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章 潑涼水(1 / 3)

次日一早,白石墩受訓家丁晨訓結束後,趙期昌開啟墩中武庫。

受訓家丁正式分組,甲組算上教頭五人一共二十人,分作四人組、五人組各兩個,都由教官充任伍長,另有一人充作掌旗兵。

乙組,丙組各十五,白慶喜的十五名家丁編在丙組,繼續操訓。

甲組有受訓家丁十五人,悉數裝備嶄新鴛鴦戰襖,人人掛刀。其中選出四名體壯而膽氣勇烈的充作叉手,編在兩個五人組,餘下十一名家丁充作槍手,四名伍長充作刀牌手。

趙大忠與戚威留守分別負責乙組、丙組操訓,常信平充任甲組什長,這樣甲組最終是二十人編製,是墩裏戰力最強的一個組。

趙期昌以及護衛慶童、車夫劉瘸子,以及甲組,這就是白石墩出軍的最終班子。

四名伍長領取軍械後,便開始著手操訓部下。這其中有三名是老教官,戚家的家丁戚平安充任一個伍長。

趙期昌穿的比較臃腫,方便他將張承翼送的四麵鏡甲撐起來。這是張承翼小時候練武穿的訓練用具,胸前背後兩塊打磨光滑的鋼板,兩側是靈活的鏈甲。放在那裏看著有四個麵,又將甲麵打磨的光滑如鏡,名字便叫做四麵鏡甲。

是印度那邊傳過來的甲胄,流行在南北朝、隋唐時期,屬於雜兵用具,勝在製造成本低,缺點是防護麵積小,無法保護手臂,肩部。

像個背心一樣穿在身上,收緊束甲皮帶可整個甲身對趙期昌來說還是有些寬闊,隻能在身上多穿幾件衣服,將四麵鏡甲撐起來,免得來回晃蕩影響行動。

四麵鏡甲的構造非常簡單,缺點也是非常明顯。

大明曆代的盔甲看著很大很重,實際上是全身分擔負重,不影響靈活。四麵鏡甲缺點就在這裏,由兩根搭在肩上的皮帶分擔負重,若左右晃蕩影響靈活不說,還非常磨損肩部。

趙期昌實在是的太瘦了,若能撐起四麵鏡甲,可以在腰間紮一根皮帶將鏡甲緊緊束在腰腹之間,就能使這東西緊貼在身上。

乙組、丙組已到墩外操訓,墩中校場戚平安左手挽著兩斤重,直徑兩尺的藤盾遮掩全身,右手抄刀身子半躬著前後挪動,練習著過去學過的刀牌手殺法。

他的姿態非常的猥瑣,身子躬著前傾,屁股撅起左右挪動,前進出刀揮殺,後退則舉盾牌或者揮刀掩護。

在他正麵,趙期昌與所有甲組成員一樣,沒有絲毫嘲笑的心思。戚平安靠著直徑兩尺的藤盾能將上半身遮掩住,隻留下半截大腿與小腿。

左右移動,揮刀之間刀從盾牌掩護中揮出,殺招無痕跡可察。

劉瘸子站在一旁看著戚平安演武,道:“東家,如今軍中刀牌殺法一共有十二式,每式有殺、退、挪三種變法,十二式殺法之間由三變聯通承轉。一名刀牌手能吃透這十二式殺招,鬥戰之時殺槍手如斬雞。”

演武的戚平安演出的某一殺招竟然是坐在地上,還不是蹲著,就那麼坐著持盾在前遮掩全身。

劉瘸子見了扭頭:“蹲著使這一招是為防箭,坐著是有意賣破綻,專為破槍手而設計。槍手上前刺擊,若是單人,兩招之內必死。”

大明軍中沒有專屬的弓兵建製,弓兵都是湊在一起用在射住陣腳所設,隻要會射箭,有力氣就能充任弓手。

另外最多的兩種軍種就是槍手與刀牌手,槍手勝在陣戰,陣形一破槍手就失去自身所長。刀牌手可以結成盾陣進行陣戰,也可以零散突擊進行鬥戰,這種攻防一體的軍種,每一個精銳都是寶貝。

趙期昌翻著手裏一疊畫著小人演武的草紙,又抬頭看著戚平安演武,緩緩點著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