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0章 突破品牌危機管理的困局是品牌創新的基礎(2 / 3)

二、預防工業品品牌危機的五大奏響曲

由於缺乏自主品牌,中國企業擁有強大的製造能力卻沒有較高的增值盈利能力。正是由於中國企業品牌力量的薄弱,在2004~2005年度,盡管中國經濟總量居世界第6位,製造業總量居世界第4位,172類產品的產量居世界第1位,可在世界經濟論壇公布全球競爭力報告中,中國卻僅排名第44位。

“由於缺乏自主品牌,中國企業的產品賣不出價格,擁有強大的製造能力卻沒有較高的增值盈利能力,”南京大學商學院長三角研究中心主任劉誌標教授說,“規模巨大的中國製造,實際上是以極大的資源消耗和環境惡化為代價,獲取微不足道的加工費。”

作為中國“製造業龍頭”,力挽中國品牌危機非長三角莫屬。長三角的政府和企業正力圖培育一些在世界上具有競爭力的品牌,“品牌戰略”已經開始成為不少大型企業的“核心戰略”:在上海,受命牽頭推進品牌戰略的上海市經委已經確立了用3~5年培育50個大品牌的目標,並與相關部門著手草擬上海全麵實施品牌戰略行動方案。在江蘇,原本為通用電氣、西門子、鬆下等跨國公司生產貼牌產品的小天鵝電器已經不滿足於僅僅作為中國馳名商標的地位,並計劃在北美收購成熟的銷售網絡,依托它使“小天鵝”進入國際市場,創造有國際影響力的中國品牌。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事實上,任何危機的產生都是有征兆的,隻要我們能夠保持敏銳的洞察力,加強對信息的收集,對可能麵臨的危機進行預測,及時做好預警工作,一旦危機爆發,就能夠做到胸有成竹,有條不紊地采取有效的防範措施,把損失控製在最小範圍內。

1.樹立正確的危機意識

研究表明,如果發生同樣的品牌危機,那些應變機製不健全、處理不力的企業,要比機製健全、應變及時的企業受影響的時間長2.5倍。絕大多數國內企業尚缺乏危機管理意識,隻是把危機管理當作一種救火的工具而已,出了問題才想起危機管理的作用,因此,國內企業必須高度重視品牌形象,盡早補上品牌危機管理這一課。

2.建立預防危機的信息監測係統

商場如戰場,商戰亦無情,企業隨時都可能遭遇危機——經營管理不善、市場信息不足、同行競爭、對手的惡意破壞,以及天災人禍等都可以成為危機的催化劑。因此,企業單有憂患意識是不夠的,還必須建立靈敏的預防危機的信息監測係統。

3.成立危機管理委員會

成立危機管理委員會是順利處理危機、協調各方麵關係的組織保障。委員會成員一般是兼職的,由企業負責人、人事經理、工程管理人員、公關經理、後勤部門領導和有關生產、安全等部門人員組成。委員會平時的任務是保持定期的聯係,借助會議、電話、電傳、計算機網絡、手機等及時溝通信息,定時檢查危機問題的管理計劃,預測局勢變化趨勢,以調整應急措施。危機一旦出現,委員會成員應立刻開始行動,各司其職。

4.製訂危機管理計劃

企業應根據可能發生的不同類型的危機製訂一套危機管理計劃,該計劃應包括應對各類危機的策略,並落實好危機中、危機後在各個環節中負責處理各種問題的合適人選。同時讓這些人員事先了解應對不同危機時他們的責任和應該采取的正確措施,兵來將擋,水來土掩,這是應對危機最基本的思想。

5.做好危機傳播方案

正確處理是危機管理的前提,而正確傳播則是危機管理的核心。公關專家帕金森認為,危機中傳播失誤所造成的真空,將很快被顛倒黑白、胡說八道的流言所占據,而“無可奉告”式的回應隻會觸發人們更強烈的好奇心。此外,發布過時的消息也會引發公眾的猜疑,並導致不利的報道。因此,企業要及時建立正確、統一的信息傳播通道,保證信息發布的權威、客觀、公正,以避免由於報道不一而產生的輿論猜測。

