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3章 狼性之眼光——準備(2 / 3)

這位營銷人員說,當時他考慮了很久,也是觀察了身邊這些客戶很久後,直到有了完整的推廣思路,他才決定做這個學習卡的推廣。

成功賣出第一張卡後,他更加堅定了這項推廣活動,做得也更加賣力。由於推廣的擴大,他辭去了送水的工作,專門做學習卡的推廣。通過他敏銳的洞察力,他發現了更大的推廣市場——書店。與書店的合作帶動了學習卡營銷的走俏之勢。

好奇心是人們渴求了解事物根本的一種原始欲望,是培養洞察力的源泉,是求知的巨大推動力。

這位學員從一個再普通不過的送水工,轉變成一位成功人士。他說:“我並沒有多少知識,也不懂得那些經營之道,隻是因為我有一顆好奇的心,是這顆好奇之心促使我去洞察身邊的人和事,為我的成功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的確,好奇心是思維的催化劑,也是探索一切事物的觸角。對營銷來說,好奇心是培養良好洞察力的前提,在好奇心的啟迪下,更能激起人們去探索以及挑戰新事物的興趣,最終也能為營銷帶來成功的機遇。

知識鏈接:營銷人員必須警惕客戶六大謊言和八大鬼胎

我們營銷人員知道廠家和客戶是商業合作夥伴,且各自利益不同,而在在商言商的市場中,商家一些言不由衷的話仍需要我們的營銷人員具備狼一樣的洞察力,擦亮眼睛,透過現象看本質,隻有看清其真實的目的,才能知己知彼,百戰百勝。然而許多營銷人員缺乏洞察力,往往為了快速成交,輕易被客戶的花言巧語所蒙蔽,常常是盲目輕信,也會人雲亦雲,結果必然上當。所以,營銷人員一定要小心客戶的六大謊言、看清客戶的八大鬼胎。

第三節 營銷未動計劃先行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通俗地理解就是:萬事靠準備,不靠智慧!

管理大師彼得·德魯克有這樣一句名言:“做正確的事遠比正確地做事重要。”即做任何事情之前,都要有計劃,這是為成功奠定基礎。正如現實到理想的跨越,現實是此岸,理想是彼岸,中間隔著湍急的河流,計劃則是架在河上的橋梁。

狼群在進行大規模的攻擊行動之前,也會謹慎地作出出擊計劃。狼群很清楚地知道,一旦進攻失敗,它們麵臨的就可能是毀滅性的厄運。

狼在出擊前會充分考察當時的環境、地形,甚至將氣候也考慮在其中,從而使它們作出正確的進攻計劃。狼知道隻有把攻擊的步驟安排得環環相扣,才能確保獵物乖乖上鉤。

狼群盡管凶悍,但一次性全殲獵物的幾率並不大。狼群每次進攻大群黃羊的時候,會同時從三個方向發起進攻,黃羊群一時便會驚慌失措,亂成一片,都會湧向沒有狼的方向。殊不知,那是狼群故意放行的,因為那裏是一片麵積廣大、足有半人深的大雪窩,一旦陷進去,就沒有機會再爬上來了。

如果沒有捕殺行動前的周密計劃,黃羊群是不會這樣輕而易舉地就被全部殲滅的。

在我的《狼性營銷實戰技能訓練》課程上,我經常問學員:一年之計在於何時?一日之計在於何時?

大家的回答可能與你的答案一樣。

但我半開玩笑地告訴大家:一年之計不在於春,也不在於夏,更不在於秋。齊秦唱紅大江南北的一首歌《大約在冬季》準確地告訴了我們的答案。而一日之計也不在於晨,最遲也在於昨天下午或晚上。

沒有錯!一個卓越企業的年度營銷戰略計劃一定是在上一年末製訂的,一個優秀的營銷人員每天營銷計劃能夠順利完成,絕不是在當天早上去製訂計劃。當年我在做業務時就養成了計劃先行的習慣,每天的工作有條不紊,每天早上什麼時間去拜訪哪個客戶我早在昨天甚至是前天就已經約好了。隻有做好計劃你才不會成為我總結的3M營銷人員。

營銷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我們要是具備一套周嚴詳細的營銷計劃,再加上團隊人員腳踏實地的付出,做好營銷則能如魚得水。

中國有句古話:磨刀不誤砍柴工。營銷人員製訂一份營銷計劃,不僅會為營銷過程節約很多寶貴的時間,也能為營銷過程帶來指導作用。那麼,計劃到底能為營銷工作帶來哪些方麵的指導呢?

一、製訂營銷計劃的意義

營銷計劃的製訂首先對整體營銷起到指導作用;其次為營銷過程縮短時間;最後提高了營銷過程的有效性。

二、全麵的市場了解

要做一套完善的營銷計劃,必須對市場進行深入的調查。隻有將市場中存在的各種情況都了解了,才能在計劃中作出相應的應對之策,隻有這樣才能保證營銷順利完成。

三、有備無患

營銷過程中往往會出現一些特殊情況,營銷計劃製訂時考慮最多的是普遍性。而營銷中不同的客戶具有不同的個性,這就要求營銷人員在製訂計劃時,應盡量側重一部分個性群體,使營銷真正做到有備無患。

四、計劃的有效性

一份計劃是否有效,隻有在執行中才能被體現,任何一個執行的團隊隻是人的集合體,在執行中隻有進行合理科學的監督和評價,才能保證計劃不會偏離主題,以便使營銷過程在正常的軌道上運行。

營銷未動計劃先行,可以說計劃是貫穿營銷過程的軸線,為這一工作指明了方向。正所謂:“兵馬未行,糧草先動。”

那麼,一個完整的營銷計劃應包括哪些內容呢?我認為至少應包括以下10個方麵的內容:

隻有做好了完整的營銷計劃,你才會有明確的行動指南。當然計劃往往跟不上變化,營銷計劃也不是一成不變的,而要根據市場形勢的變化去動態調整計劃,營銷計劃才會更加有效。

第四節 透過現象看本質

狼之所以能夠強勢生存,是因為狼懂得生存的本質。狼知道要強勢生存,不是靠打敗老虎、獅子這些競爭對手而求得生存,而是通過比老虎和獅子更先抓住羚羊而獲得生存。這也是狼的求生本質。

現實中,為什麼許多企業賺不到錢?為什麼眾多的中國民營企業如此短命?

