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m感性且相信直覺,靈活、多變,就如資本本身。“有時,人家給我一個方案,邏輯很清晰,推理也很清楚,但我就是有一種壞感覺,我就不做。”當問到為什麼喜歡房地產,他的理由很簡單:“因為我投資了,而且賺到了錢。”當問到如何看待中國人時,Cam回答:“I love Chinese。They give me money!他們很在乎三件事情:孩子、教育和房子。我也很在乎這三件事。”
一年前,在一個美國地產商講述自己的中國經曆時,我也在他的眼神之中看到過同樣的光芒閃爍。
上個世紀,傑克·波特曼先生的祖父偷渡來到美國,他在亞特蘭大登陸。這個家族在經過碌碌無為的兩代人之後,終於迎來了一個既是建築家又是商人的天才後人,他開發了亞特蘭大大部分的街區之後,將家族姓氏牢牢印在了美國。1979年,他的兒子傑克隻身一人來到沒有幾個外國人的上海,他要為自己的家族在中國獲得新的榮耀,而這個選擇的緣由異常簡單:
10歲那年,傑克看過一部電影,裏麵有句台詞“某人被送去上海了”,在他的家鄉,這意味著他消失了,去了一個神秘、危險莫測、迷人的地方。“如果征服了上海,就不再有什麼地方是困難的。”這是一個男孩最初也最難以忘懷的上海想象。在一條當時隻有兩層小樓的南京西路上,傑克決心為上海造一個“金剛”:龐大、複雜、仿若紐約洛克菲勒中心的樣式。
他花了很多時間和中國政府打交道,先是讓一個台灣女人把自己介紹給了汪道涵,並邀請這位市長與他的市委書記到亞特蘭大、紐約、舊金山,給他們看老波特曼做過的房產項目,介紹自己的家族。
這一行4天的美國之旅,他們了解了波特曼家族的曆史及傑克的父親,他與上海的關係就這樣建立起來了。這個從不停止的美國商人,立刻跑到航空公司調查有多少國際航班帶著商務人群降落上海,有多少國際遊客登記在旅遊公司的名單上。他收集完所有的一手數據,交給全世界的銀行,向他們證明自己想做的項目有利可圖。
“和大部分商人不同,我做的事情是跑到一個懸崖邊,然後跳下去,我知道在我落地之前,一定會想出來救自己的方法,而其他人要先有一個降落傘才會跳下去,這是兩種性格的不同。如果有什麼事情聽起來不可能,我就要做。”
日本銀行、中國銀行、南洋商業銀行、亞洲銀行、澳大利亞銀行……在不同國家的18個不同銀行那裏,傑克為政府和自己籌到了在上海造“金剛”的錢。2006年,在經曆了汪道涵、朱ā基、江澤民三任上海市長之後,一座在後來聞名全國的“上海商城”(Shanghai Center)終於動工。
31年前,趕在一個巨大經濟體即將開始它30年的突飛猛進之際,波特曼飄洋過海去了那裏,從而獲得了家族的發展機會;如今的Cam Good坐在自己的國家,就等到了十年來源源不斷從同一地方流入的巨額財富。
加拿大報紙詢問Cam Good如何看待當地人對中國人的憤怒,這位冒險家用略帶興奮的語調告訴自己的同胞:“與其不高興,你們不如向中國人學習,現在抓起電話告訴我,你要買什麼樣的房子。”
現在,為了討好這些中國買家對市中心的喜愛,溫哥華也將為這些遠道而來的富人鄰居們建一座叫“Center”的大樓。
這座大樓被當地華裔稱為溫哥華的CCTV。方案位於市區一個有名的水域上方,兩個幾十層並排高樓的頂層,有一條連接它們的空中走廊。Center的全部房間都可以看海,空中走廊更在極大地程度上滿足了新移民麵朝大海的渴望。
但在當地人眼中,像“Center”這樣的建築風格從未在溫哥華出現過。在建築界,溫哥華素以一種“溫哥華主義”聞名,這個城市的建築有統一的風格,單調、整齊,往往是一個高樓,旁邊有幾個矮的輔樓。當地人認為,對於辟自1898年的溫哥華而言,Center的出現是一種徹底的顛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