6.建立處理危機的聯絡網

根據企業可能發生的危機,與有關單位(包括:新聞媒介、醫院、消防、公安、鄰近駐軍、相關科研機構、銀行、保險公司、律師事務所、公關公司等)建立聯係,形成網絡,以便危機出現後能及時有效地與之進行溝通與合作。企業應經常保持與這些單位的溝通,使之能夠隨時了解企業的基本情況,以及在危機中企業將向它們尋求幫助的方式等。

三、正確處理品牌危機的四大策略

品牌危機管理,是企業危機管理中的一項重要內容。品牌危機的形式多種多樣,主要有經營危機、形象危機、服務危機等等。危機發生的時間和環境不同,正如世界上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樹葉一樣。但任何危機的出現,往往都具有突發性、破壞性、聚眾性、持久性等特性。如果對各種突發的危機事件處理不當,就有可能使一個正在走俏的品牌,或是有百年曆史的品牌,彈指間灰飛煙滅。

綜上所述,企業進行品牌危機公關,其實質是為了恢複公眾對企業的信心,通過采取符合大眾期望的措施,化被動為主動,化不利為有利,從而達到順利渡過危機、將經營風險降到最低的目的。我們認為,認真對待危機發生後的相關性工作是應付危機的有效的手段,但是,各項工作一定要落實到位,加強監督管理,企業上下一致努力應對危機。

(1)建立品牌自我診斷製度,從不同層麵、不同角度進行檢查、剖析和評價,找出薄弱環節,及時采取必要措施予以糾正,從根本上減少乃至消除導致危機發生的誘因。

(2)采取真誠、負責任的態度麵對公眾。

在這個世界上我們不追求完人,自然也沒有完美無缺的品牌。麵對品牌被曝光的事實,企業務必采取積極主動的姿態,以誠相待,不要掩飾自己的錯誤。如果你擔心問題的曝光會影響自己苦心經營的品牌形象,采取捂著壓著的錯誤做法,其結果隻會適得其反,從而造成事態的擴大。不僅不利於危機的解決,反而會加劇危機的強度。所以,企業麵對危機采取真誠負責任的態度才是上策。

(3)迅速行動,應對品牌危機。

“行動勝於語言”,危機事件一旦發生,萬不可亂。首先要啟動危機應變程序,迅速解決問題以堵塞亂源,釜底抽薪以防危機蔓延。危機應變程序主要包括三個環節:任務編組、事故處理、資源管理。①任務編組指的是在危機發生之時,企業應迅速成立各種任務小組,任務小組通常分為緊急應變小組、危機處理小組與營運督導小組。緊急應變小組負責提供應變措施方案,並控製危機不至於擴大;危機處理小組則負責接管事件的後續發展與善後複原任務;營運督導小組則負責確保日常營運能夠持續下去。②事故處理指的是首先要摸清突發事件的基本情況,其次判別事件產生的原因和影響,再次查明事件涉及的公眾對象,而後製訂消除危機影響的具體處理方案,最後積極組織企業力量進行深度實施。③資源管理指的是根據危機的情況相應地分配企業的各項資源,如預算、人員、反應能力和設施,以保證危機處理措施的快速有效實施。

(4)品牌的柔性保護。

實踐證明,品牌是最複雜的企業行為之一,也是最耐久的企業行動之一,同時也是最脆弱的企業資產之一。為此,我們必須在重視品牌剛性保護的同時,加大品牌柔性保護的力度,兩者不可偏廢。

對品牌的柔性保護是指企業在品牌管理中,應站在戰略的高度,以發展的眼光來理解品牌並保護品牌,力避一切有別於品牌精髓的行為。其中包括:品牌保護專門人才培養、品牌的檢索與審查、建立品牌追蹤係統以及企業內部有關品牌創新機製的製定、實施與管理等方麵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