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雙鶴的三根“救命毫毛”(3 / 3)

在國內競爭激烈的醫藥行業,一個不爭的事實是仿製藥大行天下,而製藥公司自身研製的專利藥少之又少。因此,如果希望在市場上占有一席之地,除提高搶仿能力和仿製技術外。如何降低采購成本、生產成本和營銷成本就成為重中之重。以產品生命周期為基礎的戰略成本管理已經成了考驗管理效率的標準之一。

產品的生命周期決定了產品的盈利模式,領先的藥品執行差異化戰略,以協同、高效的策略實現藥物的快速開發、技術工藝的快速轉移和激進的市場導人,使得產品快速導人市場、覆蓋麵充分、銷售高峰期提前,市場占有率加大,在一個產品生命周期裏爭取了加倍的銷售和利潤;而對於普藥產品采用成本領先戰略,維持競爭性的價格、尋求擴大市場份額的機會,以實現生產、分銷方麵的經濟規模。

黃雲龍認為,產業鏈各個環節價值最大化是財務管理的終極追求,特別是新藥研發。“藥品研發投資大而且風險高,最怕的就是研發到最後發現產品不行,浪費人財物”。目前一個仿製藥開發的時間平均需要五年,決策者必須具有很強的對未來的洞察力。為防範風險,藥品研發每個階段都進行過程評價,並對研發的質量進行嚴格的控製;標準化整個藥品開發的作業,確定研發人員的全時當量,實現計劃時間節點控製;加強與生產、銷售的高效協同管理,以提升研發與公司生產能力和銷售能力的匹配。

營銷成本不可控也是眾多藥企的心頭病,而這一塊在成本支出中占比最大。營銷費用一般包括市場開發及服務費、活動費、差旅費、公關費等,從獲取訂單到生產、配送,再到醫院,最後到患者,各個環節的費用支出都不可小視。在雙鶴藥業內部,正在推行“五維”的營銷費用管理模式,具體而言,就是根據區域、產品、客戶、活動,銷售人員標準核算投入費用,然後加強銷售費用端到端的管控,提高費用投放效益;以活動為中心進行任務和銷售力量、費用等資源的配置。公司通過ORM和CRM信息係統的一體化解決方案,實現了全麵的客戶信息管理、營銷過程管理、流程控製與營銷績效評價,為產品政策、市場投入、價格政策、區域管理等決策提供支持“這些數據都是根據係統記錄曆史數據分析得來的。哪個區域銷售好、哪個產品毛利高、新品推廣成本等信息直接為銷售的成本投入提供了依據。”黃雲龍舉例說明。

生產資源的配置也要與產品生命周期和商業模式相匹配。產品生命周期所處的階段不同,盈利和商業模式要相應轉換,工藝結構的發展也要與此相適應,以利於企業營銷策略與生產策略相協調,實現企業效益最大化。對於領先的新藥,選擇柔性的生產係統,掌握先進的生產技術,打造高層次的質量控製標準;對於普藥產品,選擇規模化的生產係統和較高資產利用率的工藝技術,匹配供應鏈管理能力,以實現規模經濟。

公司借助信息化手段,通過生產任務記錄中的物料實際消耗、人工與設備實際工時、水、電、汽定額消耗量來核算產品成本,並實現用量差異、成品率、收率、物料平衡情況的統計與分析;啟用期間移動實際成本、批次成本、標準成本、月中批次模擬成本多種成本方法,滿足了財務會計和管理會計核算和分析需要;產品的生產成本按照10個成本要素核算到品規,成本核算和管理更加精細。

營運資產管理無疑也是醫藥企業關注的重點。雙鶴藥業早在2004年就開始建立風險管理體係,強化營運資產的的管理,加強對應收賬款、存貨占用和應付款情況的日常監控,及時為經營提供分析和預警並提出調整建議,降低資金占用成本;自2DC9年以來借助信息化手段逐步實現全集團不同責任主體的客戶、供應商和物料信息集中與統一,隨著集團資源整合的深入,將實現客戶信用、供應商信用、物料采購的集中管理。

黃雲龍表示,雙鶴藥業過去的呆死賬很多,但2008年以來優化了回款結構、擴大了現金回款比例,回款明顯改善,降低了風險。

雙鶴藥業還加強了財務集中管理,實現全麵預算管理、總部統一融資、收支兩條線等。在2008年啟動的“金鶴工程”中,雙鶴藥業的ERP項目已全麵正式上線。通過信息係統工具的使用,雙鶴藥業對隱形成本、庫存的老舊毀損都能及時把握,對采購、生產、銷售、庫存整個產業鏈的管理也更加有效便利。

在雙鶴藥業,采購、生產到銷售產業鏈各個環節都被要求精細化管理。雙鶴藥業在全國有10多個生產基地,借助信息化,全部啟用物料編碼管理,統一物料信息,增強物料采購信息的交互能力,為資源整合下的集中采購提供支持。由於醫藥行業尋源和采購的複雜性,在多個方麵存在改善運營績效的機會。公司借鑒世界領先的采購實踐,即將開展的係統性采購管理從戰略尋源和采購執行兩個緊密聯係的流程開始著手。

實行采購物料統一編碼製,為發現削減采購成本機會服務。例如通過對采購成本支出較大的紙箱的采購情況進行分析,由於每個工廠所用紙箱的規格不一樣,因此使得每個工廠隻能在就近的紙箱廠分散采購,雖然采購成本低,但質量卻不能保證。通過分析,雙鶴藥業在全國共有36個紙箱供應商,最大的產值也才3000萬元,供應商生產規模不經濟。黃雲龍表示,如果對雙鶴藥業將紙箱規格標準化,把152種變成十幾種規格,擴大每種規格的采購數量規模,集中向規模經濟生產的大供應商采購,這就是一個可以削減采購成本的機會。

“財務管理就是價值創造的過程,”曆經雙鶴“複活”過程的黃雲龍頗有心得的總結,財務人員一定要熟知業務,全盤考慮各個環節,發現價值創造的機會,提出改進策略,繼而推進實現企業價值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