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期昌去抽丁,隻能強行給馬戶攤派,招到的也是不情不願、素質相對較差的兵員。沒法子,便打聚集在濰縣的一眾江湖人的主意。
彭黯那邊也支持將這類江湖人弄到軍隊裏去,留在地方上都是禍害、治安隱患。彭黯都這麼看,李知縣這類地方官更是如此看法,可謂是鼎力支持。
“大老爺,趙將爺已到了五裏外柳村。”
快班衙役跳下馬,還沒跑到驛館就大呼著,李知縣收攏公文遞給師爺,攏了攏官袍,扶正烏紗帽步伐輕快,又保持著官儀向外走。
“趙爺來了,弟兄們快啊!”
一出門,李知縣就見周圍一片嘈雜,一處處聚集的江湖好漢呼朋喚友,人人登馬,三五成群縱馬向西疾馳。
西邊官道上,趙期昌站在車前,右手抓著車廂,左手按著腰間劍柄,看著滾滾而來的層次不齊馬隊,露出笑容。
駕車的劉瘸子放慢車速,絡腮胡子一臉的他咧嘴笑著,由衷的高興跟對了主家。
縱馬最快的數騎最先抵達一個個猛拉韁繩,幾乎齊齊翻身下馬拱手,當首一人揚著下巴笑容滿麵:“趙爺!某是東昌府臨清人左二郎仙林,江湖匪號一杆秤。聽聞趙爺召集勇士以備倭,我等久慕趙爺威名,前來投奔!”
說著幹脆單膝跪地,高仰著腦袋:“還望趙爺不棄!”
跟隨的六騎齊齊跟著跪下,大呼:“還望趙爺不棄!”
趙期昌右手虛扶,昂聲笑道:“來的便是趙某手足,左家兄弟若能受得了軍紀約束,某便認下左家兄弟!”
“若犯軍紀,還請趙爺斬我頭顱!”
左仙林昂聲回應時,更多的馬隊抵達,一個個列在官道兩旁。
馬車走走停停,不斷有各路好漢自報身份,然後就牽馬跟著馬車後麵。車廂裏,張祖娥聽著車外的熱烈氣氛,雙手扶著頂上白旄高尖戰盔。
趙期昌的年紀、戰績、升官速度已經成為一時傳奇,她更不能循規蹈矩給趙期昌拖後腿。
驛站前,李知縣看著趙期昌領著浩浩蕩蕩的馬隊過來,心中感慨,莫名的響起惡人還需惡人磨這句話來的。
濰縣在萊州府,可李知縣也知道趙期昌的毛病。登州府那邊,吳知府不過正四品,趙期昌遇到府裏官員先擺品級的譜,都在官場傳開了。反正趙期昌年紀小,以前還有朱應奎罩著,登萊地區的文官也不以為意,隻當是小孩子胡鬧。
可朱應奎升調兵科給事中,成為六科官,地方上趙期昌也沒惹什麼麻煩,自然沒人會因為這點事情去找趙期昌的麻煩,也就習慣了趙期昌擺品級高低的譜。
是故,李知縣先行下屬禮,趙期昌可不敢真讓人家這麼幹,一聲一個老哥,與李知縣進了驛站商議收編公事。
現在還沒有大規模開始募兵製度,軍隊主力還是衛所正軍抽調拚組而成,算是調軍;還有以土司兵為主的征軍。所以,這幫不少人是民籍的江湖人,或者幹脆是黑戶口的江湖人想要投軍,就要走一些複雜的程序。
大的過程簡單,直接掛個濰縣團練、鄉勇、捕盜義軍的編製招牌,再冠冕堂皇走個都司府調派文書,就能合法編入趙期昌手中。
麻煩的程序在於李知縣這裏,他要調查這幫人的信息,製作一份簡單的花名冊,記錄這些人的籍貫、相貌、基本的信息。而花名冊依都司府的調令交給趙期昌後,趙期昌要做的就是重新製造花名冊,並一個個發放軍籍堪合這類相當於士兵證的身份證明。
這算是一次洗白,需要上上下下的配合。畢竟趙期昌發放的軍籍堪合要給都司府,批準後才會入檔,隔三差五都司府會拿著檔案來核軍。
洗白一幫江湖人的身份,如果沒有彭黯支持,趙期昌想要走通關節,完成所有程序,擴編這三百多人的馬隊,也是一件麻煩事。
與李知縣一板一眼完成花名冊交接,分別簽字用印回複回執後,這件事情就算是結束。今後這三百多人犯了事情就與李知縣無關,都將由趙期昌背鍋,趙期昌的任務就是管理好這三百多人。
隨後李知縣陪同,趙期昌開始根據花名冊點卯正式收編這三百掛著鄉勇、義軍招牌的江湖人,走完這些程序,這些人正式歸屬趙期昌,一切責任歸趙期昌。
李知縣總算是將濰縣積聚的治安隱患掃清了絕大部分,城裏士紳也高興,濰縣官民出資,又舉辦了一場豐盛的酒宴。
可趙期昌手裏的編製還沒填滿,就這樣他領著三百多服飾雜亂的馬隊,浩浩蕩蕩仿佛馬賊組團辦年貨一樣向掖縣趕去,一路上嚇得官道兩旁村鎮雞飛狗跳。
至於不久前周是問在固堤店殺人、江湖好漢破巡檢司城殺七八人的事情……民不舉官不究,李知縣知道歸知道,可提都沒提這麼一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