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張雁泉:山裏娃的“好爸爸”(1 / 1)

張雁泉:山裏娃的“好爸爸”

山裏山外貴州人

作者:肖德寬 董琳琳 任玉梅

8月的一個深夜,淩晨12點,張雁泉疲憊地坐在電腦前,揉了揉有些酸痛的雙眼,然後強打起精神繼續敲擊鍵盤。

在論壇發帖,與網友聊天,呼籲大家為貴州山區貧困學生籌集學費,為生病兒童解決醫藥費,為貧困群眾捐款捐物……9年來的每一個深夜,張雁泉幾乎都是這樣度過。

張雁泉出生於黔北務川一個貧困山村。1980年,他以優異成績考取鄉鎮公務員職位。參加工作之初,父親送他一句話:“不管在什麼情況下,凡是需要幫助的人,你都要盡力去幫助。”張雁泉將這句話銘刻在心,開始無償為山區群眾送衣食、藥品。

1995年,張雁泉調到荔波茂蘭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工作。這裏秀美山山水與貧困麵貌的強烈反差,深深地刺痛了他的心。在他看來,發展教育才是解決貧窮的關鍵。此後,他省吃儉用,每年資助兩名學生完成學業。

從2004年起,倍感個人之力微弱的張雁泉開始通過“青山秀水”QQ名和“愛存青山”博客,不斷聯係網友,在各大論壇發帖,呼籲更多的人關注、幫扶貴州山區貧困學生。

為核實每一條求助信息,他利用閑暇時間走村串戶實地查訪,並為山區孩子送去好心人捐助的圖書、衣物。為方便運送物資,他用多年積蓄買了一輛汽車。遇到偏遠不通車的地方,他就肩挑背扛,徒步把物資送進山裏。山路陡峭泥濘,他無數次摔倒又爬起,常常累得滿頭大汗。可每當看到孩子們收到圖書和衣服時的高興勁兒,聽到他們的琅琅讀書聲,他覺得:“這一切都值了!”

執著的付出,托起了一個又一個貧困學子的讀書夢。10餘年來,張雁泉個人捐資10萬餘元,聯係國內外多家慈善機構及近2萬名網友,募集到120多萬元的愛心物資及捐款、5萬多冊課外圖書和價值20多萬元的醫藥用品,幫助2千餘名貧困學生重返課堂,為山區學校建起28個存愛圖書室、2個環境教育中心和10個愛心醫務室。

對每一名受助學生的情況,張雁泉都了如指掌。“蒙家的小妹今年成績不錯,莫家的娃娃即將大學畢業……”談起這些,他臉上洋溢起幸福的笑容。

張雁泉為每個受資助的孩子都辦了愛心存折,捐款由資助人直接打到存折上,密碼由學生設定,存折由他保管。現在,孩子們的存折已放滿了他的書桌、書櫃。他小心翼翼地保管著它們,嗬護著每一本存折裏的愛心與希望。

“張爸爸就像我的再生父母。”家住荔波縣永康水族鄉堯古村的覃免感激地說。覃免生下來就患有先天性頸部血管瘤,到2006年時腫瘤已大到危及生命,急需切除,但貧寒的家境讓他無力承擔10多萬元的手術費。危急之時,張雁泉在網上發帖求助,最終募集到12萬餘元捐款。

7年來,張雁泉先後為覃免及患腦部腫瘤的郭興畔、患先天性風濕心髒病的李偉偉和申晗熙、患腹腔巨大肝囊腫的蒙彩秀發起愛心救助,募集捐款60多萬元,給他們帶去生命的陽光。

然而,也有遺憾。“郭興畔因腦部腫瘤引發雙目失明,腫瘤雖然治好了,但目前還是看不見東西。”張雁泉說,“如果能早一些救助他,也許他就不會失明了!”

多年來,正是為了早一些救助更多的貧困孩子,張雁泉放棄了與妻女共享天倫之樂的時間。長時間的勞累,讓他倍感疲憊,幾度想要放棄。可一想到失去資助後,孩子們將重新麵臨輟學的困境,他又於心不忍。

讓他感到欣慰的是,2000多名受助學生中,有20多人考上了大學,70餘人走上了工作崗位。“看著貧困的孩子走出大山,改變命運,生病的孩子得到救治,健康成長,還有什麼比這更幸福?”他說。

今年1月,張雁泉入選2012“黔南驕傲”十大年度人物。(責任編輯/任玉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