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善於運用“最後期限”的策略,規定出談判的截止日期,對這些棘手的問題暫時按兵不動,然後假以時日,防止“最後時刻的顛覆”。
(2)談判最後期限臨近時,即可借助這一無形的壓力,向對方展開心理攻勢,必要時,還可以做一些小的讓步作為配合,給對方造成機不可失、時不再來的感覺,以此來說服對方,達成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果對方使用這一策略,要注意以下4個方麵。
第一,如果有期限限製,絕不能泄露出來,這會造成己方不利,甚至由主動陷於完全被動的局麵。
第二,仔細研究對手設立期限的動機,以及不遵守期限可能導致的後果。
第三,不要被對方設立的期限所迷惑,絕大多數的期限都是有談判的餘地的。
第四,不考慮對方個人或是公司提出的最後期限,按己方事先既定的計劃辦。
在使用時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麵的問題。第一,不要激怒對方;第二,給對方一定的時間考慮;第三,對原有條件也作適當的讓步。
7.3.4其他的處理性策略
1.出其不意策略
出其不意策略是指在談判中,使對方對你的建議和想法產生驚奇,帶來談判壓力,並在短時間裏產生一定的震懾力量,甚至會使對方措手不及的方法。運用出其不意是在對方尚無準備的情況下,打亂其計劃或部署,或者是利用對方意想不到的事物,向對方反擊,以使局勢朝著向己方有利的趨勢發展。因此,談判人員掌握並運用這一策略是比較重要的。最常使用的、收效較好的出其不意方式就是掌握令對方驚奇的事情、信息、資料,在必要時向對方攤牌,迫使對方在事實麵前做出讓步、承諾和保證。
運用這一策略可包括以下幾方麵。
(1)令人驚奇的問題。如新的要求,出乎對方意料的詰問,提出己方所掌握的機密,揭露對方的底細等。
(2)令人驚奇的時間。如截止日期、會談時刻的突然改變等。
(3)令人驚奇的行動。如退出商談,拖延的戰術,感情上的爆發,堅決的反擊。
(4)令人驚奇的人物。談判人員的更換,更高權威者的出現,技術專家、顧問、律師的到場等。
美國談判專家齊默爾曼在《怎樣與日本人談生意》一書中,介紹了他與日本人談判運用這一策略取得了意想不到的結果。日本人在談判中的準備工作之充分是首屈一指的,參加談判的每一個人都是某一方麵的專家,他們提出各種細節問題,要求對方予以答複。而要使他們滿意,非得把總部的各種高級專家都請來不可,但要這樣做十分困難。因此,對付日本談判人員的最好辦法,就是讓他們認為,你也準備得十分充分,但不是像日本人那樣不厭其煩地提出各種細節問題,而是出其不意,讓他們大吃一驚。這樣,就打亂了他們的陣腳,使他們忙於研究對策,處理意外問題。
2.人身攻擊策略
人身攻擊的表現形式,其中之一就是我們常常會想到的場麵——憤怒的一方麵紅耳赤,唾沫橫飛,指責謾罵另一方,有的人甚至拍桌子,打凳子,高聲叫喊。這種做法的目的就是企圖用激烈的對抗方式向對方施加壓力,迫使其屈服。
人身攻擊的另一種表現就是尋找各種諷刺挖苦的語言嘲笑對方,羞辱對方,使對方陷入尷尬難堪的境地,借以出心頭之氣,或激對方讓步。這種伎倆有時可能達到目的但更多的情況是把對方推到了自己的對立麵,使談判變得愈加困難。
人身攻擊的第三種表現是采用或明或暗的方式,讓對方產生身體上和心理上的不適感,因此對方為了消除這種不適而向對方屈服。此外,還可以故意給對方造成不舒服的環境,如過高、過矮的椅子,別扭的座位,過亮、過暗的光線,低劣的飲食,持續不間斷的會談等,都會給對方造成極不愉快的心理,許多人會因此變得蠻不講理,沮喪甚至喪失理智。自然,妥協讓步是他們為改變這種狀況的最簡便、最省事的辦法了。
3.得寸進尺
這是指一方在爭取對方一定讓步的基礎上,再繼續進攻,提出更多的要求,以爭取己方利益。這一策略的核心是:一點一點地要求,積少成多,以達到自己的目的。
國外談判專家的實驗證實,這是一個十分有效的談判戰術。
但這種戰術的運用也具有一定的冒險性,如果一方壓得太凶,或要求越來越高的方式不得當,反而會激怒對方,使其固守原價,甚至加價,以進行報複,從而使談判陷入進退維穀的僵局。因此,隻能在具備一定條件的情況下,才能采用這一策略。這些條件是:(1)出價較低的一方,有較為明顯的議價傾向;(2)經過科學的估算,確信對方出價的“水分”較大;(3)弄清一些不需要的服務費用是否包括在價格之中;(4)熟悉市場行情,一般在對方產品市場疲軟的情況下,回旋餘地較大。
4.以林遮木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