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期昌頭垂的低低:“下官所願,願為國朝征東大將軍,揚帆東海,族滅倭奴上下,以洗國恥家仇。”
他的身世不是什麼秘密,朱應奎自然知道。
從趙期昌口述,朱應奎感受的更為直接,良久,說:“此大忠大孝者,言行如一,他日說不得你我還會同殿為臣,為國分憂。本官這裏有幾套平日手抄,多涉及軍務、民生。且贈與你,望爾不改初衷,終懷赤子之心,始終如一。”
趙期昌起身拱手:“謝朱公厚愛。”
張知縣也看的明白,朱應奎這是邀買名聲。士林官場撈名聲的路子雖多但要考慮合適不合適撈,最好撈也是最安全的名聲就是提攜後進,尤其是各種神童。
“坐吧,本官最後一個問題,神豬嶺攻山時,據本官山下所見趙百戶負責第三路,此處可謂天塹。采藥山民鑿壁做道,隻能緊貼岩壁攀登。而今日山風奇大,山巔又有倭寇騷擾,趙百戶如何先登的?”
某種意義上來說,今日攻山戚繼光一路,與趙期昌三路可以算是同時先登,畢竟先後雖有一點差距,可難度也擺在那裏。
“因倭奴稀少,此處難行又山風猛烈,推測止有一名倭奴扼守。下官便根據先登勇士攀登位置測算倭奴位置,以弓手拋射阻敵。又兼趙慶童、龔顯二位勇士肝膽絕倫,龔顯身負奇力,兩下配合,這才擊斬倭奴。之後,便從容登山,剿滅這撮倭奴。”
朱應奎點頭:“本官心中疑問已解,戚將軍、張知縣,可有旁的問題?”
戚繼光搖頭:“趙百戶一行一舉本官都看在眼裏,無問題了。”
張知縣心思轉動,笑著問:“聽城中傳聞,說是趙百戶拜入道門北極真武一脈?”
趙期昌奇怪問這個做什麼,拱手:“回張知縣,下官早些時與二位弟弟流浪街頭時,在城北北極觀落腳。青陽仙長道德彰隆,收留我兄弟三人。”
張知縣興趣更濃:“聽聞真武一脈尤善養生,趙百戶可得真傳?”
搖頭,趙期昌道:“此道門秘法,下官不過小小弟子,入門又淺,眼前隻學了真武一脈育陽將軍劍術以護身。”
一臉遺憾,張知縣搖著頭:“待年關休沐時,本官便拜訪老仙長,問問養生方子。”
朱應奎也理解了張知縣問這話的意思,對提筆的書吏擺手道:“將張知縣後一句話略去,此言不便收錄。”
四名書吏相互看看,見張知縣神色悻悻,戚繼光也不反對,就先後輕輕點頭。
朱應奎端起茶碗,側頭對張知縣示意,笑著。
張知縣受寵若驚,趕緊端起茶碗,等朱應奎飲茶,他才端起小抿一口,心裏一鬆,這步棋算是走對了。
四名書吏手速很快,沒多久每人都將趙期昌述職對話謄抄三份,由一名軍士端盤盛裝來到趙期昌麵前。
軍士指點著,趙期昌取出百戶印一一加蓋,按上手印,花押一個團紋篆字秦,然後又是簽名。這是述職記錄,該有的驗證缺一不可。
隨後堂上三人分別用印、畫押、簽字,卻是不用再按手印了。
這東西要送到兵部入檔,官印、簽字、花押都是可以模仿的,唯有手印不會冒充。趙期昌本人的手印,是保證今後不會因為他早死或意外原因讓人衝抵冒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