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一章 分贓會議(2 / 3)

何鼇那邊占據絕對優勢,可人手還是差一點,始終無法一舉端掉行蹤不定的賊軍。大軍近萬,始終逮不到一撮賊軍,拖延下去必然有損官軍臉麵,也影響何鼇的政績。

張承翼父子剛從曆城回來,有第一手資料,貌似何鼇準備動員更多的軍隊過去,以牛刀殺雞的架勢,掃清妖僧拉起來的賊軍。

不過,這一切距離趙期昌、張承翼太遠了。墩軍體係的趙期昌在升格後是守軍,張承翼父子是備倭軍體係,前者不在征調序列,後者沒有山東備倭總兵官點頭也不可能被巡撫衙門調動,所以這場戰事與他們沒關係。

若是調動即墨三營參戰,這種捏軟柿子的任務能不能攤派到登州衛還是兩說,攤派後也是戚繼光的事情。真有那麼一天,戚繼光帶著三百人過去就能交差。

待到傍晚時,留下張趙劉王四家及外圍姻親軍官家族,開始會議。

趙期昌也落座,排序左首第八,比右首第十的張承翼高五個序列。

左首主位是張茂,右首主位排序第二的是趙鼎明,左首第二排序第三的是劉文清,右首第二排序第四的是王文澤。這四人,就是這個集體的核心骨。

趙家家丁重新上茶,趙期昌端著茶碗聽著,張茂環視拚排起來的長桌兩側人員道:“衛裏各家也都初步拿出主意,具體怎麼談則由戚掌印、趙僉事來負責。這是合則兩利的事情,頂多就是拖兩三月,最遲年底前就能完成。故而,各家回去多做開墾準備,待消息確定,就著手開荒事宜。”

趙鼎明接過話題:“城東開荒計劃,在座諸位能吃頭籌。所以舊馬營改建市肆中,咱老少弟兄可以吃一點虧,盡快促成此事比什麼都重要。另外,戚掌印開口,開荒時,備倭城裏的三百捕倭軍保持操訓一事,諸位也都聽說了,若無異議就按戚掌印的意思來。”

說著,看向張茂,張茂環視見沒人開口,點頭:“看來其中輕重關係也不消咱再重複,此事就這麼定下。當然,三百青壯是各家的心頭肉,也不讓出丁各家吃虧,每名捕倭軍多占二十畝新田,劃歸出丁各家。”

這一點沒人反對,製度上的捕倭軍名額代表的福利早已被瓜分,現在的捕倭軍屬於冒軍,是頂替的假軍,不是正軍。現在出丁的各家不僅在開荒中少了勞力,還會額外支出操訓所需的錢糧。

給與好處進行彌補是必須的,這多出來要充當補助的新田,自然由各家共同完成開墾。

隨後,便開始漫長又枯燥的報數,趙鼎明那筆記錄,對荒地進行劃分。這個聯合集體裏,張趙劉王四家是小盟主,初步劃分以這四家為主,然後內部進行劃分就完事了。

福山所開荒事宜自然是劉家的,備倭城、解宋營、灤河口一帶歸張家。

趙家、王家是中所的,中所西部靠近登州城的地方人口較多,土地可開墾餘地不大,但勝在方便,交給王家。

趙家拿到的是備倭城以東,以灤河口為界,西邊以李莊百戶所為限。

在土地劃分上,趙家拿走最大的一片。

對於可開墾餘地早就有統計,城東開荒計劃是衛裏一直有的東西,就是缺乏機會來執行。

王家能得到大約五十頃,趙家二百頃,張家四十頃,劉家百頃。這是最低初步估算,全麵開墾,完全可以翻倍。

王家沒落,劉家土地多鹽堿,又遠離衛衙門屬於外圍軍官家族,是被孤立那種。這兩家可以在分配時吃虧,得到分配就是好處,實際上已經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