戰爭勝利的“基本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