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章 品牌價值鏈模型的魅力基石——“忠誠度”(1 / 3)

一個正確、清晰的“品牌價值鏈”可以幫助企業快速、有效地達成目標;反之,可能導致企業決策失誤而帶來巨大的損失和不良影響。

構建品牌價值鏈需要企業所有業務環節的配合,但企業的資源往往是有限的,很難同時進行整合工作。比較有效的建議是從最不符合品牌價值的環節做起,逐漸延伸到其他環節。這樣才能保證企業的品牌價值鏈平穩地建立起來。而保證品牌價值鏈能夠順利連接的是品牌價值中的核心要素“品牌忠誠度”。隻有讓客戶對企業的品牌產生忠誠度,品牌的價值鏈才能平穩搭建。所有的企業都是如此,工業品企業的品牌也不例外。

一、品牌四度的概述

根據客戶對品牌理解的逐步提高,工業品品牌營銷一般分為四步:滿意度、認知度、美譽度、忠誠度。

1.滿意度

品牌滿意度是客戶購買相關的產品和服務並得到了滿足後對企業品牌的評價。那些感到滿意的客戶會向他人傳遞強有力的信息,通過客戶滿意度可以帶來口頭宣傳效應。在有的企業中,客戶推薦已經成為了銷售的主要管道,占到整個銷售額的50%以上。

“客戶是最稀缺的資源,也是品牌存在的全部理由”,“客戶關係就是品牌,有一個良好和持久的客戶關係就意味著你有了一群忠誠於品牌的客戶群體”,這是眾多企業對品牌滿意度的理解。滿意的客戶將為企業提供大量可信的口頭廣告,一個滿意的客戶至少能影響7個未來的客戶,同時滿意的客戶是提升忠誠度的關鍵,他們滿意的時間越長,公司的盈利就越高,發展才能穩步持續地進行。

2.認知度

認知度是最低層次的認識。這個階段客戶隻是知道我們的產品、服務,隻是很簡單地了解一些產品、服務的內容。這個層次的客戶對待我們的產品、服務,沒有太多的感覺,隻是將其當作一個同質化產品而已。因此在下一次他們還會不會使用我們的產品,會不會介紹給身邊的朋友都是不能保障的。因為他們並沒有真正感覺到該品牌的特殊性,而是認為:“某某產品一般化,沒有什麼特別的地方。”

3.美譽度

當客戶對我們的產品、服務能夠一提起來就會讚美的時候,客戶會很高興地使用我們的產品、服務,在下一次購買的時候還很有可能會考慮到我們。他們也會向身邊的朋友們宣傳:“某某產品不錯,還算值得信任。”

4.忠誠度

當客戶對我們的產品、服務有了一定的美譽度之後,他們可能兩次、三次或更多次地使用我們的產品。這個時候的客戶就會對產品、服務產生濃厚的感情,即感情上升到了較高的程度。這個時候的客戶是最為穩定的,是最值得我們為他們付出關懷和幫助的。從某種層麵上講,這些客戶就是我們的衣食父母了。

二、提高品牌忠誠度的必要性

中國工業企業多為老型國有企業,體製落後,受國家保護,從20世紀50年代到今天這60多年來,由於許多工業企業經營的不透明,工業品營銷中存在較重的“灰色營銷”因素。這使得許多中小企業在沒有品牌支撐的情況下,依然可以完成銷售產品的任務,以至於使很多企業誤解“品牌是富人的遊戲”,咱們中小企業玩不起,依靠“下三路”手法照樣可以擺平前進道路上的障礙。

同時,工業品與一般快速消費品營銷模式的差異使工業品企業認為,工業品像“大眾情人”的消費品一樣做廣告不適合。因為工業品的目標客戶相對比較窄,以公司集團為主體,需要樣板工程,參觀考察等方式是比較適用的,所以,就更加認為“皇帝女兒不愁嫁”,隻要注重產品質量就可以了。

然而,在工業品的發展過程中,我們發現企業在營銷上出現了許多的問題,這迫使我們不得不思考品牌忠誠度的問題。

1.市場競爭越來越激烈,價格越來越低

在工業品市場上,很難想象除了價格競爭以外,許多中國企業還能依靠什麼在市場競爭中取得優勢。這是因為產品在質量、性能等方麵與國外公司的產品差異非常大。而同樣難以預料的是,中國企業在“攻城略地”中熟練使用的“價格戰”一旦失靈,一些企業在抵禦競爭風險時是否會變得不堪一擊。

在國際市場上,中國企業也未能擺脫長期形成的“廉價產品”形象,大部分的工業品無法走出國門,隻是在國內市場上進行價格廝殺,等待國外的行業巨頭進入。輿論普遍認為:中國企業的經營環境將由國內市場國際化轉變為國際市場國內化。這意味著如果單純依靠“價格戰”這一招,中國企業不但難有作為,而且甚至會麵臨著非常大的生存壓力。

要想擺脫這種企業隻能依靠“價格”拚爭市場的局麵,中國企業必須製造出在技術含量上高人一籌的產品。哈佛大學的一份研究報告指出:90%的成功國際化企業都擁有自己的核心技術。以中國企業“價格戰”最為激烈的電子信息技術領域為例,來自國家知識產權局的權威數據顯示:1996~2003年在中國申請專利數量排名前六位的國家依次是日本、美國、韓國、德國、荷蘭、英國;在企業申請專利量排名中,前十名中沒有中國大陸地區企業的身影。由此可見,在核心技術創新能力上的差距,使得中國企業的產品很難躋身“高端產品”的行列,隻能亦步亦趨地跟著國外企業的腳步,進而使用“殺傷力”和“自傷力”都極強的“價格戰”去衝擊“低端市場”。

隨著時代的進步和中國市場經濟的完善,中國工業品企業積極參與國內外競爭已經成為“離弦之箭”。在這種大趨勢下,“價格戰”模式無論在主觀上還是在客觀上都必然會逐漸停止下來,隻有痛定思痛走出一味依靠價格搏命市場的“搏命策略”,中國工業品企業才能真正在國內外市場上占有一席之地。

同時,國際營銷大師米爾頓·柯特勒在談及中國工業品製造業時,指出“高品質產品進入發達市場時,在質量、價格方麵的控製力不大,中國企業需要從品牌上獲得30%的利潤而不是10%~15%的市場加工費”。毋庸置疑,品牌產品可以賣到更高的價格,並且可以依舊具有極強的競爭力,這就是做品牌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