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2章 商務談判禮儀(4)(1 / 3)

在社交場合,特別是商務活動中普通使用的稱呼是“先生”、“小姐”、“夫人(太太)”、“女士”。其中“先生”、“小姐”使用頻率最高。如知道對方已婚的情況下方可尊稱“夫人(太太)”,否則稱“小姐”最保險。

2)職務或職稱的稱呼

對有職稱和職務的人,可以直接稱其職稱或在職稱前冠以姓氏,如王大夫、張教授、黃經理、李主任。對於老前輩或師長,為表示尊敬還可以稱“某老”。對於擁有學位的人,隻有“博士”才能作為稱謂來用,而且隻有在工作場合或是與工作有關的場合才使用。

對新結識的人,對年長於自己的,可稱之為“老師”。在文藝界、教育界人士中這種稱呼比較普遍。

3)稱呼時應注意的事項

(1)稱呼老師、長輩要用“您”而不用“你”。不可直呼其名,一般可在其姓氏後麵加限製語。

(2)初次見麵或相交未深,用“您”而不用“你”,以示謙虛與尊重。

(3)在生活中,要注意對長輩有得體的稱呼。

(4)稱呼任何人都要盡可能了解其民族習慣、地域習慣,做到尊重對方,不損傷對方的感情。

3.賓主相見注意事項

在正式的談判之前,東道主應主動通知對方洽談舉行的時間、地點、具體安排以及有關注意事項,讓對方心中有數,以便為洽談進行相應的準備。一般情況下,東道主應先行到達洽談地點,做好準備工作的查漏補缺,預備迎接客方的到來。主人在迎接門口,應主動與客方成員握手。握手是中國人最常用的一種見麵禮,也是國際上通用的禮節。在對方人員較多時,與每位來賓握手時間應大體相當,否則會給人厚此薄彼的感覺。握手的順序基本上是禮賓次序,由身份、職位的高低來決定。握手寒暄,相互問候後,主人應請客方洽談人員先行入座。雙方一起入座也是可以的。入座後,除洽談參與人員外,其他服務人員均應退出洽談場所。洽談中,非洽談參與者不得隨意進進出出,以保持嚴肅和恰當的環境氣氛。

知識點4

電話應對基本禮儀

(1)聽到鈴響,快接電話;

(2)先要問好,再報名稱;

(3)姿態正確,微笑說話;

(4)語調稍高,吐字清楚;

(5)聽話認真,禮貌應答;

(6)通話簡練,等候要短;

(7)禮告結束,後掛輕放。

9.2.2宴請的禮節

作為一種重要的社交活動,宴請禮儀體現在宴會的全過程。宴會的一般程序和每個階段都有嚴格的禮儀要求,以保持宴會的熱烈、歡快和友好的氣氛,保證宴會的圓滿成功,達到主人的預期目的。

1.席位安排

地方習俗宴請席位安排,主要用於民間聚飲和公事交往中的下級宴請上級。這類席位的安排,根據宴客對象,遵循一些基本原則。

2.宴會準備的禮儀

宴會準備是否周詳,是整個宴會成功的基礎。在宴會前的準備工作中,要求做到以下幾點。

1)列出名單

宴會之前,應按照宴請所要達到的目的,認真列出被邀請賓客的名單。誰是主賓、誰是次主賓,誰作陪客,都要一一列清。一般來說,每次宴請的目的隻有一個,或洽談項目,或簽訂合同,或接風迎客,或餞行話別等。所以,不宜把毫不相幹的兩批客人合在一起宴請;更不得把平時有芥蒂的客人請到一起吃飯、飲酒,以免出現不愉快的尷尬場麵。

2)確定時間

宴請時間的確定,有的可按主人主觀的安排,如企業開張、友人聚會等。有的隨其他因素決定,如接風送行,係由客人的行期所定。至於具體宴請時間的確定,原則上以適應多數賓客能來參加宴會為準則,尤其應以主賓最合適的時間來確定,而不能隻遷就主人的心意。宴請時間應提早通知客人,通常在宴會前兩周。

3)選好場所

宴會場所的選擇,充分體現出主人對宴會的精心安排以及主人對客人的敬意。應該選擇那些交通方便、環境幽雅、食品衛生、菜肴精美、價格公道、服務優良的飯店作為宴客的場所。

4)訂好菜譜

宴會菜譜的確定,應根據宴會的規格,“看客下菜”。總的原則應考慮客人的身份以及宴請的目的來確定,做到豐儉得當。整桌菜肴應有冷有熱,葷素搭配;有主有次,主次分明。即一桌菜有主菜,以顯示菜的規格;也要有一般菜以調劑客人的口味。其他菜肴的確定,還應以適合多數客人口味愛好為前提,尤其是特別照顧主賓的飲食習慣。

5)排定座次

桌次、席位的安排具有很強的禮節性,如果安排不當,會直接影響賓主用餐的氣氛。所以必須在宴會前根據桌次、席位安排的禮儀要求安排妥當。較為正式的宴會可擺設桌次牌和席位號,方便主賓入席就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