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進入真正談判之前,談判者應做好各個方麵周密、細致的工作,注意個人形象,並認真研究分析對方的行為;同時,最重要的是在談判中以誠待人、行為端莊、謙虛、說話態度誠懇、言之有理、以理服人;平等互利、真誠合作、處世靈活、遇變不驚,始終維護來之不易的良好洽談氛圍和業已確立的己方在談判中的地位。
4.開好預備會議
在商務談判中,常常需要在正式談判前召開預備會,以確定一些貿易內容以外的雙方都關心的共同問題。因此,開好預備會議也是開局階段的主要任務。
預備會議的目的是使雙方明確本次談判的目標,以及為此目標共同努力的途徑和方法,以便為此後各階段的洽談奠定基礎。預備會議的內容一般是雙方就洽談目標、計劃、進度和人員等內容進行洽商。所謂目標,是指本次洽談的任務或目的;計劃是指為了洽談目標所設想采取的步驟與措施,其內容包括有待討論的議題及雙方必須遵守的規程;進度是指雙方會談進展的速度或會談前預計的洽談速度;人員是指雙方談判小組的單個成員的情況,包括其姓名、職務及在談判中的地位與作用等。上述問題必須在洽談進入正題前就定好。
一般來講,預備會議是由東道主主持並首先發言,但這並不意味著客方處於被動地位,實際上雙方的地位是平等的,且必須依賴相互間的真誠合作,方能開好預備會議。因此,應盡量做到以下幾點。
第一,在開始開會時,彼此都應設法采取措施,使會議有一個輕鬆的開端。
第二,享受均等的發言機會。
第三,要有合作精神,在會議期間應給對方足夠的機會發表不同意見,提出不同設想。同時,要盡量多提一些使雙方意見趨向一致的問題,並可反複重申已取得的一致意見。
第四,提問和陳述要盡量簡練。
第五,要樂於接受對方的意見。
5.開場陳述和報價
1)雙方各自陳述己方的觀點和願望
陳述己方對問題的理解,即己方認為談判應涉及的問題及問題的性質、地位;己方希望取得的利益和談判的立場。陳述的目的是使對方理解己方的意願,既要體現一定的原則性,又要體現合作性和靈活性。然後,雙方各自提出各種設想和解決問題的方案,並觀察雙方合作的可靠程度,設想在符合商業準則的基礎上尋求實現雙方共同利益的最佳途徑。
2)在陳述的基礎上進行報價
報價就是雙方各自提出自己的交易條件,報價是各自立場和利益需求的具體體現。報價分為狹義報價和廣義報價。狹義報價是指一方向另一方提出己方希望成交的具體價格;廣義報價是指一方向另一方提出的包括具體價格的一攬子要求。報價既要考慮對方對己方有利,又要考慮成功的可能性,報價要準確清楚。雙方不受對方報價的影響,可以按自己的意圖進行報價。報價的目的是雙方了解對方的具體立場和條件,了解雙方存在的分歧和差距,為進行磋商準備條件。
5.1.2談判開局氣氛的營造
談判氣氛的營造應該服務於談判的方針和策略,服務於談判各階段的任務,應該有利於談判目標的實現。談判氣氛多種多樣,有熱烈的、積極的、友好的,也有冷淡的、對立的、緊張的;有平靜的、嚴肅的,也有鬆懈的、懶散的;還有介於以上幾種談判氣氛之間的自然氣氛。而談判開局階段氣氛的營造更為關鍵。什麼樣的開局氣氛是比較合理的呢?根據開局階段的性質、地位,根據進一步磋商的需要,開局氣氛應該有以下幾個特點。
1.禮貌、尊重的氣氛
談判雙方在開局階段要營造出一種尊重對方、彬彬有禮的氣氛。出席開局階段談判可以有高層領導參加,以示對對方的尊重。談判人員服飾儀表要整潔大方,無論是表情、動作還是說話語氣都應該表現出尊重、禮貌,不能流露出輕視對方、以勢壓人的態度,不能以武斷、蔑視、指責的語氣講話,使雙方能夠在文明禮貌、相互尊重的氣氛中開始談判。
2.自然、輕鬆的氣氛
開局初期常被稱為“破冰”期。談判雙方抱著各自的立場和目標坐到一起談判,極易出現衝突和僵持。談判人員在開局階段首先要營造一種平和、自然、輕鬆的氣氛。例如,隨意談一些題外的輕鬆話題,鬆弛一下緊繃著的神經,不要過早與對方發生爭論。語氣要自然平和,表情要輕鬆親切,盡量談論中性話題,不要過早刺激對方。
3.友好、合作的氣氛
開局階段要使雙方有一種“有緣相識”的感覺,雙方願意友好合作,都願意在合作中共同受益。因此談判雙方實質上不是“對手”,而是“夥伴”。營造友好合作的氣氛不僅僅是出於談判策略的需要,更重要的是雙方長期合作的需要。盡管隨著談判的進行會出現激烈的爭辯或者矛盾衝突,但是雙方是在友好合作的氣氛中去爭辯,不是越辯越遠,而是越辯越近。因此,要求談判者真誠地表達對對方的友好願望和合作成功的期望。此外,熱情的握手、信任的目光、自然的微笑都是營造友好合作氣氛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