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2章 重返利比亞(一)(1 / 2)

我們隻要不和美國、歐洲搶石油、天然氣就行。這是高壓線,不能碰。人家打了半年,花了多少錢,主要就是為了石油、天然氣。那些苦活累活,人家不願意去幹,我們中國人去幹。

李申

我們得讓新聞裏播出來好看一點

一家來自江蘇的民營企業從2007年開始,就在利比亞投資,這家企業叫三元鋼鐵利比亞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利比亞三元鋼鐵)。

潘軍海是這家公司的總經理。2011年2月17日,剛過完春節,他從上海乘飛機前往利比亞;與此同時,利比亞的街頭開始出現遊行隊伍。從2010年底開始,北非和西亞的阿拉伯國家及其他地區的一些國家發生一係列公開示威遊行和網絡串聯。這一係列運動導致了2011年1月14日,突尼斯總統本·阿裏下台;2月11日,埃及總統穆巴拉克下台。2011年2月15日,利比亞爆發了反卡紮菲起義。“叛亂都在市中心,我們也不在市中心,我們隻是聽說所謂叛亂就是開著汽車遊行,按喇叭。”利比亞三元鋼鐵的工人說。

2月17日,潘軍海剛到利比亞,就發現自己得把一切工作停下來,準備撤離——從2月22日起到3月5日,中國政府從利比亞撤出中國公民35860人,這是有史以來中國政府最大規模的有組織撤離海外中國公民的行動。公司董事長徐君才當時還有點戀戀不舍,不想走:“你走吧,這就是我的命,我要留下來。”但他後來發現形勢越來越糟糕,也隻得分頭撤離。

潘軍海和中國駐馬耳他大使的關係特別好,他希望搭乘馬耳他的飛機撤離。馬耳他大使館給了他十幾個名額,潘軍海帶著的黎波裏分公司的十幾個人前往的黎波裏機場。“有這個機會,不要放過。”

“我們一路上都被搶,在機場裏困了幾十個小時。主要是手機也打不通,沒信號。當時就想,要是死了,想跟家裏說一聲都不行。”潘軍海說,他千辛萬苦到了機場之後,發現大使館的飛機來不了了——因為馬耳他庇護了兩個從利比亞出逃的飛行員,雙邊關係惡化,利比亞不讓馬耳他的飛機降落。潘軍海等十幾人在機場等了兩天,最後還是搭乘了一架中國國航的飛機回國。

“救命的群!”所有從利比亞回來的人都這樣評價一個QQ群。在撤離的時候,他們什麼通訊設備都沒法用,網頁打不開,電子郵箱上不去,手機和電話都沒信號,奇怪的是,QQ仍然可以登錄。負責撤離的中國商務部駐利比亞經商處就建了個QQ群,把中國駐利比亞所有企業的聯係人都加上去,用這個群來發布消息、指揮撤離。直到現在,這個群仍然很活躍,很多企業仍在上麵討論關於什麼時候能重返利比亞。

“到處都是槍聲。坦克開過來開過去,還有燒汽車什麼的,我們都看見了。在撤離的路上,我們被搶了兩輛汽車、所有的現金和手機,現金有好幾十萬。”顧江峰說,他是三元鋼鐵利比亞有限公司班加西分公司總經理,負責帶著班加西分公司的人撤離,這裏是當時被稱為“反對派”的大本營,情況就比潘軍海那邊更糟糕一些。“他們就是要點東西嘛,又不要你的命。當地的警察局、政府都被燒掉了,沒人管了,這些人能不搶東西麼?不搶就是腦子有病了。”據說,從工廠撤離的200多個工人一共被搶了150個手機。為了安全,他們把大量現金藏在了一個隱秘的地方。

“你以為我們是舒舒服服回來的?哪有那麼舒服?痛苦得不得了。我們到了馬耳他,新華社、中央電視台的記者都在那兒等著,對我們說:你們要喜悅一點。”顧江峰說:“既然是國家來接我們,我們就讓新聞裏麵播出來好看一點吧。”他是一個很直接的人,在講述撤離經過的時候,似乎重新體驗到了當時的憤怒和無可奈何,這家鋼廠也有他的股份。

從利比亞撤回來的國有企業的工作人員心態明顯不同,至今他們仍然願意繪聲繪色地講述這段經曆,像是一次英勇的曆險,而且有驚無險。

但潘軍海說:“不想去想了,整個過程都是痛苦、傷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