對!是因為他們不知道營銷的本質。

那麼,營銷的本質又是什麼呢?先看看《營銷戰》是怎麼說的吧!

《營銷戰》是由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出版的,譯自美國著名市場營銷戰略家艾爾·裏斯和傑克·特勞特的力作《Marketing Warfare》。《營銷戰》開篇提出:“當今市場營銷的本質已經不再是為顧客服務,因為所有的公司都遵循同樣的原則:市場營銷是戰爭,是與競爭對手對壘過程中考慮如何以智取勝,以巧取勝,以強取勝的戰爭。”

營銷真的是一場戰爭嗎?讓我們來看看營銷與戰爭之間到底是什麼關係。

一、戰爭與營銷的定義

戰爭是以打敗(消滅)對手為手段,以實現和平,維護戰勝者利益為目的的活動。

所謂營銷我理解的是以超越競爭對手並實現顧客忠誠度最大化為手段,以實現自身與顧客利益最大化為目的的活動。

二、戰爭與營銷的共性

戰爭與營銷一樣都存在著競爭,戰爭是你死我活,而營銷是看誰做得更好,在競爭中抓住稍縱即逝的機會。這是戰爭與營銷的第一點共性。第二點共性則是利益,沒有利益的存在就沒有戰爭和營銷生存的土壤,它們都是為了自身的利益最大化而發生的。

三、戰爭與營銷的區別

四、營銷等同於戰爭的後果

綜觀市場發展,很多企業營銷層管理者都將營銷等同於戰爭,這樣將給營銷工作帶來諸多不良後果,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麵:

(1)營銷部門將會過分關注對手,而忽視顧客的需求;

(2)同質化產品的爭鬥將會陷入惡性競爭中,不能自拔;

(3)營銷上想打敗競爭對手,結果是殺了虎還有狼,無窮老鼠殺不盡,而且可能是強中更有強中手,甚至會出現後來者居上;

(4)企業營銷人員在忙於和競爭對手的戰爭時,顧客可能已經另有所愛,另有選擇,營銷人員與原來的顧客已經緣散緣盡。就算營銷人員悔悟過來,顧客的忠誠度也很難再培育。正所謂:愛可能已成往事,有多少愛可以重來!

將營銷等同於戰爭的最大方麵是來自於企業決策層,而這一方麵的例子也是數不勝數。

20世紀90年代的中國彩電行業曾是中國價格戰最瘋狂的行業,長虹、TCL等品牌之間揚起價格屠刀,相互殘殺,打得頭破血流,企業巨虧,行業巨虧。但結果又如何呢?誰也沒有成為中國彩電業的霸主,誰也沒有把對手打敗。據報道:目前代表電視最高檔次的液晶電視品牌中在中國銷量前十位的沒有一個國產品牌。無論是索尼還是鬆下都活得有滋有味。

為什麼這些中國品牌沒有成為本土彩電行業的霸主?因為這些企業營銷不是以顧客為導向進行創新,超越競爭對手,而是發起一場想把競爭對手置於死地的價格戰爭,結果都大傷元氣,反而被國外品牌搶占了更大市場份額,高端市場上尤為明顯。

不僅是家電行業,啤酒行業也是如此。中國的啤酒行業從20世紀90年代中期開始進入過度競爭時代,嚴重的過剩導致800多家啤酒企業中的絕大部分開始了激烈的價格競爭。他們相互之間為爭奪市場資源,以價格為武器,低價格、大促銷,打得天昏地暗,分外眼紅,最嚴重時行業巨虧,80%的企業虧損,不到十年間啤酒企業數量從800多家迅速減到300多家,一些企業被低價並購,一些企業則關門破產。雖然從2005年後行業整體利潤形勢大大改善,但國際啤酒巨頭幾乎全麵進軍中國啤酒行業,以英博為代表的巨頭跑馬圈地,幾乎收購或投資了中國所有的大中型啤酒企業,青島、雪花、哈爾濱、珠江無一例外,現在就剩下燕京和金星,他們也隻不過是沒有找到合適的合作夥伴而已。尤其是英博收購百威之後,這兩大世界巨頭強強聯合將對中國啤酒行業的未來產生更加深遠的影響,甚至是左右中國啤酒行業的競爭格局。那些當年在價格戰中大顯身手的品牌將會一個一個被蠶食,這不能不說是一種悲劇。

從以上的兩個案例中,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一旦營銷被等同戰爭時,我們營銷的後果將是不堪入目的。

五、營銷本質

營銷有點像戰爭,但並非戰爭。中國語言是非常精準的,“商場如戰場”而非“商場是戰場”。所以,商場隻不過有點像戰場,但商場不等同於戰場。通過我多年的實戰經驗,我將對營銷本質的理解總結為以下幾個方麵:

(一)戰爭與營銷的10個關聯性

1.危機意識

2.競爭意識

3.戰略觀念

4.完整體係

5.目標明確

6.高效執行

7.以變應變

8.贏得信念

9.利益至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