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嫉妒的不是趙期昌段段時間經營出的如此大好局麵,嫉妒的是趙期昌沒有那麼多掣肘的東西,可以自由隨心的發展。
不像他,要顧忌種種外在的名聲,還要顧忌內心的原則。
不過,他日子過的再窘迫,他也甘心。戚景通留下的產業雖少,可戚繼光拿的心裏踏實;家裏日子雖然窘迫,可妻子願意跟他過苦日子,所以他滿意現在的生活狀態。
如趙期昌得到一個機會才有了眼前這一切,戚繼光也相信,自己完善自我做好準備,抓住機會後,會做的比趙期昌還要出色。
田地裏,老人和少年少女還有一幫孩子拔著蘿卜,擦幹泥土後裝筐,洗淨後要拉到城裏販賣,換取目前最緊張的糧食。
趙期昌這裏即將斷糧,戚繼光這回過來,就押送了五十石糧食。這批糧食隻夠趙期昌用到下月底,也就是說在十一月時,趙期昌就要斷糧了。
白石墩一切發展離不開糧食,一日管飽三頓飯,支出壓力實在是太大。
更恐怖的是,趙期昌找不找新的糧食來源途徑。販賣蘿卜、大白菜也換不來多少糧食,除了留下冬季吃的外,多出來的蔬菜撐死能換來一個月的用度。
沒法子,他這裏人口越來越多,老弱雖然吃的少,可平均下來一人一天要吃五合米,十人就是五升,百人就是五鬥,三百人則是一石五鬥。五十石,隻夠一個月用度。
這裏發展的所謂奇跡,就是趙期昌將攤子鋪的太大,大到他無力供養,難以維係。
他在刀尖上跳舞,他最少還需要五百石糧食才能徹底補上窟窿,撐到明年夏收,這裏才能步入健康的循環。
趙鼎明作為中所僉事,陪同戚繼光巡視中所下屬各百戶寨、火墩。
兩手縮在暖袖裏,站在戚繼光與趙期昌中間,點著頭吐著白氣誇讚著:“好啊,白石墩短短兩月發展,已不差劉家旺多少。就是軍械不足,補齊軍械後,與劉家旺足以扼守衛裏腰杆子。”
登州衛沿海東西鋪開,西邊是城池和水寨,軍力鼎盛不懼外敵;東邊福山所、奇山所和備倭城連成一片互為犄角。最大的防守漏洞就出現在劉家旺這一片,是蛇的腰腹區域。
登州衛升格後,增設劉家旺三寨十五墩為的就是彌補防禦上的空缺。可一步步衰敗,三寨十五墩體係已經跟不上形勢變化。
不將腰腹區域的守備工作做好,城東開荒計劃也讓人心裏不踏實。
升格白石墩為堡,在趙鼎明看來還是不夠,最好修建一座千戶級別的所城,與備倭城同級別。如此才能有效威懾海上來的賊寇,安撫內部人心,震懾城裏士紳。
不過這裏發展要一步步來,他開口,戚繼光就理解了,重點是‘補足軍械’四個字。
握著馬鞭遙指大片田畝,戚繼光看著趙期昌:“趙百戶屯墾得利,此事本官業已上報朱道員。有功要賞,待朱道員批準後,本官再撥下一批兵甲。”
趙期昌拱手道謝,詢問:“掌印的意思是,報備十頃軍田?”
衛所衙門裏,能打仗是軍功,會操訓軍士也是軍功,開荒增加生產也是軍功。
戚繼光搖頭:“報備十頃,包含白石墩原有五頃田地。新開四頃田,也是一筆不小的軍功。”
說著,戚繼光看向趙鼎明。報備上去的田畝在頭幾年有免稅政策,後麵就要納入衛所黃冊,進入收稅的範疇。至於沒有報備的,自然不需要納稅。
趙鼎明點頭:“如此也好,就依掌印。”
戚繼光頷首,笑著:“京東開荒這麼大的地界,不拿出一些報備,衛裏也不好向上麵交代。”
趙鼎明拱手,心中卻是暗罵戚繼光貪心:“掌印所言甚是,下官家中,開春時會報備二十頃,掌印在任一年,每年報二十頃。”
報備的田畝都是要繳稅的,進不了戚繼光的口袋,可也是戚繼光的政績所在。趙鼎明沒得選,戚繼光肯開口要,對他來說就是好事。
原因太簡單了,趙家名義上得到了二百頃荒地處置權,眼饞的太多。將戚繼光的條件擺出去,不少人的動力會降低,也會擺明關係,即戚繼光是支持城東開荒計劃的,你們別想玩玉石俱焚,損人不利己的把戲。
戚繼光笑容更甚,對趙期昌緩緩點頭,握著馬鞭在手裏晃著,大步離去。
趙家得到名義上二百頃做表率,每年拿出二十頃做表率,那其他開荒家族也有了一個榜樣和標準,城東開荒計劃每年報備的新田,大概也在五十頃。
一年五十頃的墾荒政績,三年內戚繼光想不升官都難!
趙期昌的態度是無所謂,這麼大的盤口趙家吃不下,與誰瓜分都虧,唯獨與戚繼光合作不會太虧。
仔細計算後,他現在隻能撐到十一月低。找不來新的財源,他就會破產,幾年後的東西對他來說有些遙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