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2章 重返利比亞(一)(2 / 2)

在2010年9月商務部編寫的《對外投資合作國別(地區)指南——利比亞》中寫著:“利比亞主要優勢有:政治穩定;石油收入增長快,資金充裕;國內經濟百廢待興;地理位置優越,地處非洲北大門,輻射歐洲、非洲和亞洲。”半年之後,在新版的指南中的這些話就沒用了。

滿街都是廢鋼

潘軍海是江陰三元村人,這裏很富。至今,江陰已連續九年蟬聯全國百強縣第一名,擁有30家上市企業,2010年人均GDP為166258美元,達到發達國家水平。三元村雖然不如同屬江陰的華西村有名,但村裏也有整齊劃一的別墅群和不少企業,其中有一家叫三元鋼鐵,主要生產建築用螺紋鋼。

潘軍海留著平頭,穿深色休閑西裝配愛馬仕的皮帶。他身上有一種帶頭大哥的氣質,讓人過目不忘。在他眼裏,所有的人都是他的兄弟,無論是中國人、利比亞的白人還是黑人。生意場就像是江湖,要想賺到錢,就要拉人脈、講義氣——這些規則不僅在中國行得通,在利比亞也適用。

潘軍海的翻譯兼助手馬鳳俊是回族,蘭州人,曾經在利比亞留學六年,主修阿拉伯語。2007年底,有公職在身的馬鳳俊在北京見到了準備在利比亞投資的潘軍海。潘軍海的熱情和說服力起了作用,會麵之後,馬鳳俊連潘軍海是做什麼生意的都沒搞清楚,就決定辭掉公職,跟著潘軍海去利比亞。

回國之後,潘軍海在江陰市新區的一家酒店租了間辦公室,辦公室中間放了一張電動麻將桌;馬鳳俊去了位於蘭州的西北民族大學教阿拉伯語。但他們其實都還在盤算著回利比亞的事情。

到了2011年12月底,潘軍海覺得是時候回去看看了。他和利比亞當地的朋友已經聯係上,他們告訴潘軍海說三元鋼鐵的工廠安然無恙,沒有被搶劫,隻有辦公室被盜竊了,還說希望他們回去繼續開工。“我在當地朋友很多的,撤離之前,我把汽車都送給了給我們開車的當地人,讓他們幫忙看守工廠。”這一招很聰明——即使他不送,他們走後,汽車也會被搶走的。

公司的股東們也對重返利比亞充滿信心:“當地給我們打電話,說現在滿街都是廢鋼,讓我們趕快回去。”戰後的利比亞滿街都是報廢的坦克、大炮、炮彈殼,在股東們眼中,這都是煉鋼的好材料。還有很多被炸毀的房屋,每平方米的區域裏都有將近35公斤左右的廢鋼可以拿來煉鋼。

潘軍海們的計劃是先飛到突尼斯,再進入利比亞,因為當時他們沒法直接辦利比亞的簽證。

“我也是帶著國家利益去的。”臨走之前,在潘軍海的辦公室裏,他拿出一張紙給人看,紙上沒有任何頭銜和落款,上麵寫著:

1.利比亞全國過渡委員會的組成情況,對中國的態度、對西方的態度、新領導人對華人的態度怎麼樣。

2.利比亞過渡委員會和執行委員會對我們中國在當地的工程項目後續態度怎麼樣?

3.重建過程有哪些商機?江蘇企業在當地做生意有哪些優勢?

“這是領導交給我的。”但是潘軍海不願意說到底是哪個領導給他的。

“我有一個朋友,是利比亞過渡政府裏一個比較高的官,也在等我,想聽聽我們對鋼鐵項目的意見。利比亞現在到處是生鐵、廢鋼,對他們的環境汙染很大,我們要過去為他們做點貢獻,把廢鋼收回來,變廢為寶。這個項目要是做成了,真是利潤無限。”潘軍海非常有信心。

他還有一個B計劃:“如果利比亞的新政府對我們中國態度不是很好的話,我有一個加拿大哥們,是個華人,2009年加入加拿大國籍,我就讓他占有股份。加拿大是北約,它們的使館到時候就能管事了。”

2011年12月23日,帶著萬無一失的計劃和從蘭州回來的翻譯,潘軍海一行5人從上海搭乘飛機前往突尼斯,準備由突尼斯前往利比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