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普利爾:阿布維爾好漢(2 / 3)

隨著從上一年的危急處境中緩過勁來的英國空軍不斷向歐陸上空滲透,JG26的任務變為攔截這些不速之客,交戰地域也變成了布洛涅、索姆河口、聖奧梅爾、加萊等地的上空。在6月裏,普利爾擊落6架“噴火”、1架“颶風”和1架“布倫海姆”;而他在7月的成績更是出眾,到這月月中時,他已打下了12架敵機,令自己在去年底的戰果數翻了一倍、達到了40個。不僅如此,7月上半月的這12個戰果全部都是“噴火”式,普利爾的“噴火式殺手”的麵貌已經展露出來。

“噴火式殺手”在7月下半月的勢頭有所放緩,分別在19日、22日、23日和24日各打下1架英國飛機,而型號也全部都是“噴火”式。而在他於19日取得第41個戰果兩天後,國防軍為他的騎士鐵十字勳章加上了橡葉勳獎。

普利爾並不是一個隻片麵追逐成功的人,他在處理人際關係方麵也很有一手。和許多德國尖子飛行員挺拔、英俊的身材相貌不同,普利爾這位“噴火式殺手”臉形圓胖,身高隻有1.63米,這些因素加在一起使他看上去有點像是喜劇演員,而實際上他也確實很喜歡和人開玩笑,因此,在他的周圍,沒有誰不喜歡他的。

有一次,他對戰友們講起了前一個晚上的驚險經曆。他說自己從聖奧梅爾駕車以120碼的速度回基地,在快衝到一處鐵路道口時才發現攔阻閘已經放下來了,他放低身子然後加速撞了過去,幾乎一瞬間,火車就從他身後衝過。“我太幸運了”,他這樣說道,“可能我的大限還沒有到吧。”“聽眾”們又樂了,他們當然以為普利爾又在說笑話。可是當後來有人經過那個鐵路道口時,卻看到了被撞斷的攔阻閘——他這次的經曆是真的!

打擊“空中堡壘”

人緣好意味著凝聚力強,普利爾的這一優點被上級看在眼裏,於是在1941年12月6日,他由中隊長升為第3大隊長,同時晉升上尉。而到那時,他的個人戰果已經累計達到了58個。

1942年新年後的第三天,這位新晉大隊長就在加萊上空擊落1架“颶風”,從而展開新一年的空中獵殺。除了個別月份沒有“進賬”外,普利爾在大部分時間裏都有斬獲,在1942年全年裏共擊落23架敵機,其中多達20架是“噴火”,英國皇家空軍中的第65和第313中隊等單位尤其吃足了他的苦頭。這時的普利爾已是德國國內的新聞人物,1942年5月2日的《德國國防軍戰時公報》就特別為他達成個人空戰第70次勝利而刊發了特別報道。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這份擊落榜中的兩個新機型,那就是分別被普利爾在10月9日和12月20日擊落的B-24“解放者”式和B-17“空中堡壘”式重型轟炸機。隨著這些四發重轟的現身,美國陸軍航空隊大舉殺向歐洲的天空,對德國空軍來說,一個新的而且是更為強大的對手終於出現了。

即便是對普利爾這樣的尖子飛行員來說,美國人的四發重轟也顯得極難對付。在打下生平第一個美國重轟目標之前,普利爾正以77個戰果的記錄領跑JG26聯隊的成就榜,然而在10月9日對那架“解放者”發起攻擊時,他卻頗為敵機碩大的體形和多方位的反擊火力所困擾,直到第三次接近時才終告得手。

而在12月打下B-17後不久,普利爾便再獲晉升,他在軍銜上升為少校,而在職務上則由第3大隊長更進一步,在1943年1月11日接過了整個JG26聯隊的指揮權。這可是由大名鼎鼎阿道夫·加蘭德指揮過的聯隊,現在輪到28歲的普利爾來挑這個重擔。

時值美國陸航全麵來犯之際,負責拱衛西線天空的JG26等聯隊壓力陡增,損失日多,成為聯隊長的普利爾不得不把相當多的時間和精力用在管理上,這減少了他出擊的機會,也令他的擊落數有所放緩,不過即便如此,他仍在1943年全年裏打下了14架敵機,使個人戰果到年底定格在95架。

尤其值得稱道的是,在這一年的14個戰果中有多達7架B-17“空中堡壘”。一段時間以來,編成密集隊形的B-17機群以其驚人的數量和強勁的火力已徹底改變了西線空戰的格局,麵對著這樣的“銀河艦隊”,戰鬥機對轟炸機所占有的傳統優勢已經不再,而德國空軍仍沒有對付這些四發重型轟炸機的太好的辦法,在此背景下,普利爾的7個“空中堡壘”戰果就尤顯不易。

“最偉大的一刻”

當時光進入轉折性的1944年之後,普利爾仍然更多的是被牽製在案頭工作上,到盟軍發起諾曼底登陸之前,他隻取得了1個戰果,那是在4月13日傍晚的聖奧梅爾附近,戰利品仍然是難對付的B-17。

這架“空中堡壘”是普利爾的第96個戰果,這意味著他已經同一個記錄失之交臂:在他之前,JG2的聯隊長邁耶少校成為在西歐戰場第一位擊落100架敵機的德國飛行員。不過普利爾人生中最高光的時刻,即將到來。

1944年6月6日清晨,D日。在距離諾曼底海岸線320公裏遠的基地裏,當一抹晨曦灑在停機坪上時,普利爾少校穿著一件美國飛行員的皮製飛行夾克出現了,這是他從一名跳傘的B-17機組成員那裏得來的戰利品。

普利爾剛踏進值班室裏,一通電話就急促地響了起來。拿起聽筒聽了一會,普利爾臉上的表情就仿佛凝固了,“這麼說,它終於開始了。”“它”,指的是盟軍對歐洲大陸的入侵,一場大規模的兩棲登陸戰。

自1942年的迪耶普之戰後,德國人就知道這一天終將到來,他們耗費巨大人力物力構建了所謂的“大西洋防線”,也正是要防備這一天。但現在的情況是,當今天就是“這一天”時,“大西洋防線”上空竟然沒有飛機可用。

普利爾對電話那頭喊道:“沒有緊急措施嗎,那真是一團糟!是的,一團糟!”而他又聽了一會兒之後,便像是受到了真正的驚嚇,他問道:“什麼,多少飛機,就我們兩架?”過了一會兒,他堅定地說道:“是的,我當然會飛,這是我的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