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人去之前,這個工廠的每寸土地上、每台機器上,都積累了5厘米厚的鴿子糞,雜草叢生,天上盤踞了成千上萬隻鴿子。中國人將這些鴿子糞清理幹淨。鴿子很快變成了中國人的食物,等中國人撤離的時候,“天上一隻鴿子都沒了”。
李申
一隻鴿子都沒了
6年前,也就是2007年3月,也是經由這條線路,潘軍海第一次去利比亞,除了滿眼地中海的藍色波浪,他看到了遍地的商機:“百廢待興,就像20世紀80年代初期的中國,基礎設施非常落後,除了公路還可以,其他什麼都不咋地。”
在他眼裏,利比亞真是一個遍地生意機會的地方,怎麼會有那麼多廢鋼扔在路邊也沒有人要:“在中國,連一個礦泉水瓶子都會被人撿走。”潘軍海後來還勸說過他的一個朋友去利比亞燒磚:“燒磚也可以賺錢,利比亞主要用水泥磚,但是我發現,其實利比亞的土是可以燒黏土磚的。”
潘軍海的判斷是,這裏將來一定會大搞基礎建設,比如卡紮菲給利比亞人修的保障房項目等等,這都需要大量的鋼鐵和建材。
潘軍海此前一直做銷售鋼材的生意。2006年,國內鋼材市場先漲後跌,全年鋼材平均價格比上年下降10.45%,潘軍海開始考慮轉型。2007年初,他聽一個上海人說,利比亞是一個很容易賺錢的地方,又得知,在江蘇溧陽有一家生產建築用地條鋼的企業,產品賣到了利比亞。地條鋼是一種落後的生產工藝,在中國國內已經被禁止了。潘軍海想,三元村的鋼鐵廠生產的鋼,在國內都是合格的,到利比亞就更沒問題了。於是他找到了三元村黨總支書記徐君才,兩人一拍即合,準備把鋼賣到利比亞去。
“當時我們對利比亞一無所知,連在非洲都不知道。”潘軍海說。這是三元村的企業第一次走出中國。
2007年3月6日到3月16日,潘軍海和徐君才等一行三人抱著旅遊的心態,去利比亞看看。結果這10天中,他們就和當地政府簽了投資協議,而且生意就從賣鋼變成了煉鋼,決定在利比亞修建一家年產量5萬噸的鋼廠,主要生產建築用鋼。幾天後,三人被利比亞國內的形勢感染,又將規模擴大到了年產30萬噸。
他們拿來煉鋼的原料不是鐵礦石,而是利比亞隨處可見的廢舊鋼鐵。在利比亞西北部紮維耶省的一個沙漠裏,有大量報廢的汽車外殼,三四輛摞在一起,麵積大到一望無邊。到2011年他們不得不撤離時,這裏的廢汽車殼已經被這家煉鋼廠消耗了50%。“原來這些廢鋼都是填海的,我們來了以後,說這些都是寶貝啊,那些人就都賣到我們這裏來了。”潘軍海說。
三元鋼鐵利比亞有限公司是一家獨立公司,和潘軍海他們老家的那個三元鋼鐵沒有關係,徐君才任董事長,潘軍海任總經理。公司有8個股東,潘軍海占股10%,和江陰很多民營企業一樣,這家遠在利比亞的公司還有15%的股份屬於三元村,如果賺了錢,村民也可以得到分紅。
被潘軍海看中建鋼鐵廠的地方,原先是一個坦克廠,在利比亞西北部蓋爾揚省首府蓋爾揚市旁邊的一座山上,是1986年卡紮菲耗資5億美金修建的,這在20年前簡直是個天文數字。
利比亞1951年脫離殖民獨立以來,政府一直親美,但卡紮菲1969年上台後,開始親近蘇聯,並一直和美國較勁。1986年,時任美國總統裏根批準發動了“黃金峽穀”行動,空襲的黎波裏等地,首要目標就是殺掉卡紮菲。襲擊導致包括卡紮菲養女在內的15人死亡,卡紮菲本人僥幸躲過了導彈。
坦克廠剛修好,就被美國的衛星發現了,美國以卡紮菲在這裏生產核武器為由,要求這個工廠停工。“老卡說我沒有造核武器啊。美國人就是這樣子,他說你有,你就有,必須要停。”潘軍海很開心地講起這個在當地人中廣為流傳的故事,他稱卡紮菲為“老卡”。從1987年開始,這個工廠就荒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