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呂麗:用粗糙雙手編織美麗人生(1 / 2)

呂麗:用粗糙雙手編織美麗人生

山裏山外貴州人

作者:劉兆龍

從參加工作那天起,水礦集團公司老鷹山煤礦礦井設備防爆班的工人呂麗,就在這個平凡的工作崗位上,用智慧和汗水書寫著一名普通女工愛崗敬業的情懷。

26年的堅守,換來的是碩果滿枝:入井設備修複率與合格率為100%、設備修複零事故、累計為單位節約資金500多萬元——這是呂麗帶領她的團隊創下的驕人成績,也是一名共產黨員對事業的執著追求。

不愛紅妝愛工裝

1986年,呂麗從原水城礦務局技校畢業,分配到老鷹山煤礦機修廠工作。在電器設備維修的崗位上,她一幹就是26個年頭。

剛接觸井下設備維修工作時,呂麗感覺壓力很大,這是一項高風險的工作:如果設備防爆檢修工作稍有差錯,不僅影響井下生產,更為井下安全埋下隱患,可能引發重大安全事故。

“一個疏忽就會帶來致命的後果!”高度的責任心讓呂麗發奮學習。正值妙齡的她,“不愛紅妝愛工裝”,把休閑購物的時間用在鑽研電機維修技術上,經常把問題帶回家裏研究。她的梳妝台上沒有護膚品,而是堆滿了《電工手冊》、《電機維修》等專業書籍。為摸清一個電機維修難題、確保設備修複合格率達100%,她放棄節假休息日,加班加點,下區隊、跑現場,向老師傅請教。

即使在成家生子之後,呂麗這種愛鑽研、愛琢磨、不服輸的性格也沒變過。由於丈夫也在煤礦工作,經常加班,照顧兒子和父母的擔子就落在呂麗的肩上。為人妻、為人母的她,承擔著工作和家庭的雙重壓力,學好專業技術就要付出更多的心血。她經常等孩子熟睡、夜深人靜時才翻開書本學習,查找資料。

功夫不負有心人。呂麗憑著一股不服輸的勁兒,取得了機電高級電工證書,成為單位的生產技術骨幹。1996年她被任命為防爆班班長,掌握了電機修理的全套技術要領,從一名普通工人成長為一名防爆行家。

在她的帶領下,防爆班組承擔了全礦電機修理的任務。26年裏,他們班組修理的電機在井下從未失爆過,經受住了質量和安全的雙重考驗,每年節約電機大修費用30萬元以上,保持著設備修複率、合格率100%和設備修複零事故的記錄。

“26年零事故”,這是多麼不平凡的成績!日複一日,年複一年,呂麗重複著單調又複雜的電機維修工作,把青春獻給了崗位,卻把艱辛留給了自己。

誰說女子不如男

在防爆班,大大小小的電機輕則近百斤,重的上千斤,經常需要搬動。對男人來說,這搬電機的活兒也不是一件容易事。呂麗卻帶著防爆班的姐妹們咬牙堅持自己幹。

誰說女子不如男?防爆班的工作苦、髒、累,呂麗和姐妹們從無怨言。幹起活來一點不輸給男同事。有什麼急活、苦活、髒活,她更是二話不說搶在前麵。每當備用電機告急時,呂麗帶著大家搶時間、搶任務、搶效益,不分白天與黑夜。2012年底,礦8112工作麵為完成全年生產任務奮力攻堅,輸送機電機因故障更換頻繁,井下已無備用電機。已經下班的呂麗知道後,當即組織全班人員連夜搶修備用電機,連續工作9個小時將兩台40千瓦的電機搶修出來,為井下生產贏得寶貴時間。有人說她傻,累了一天還主動加班,她說:“如果井下運輸設備電機再出現故障怎麼辦?提前把準備工作做到位,確保萬無一失我才放心。”

手是女人的第二張臉,可呂麗的一雙手,布滿了裂痕和老繭,這都是辛勤工作留下的痕跡。防爆班擔負著礦井及地麵生產單位所有電機維修任務,每年要修複電機300餘台,拆線、清洗、測試、安裝一點也馬虎不得。每個月呂麗負責繞的銅絲線圈就重達500公斤左右,為了檢測出銅絲和設備上的破損,工作不能戴手套,全靠她徒手完成。還有,拆卸下來的電機零部件都必須用汽油逐一清洗,呂麗常年與油汙打交道,手上的油汙洗都洗不掉,總是一股汽油味兒。

26年來,呂麗的一雙手就在剪刀、鉗子、刀片、竹片、漆包線等工具和材料中穿梭、打磨、飛舞,手掌如砂紙般粗糙。

哪個女子不愛美?在呂麗看來,工作職責比外貌更重要,粗糙的雙手是另一種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