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合作為施耐德開辟了一個嶄新的商業模式。”在簽約儀式上,施耐德電氣董事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Jean-Pascal Tricoire表示,目前中國是施耐德全球第三大市場,希望通過與中電電氣的合資合作,在兩年內使中國成為其全球第二大市場。
通過合作,中電電氣集團現在已是美國杜邦、法國施耐德電氣、美國DSI公司、德國MKM公司、中國武鋼的長期戰略合作夥伴。而這次與施耐德的合作,中電電氣股票在美國納斯達克證券交易所掛牌交易(股票代碼CSUN),成為第7家在海外上市的中國光伏企業,中電電氣成功地走向國際市場。
(一)合作夥伴的選擇
企業的合作是為了創造共贏,要想從合作中獲利,幫助企業打造國際化品牌,謹慎挑選合作夥伴很重要。合作夥伴選擇直接關係到企業戰略目標的實現,選擇適當的合作夥伴,可以降低企業承受的風險,快速進入國際市場。因此,選擇合作夥伴有以下幾個基本原則:
1.全球化的經營理念
企業在打造國際化品牌、進軍國際市場前,首先要確定企業的全球化經營理念,製定企業發展目標。然後分析下一個階段主攻的市場特征以及自身的優勢與缺陷,最後了解國際企業的資源優勢,有目的地選擇合作夥伴,以自己能提供的市場需求,通過合作互補互利。
2.利益共同點
利益共同點是企業進行合作最基本的原則。企業的最高準則是盈利,有利益共同點的企業才會選擇合作。利益共同點包括,技術的研發、產業及產品的發展方向、一致性的發展目標。
3.品牌形象
品牌的形象能幫助企業宣傳。成功的捷徑就是向成功者學習,正如中電電氣“與巨人同步,與世界同行”的發展戰略。選擇與行業第一的企業合作,會提高自身的知名度與影響力。
4.合作規則
企業合作涉及方方麵麵,所以合作規則的製定是必要的。合理的規則,可以使資源最優化使用,雙方利益最大化實現,達到共贏。例如,施耐德在收購時製定的規則就很有靈活性,除了品牌以外,企業的要求全部滿足,所以,也比較能夠被收購的企業接受。
(二)創造共贏
共贏是企業合作達到的最高境界。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企業已經認識到了合作的重要性,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已經成為了業界的共識。共贏的局麵是企業合作想努力達到的目標與追求,如何創造共贏,除了要謹慎選擇合作夥伴外,我們還應該做什麼?
1.化競爭為“競合”
“競合”就是指用合作追求和諧共進的新局麵,用合作打造更強的競爭力。國外企業的進入衝擊了中國市場,給國內企業帶來很大的壓力。有競爭也有合作,我們應該看到國際企業帶來的機遇,先進的技術、係統的企業管理都是國內企業值得學習的經驗。
2.優勢互補,互利共贏
企業各有所需,才會選擇進行企業間的合作。要達到合作共贏,就要充分利用雙方的優勢,互補互助,互利共贏。例如,中電電氣與施耐德的合作,開拓了雙方的市場,中電電氣可以引進施耐德先進的管理和技術。施耐德電氣在全球的其他生產成本比較高的製造基地,可以向中電電氣轉移,這既符合施耐德的發展策略,也符合中國製造業做大做強的產業政策。
工具:工業品品牌發展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