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8章 中電電氣能否與施耐德共贏(3 / 3)

麵對滾滾而來的經濟全球化浪潮,如何在國際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成了中國工業品行業新的難題。中電電氣的經曆為我們指了一條捷徑,尋求世界500強作為合作夥伴,加快國際化步伐。合作是企業走向國際的有效戰略之一,實行戰略合作,共創發展新模式。

工業品行業要尋求500強作為合作夥伴,創造共贏的局麵,還有一些準備工作要做。

首先,打造本土品牌優勢。合作夥伴是雙方的選擇。你選擇500強時,首先要有讓500強選擇你的理由,這就要求工業品行業打造本土品牌的優勢。

國外品牌進軍國內市場,因為不能很快地融入,缺的是市場渠道、營銷資源。他們知道隻有盡快融入國內市場,把本土國情與企業經營理念相結合,才能實現企業的順利發展,反之,企業如不遵守企業目的國的國情,不適當地調整企業的發展戰略,那麼企業在經營過程中可能會處處碰壁,發展勢必將受挫。而一個本土品牌的優勢將能幫助國外品牌迅速熟悉市場,占領優勢資源。

所以,一個企業想要品牌國際化,必先建立全球化經營理念,這個理念不僅要求企業走向全球化,而且在走全球化之前要把本國的事情做好,建立本土品牌優勢,是中國品牌國際化的首要任務。

其次,和諧發展,加強品牌塑造。

(1)通過合作,達到品牌推廣。

任何企業都不可能在所有資源類型中都擁有絕對優勢,這就是合作的使命。國內企業在進軍國際市場時,由於文化、背景等方麵的差異,不能很快融入市場,了解消費者的需求。而不能快速融入市場,將是企業發展的阻礙,會大量消耗企業的資源、資金。

這時,可以通過與本土品牌的合作,進行品牌推廣,迅速打開市場。與本土品牌合作,可以充分利用已有的品牌資產,包括品牌影響力、渠道、忠實客戶群,快速進入國際市場。

中電電氣與德國施耐德合作的消息在德國媒體上四處傳播,通過這次合作中電電氣成功登陸了國際市場。這次與施耐德的合作,中電電氣跨越了一小步,而中國的企業跨越了一大步。與此同時,方翔正式提出中電電氣向世界級企業邁進。

我們看到中電電氣通過合作,迅速打開了國際市場,使中電電氣在國際化的道路上邁出了第一步。這就是合作的優勢,可以運用已有品牌的力量為本土企業品牌做宣傳,迅速打入國際市場。

(2)合作創造共贏。

萊莉萊特說:未來企業的戰爭是品牌的戰爭——品牌互爭長短的競爭。企業合作最大的體現就是優勢互補,最優化利用優勢資源,提高企業整體核心競爭力,實現合作共贏。核心競爭力的提升,就是品牌塑造的強化。

中電電氣選擇與施耐德合作,就是選擇了一種“強迫式”的蛻變和趕超。外商近乎苛刻的質量要求,追求卓越的內在要求,讓中電電氣集團自內而外發生著日新月異的變化。世界巨頭們先進的管理理念和工作流程,與中電電氣的本土實踐進行磨合與碰撞,產生了中電電氣獨特的價值觀。經過與施耐德的合作,中電電氣的品牌塑造也變得更強勢,經得起國際市場的考驗。

合作將漸漸演變為市場上競爭的新模式,這並不是說就沒有競爭了。而是企業有效地利用合作,提高自身的核心競爭力,共同開拓市場,努力實現合作共贏,加快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