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8章 張瑞敏:如何創造用戶價值最大化(2 / 3)

在營銷行業裏麵,電商的發展速度遠遠超過傳統商業的發展速度,因為電商有平台,包括三大平台:第一是信息交互平台,第二是支付平台,第三是配送平台。在信息交互平台上,所有的購買者、銷售者、其他廠家的所有信息都在這個平台上可以見到。但如果到一個商場去,就不可能獲得這麼多信息。原來,隻要商場做得非常大,做到第一,別人就很難跟你競爭。但是現在淘寶網可以做到一萬億,而一個實體店要做到一萬億很難。淘寶網還在繼續成長,原因在於它搭建了平台讓所有資源都在上麵運行。

下一步,製造業會不會也麵臨這樣的挑戰?傳統製造業200多年以來基本上都是按照泰勒的科學管理在做,具體說就是流水線。現在會不會被打破?我認為很有可能。

美國作家安德森有一本非常有名的書叫《創客》,他在書中預言,將來流水線一定會被打破,因為將來一定是雲製造。所謂雲製造,就是3D打印。從雲端下載設計的東西,直接到3D打印機上打印,產品很快就出來了。所以,安德森認為,將來會出現數以百萬計的生產節點,這些生產節點又回到了小作坊,但卻是完全不一樣的小作坊。

這對我們的衝擊非常大,並且要馬上想辦法去麵對並解決它。因為生存的挑戰已經擺在這裏了。美國GE已經把他在中國代工的熱水器和洗衣機搬回到美國路易斯維爾生產,它的工會主席在美國媒體上發表講話說,“我們在美國路易斯維爾製造的產品比在中國製造的成本還要下降20%以上。”那篇文章的副標題非常刺激,叫“讓中國製造一邊去吧”。

這不是天方夜譚,而是很快就會到來,海爾有切身體會。

1999年海爾在美國南卡州建廠,2001年投產。南卡州是美國各個州中工資最低的州之一。我們做過一個比較:2001年,海爾美國南卡工廠工人的工資是當時中國海爾工人工資的19倍,今天這個數字隻有4倍了。在這12年中,中國的工資漲了500%,而美國工資隻漲了61%。

最重要的還在於物流成本比美國高。比如,我們把產品從南卡州運到美國紐約,跟從青島運到上海的路程差不多。但國內的燃油費比美國多一倍,過路過橋費是美國的18倍,美國有很多公路不收費。還有一點,在美國公路上沒有罰款,而國內公路上的罰款帶來了惡性循環。一罰款車就超載、超高、超重,然後再被罰款,罰款後他再超,惡性循環。

當然,最根本的挑戰是美國現在推行了智能無人化生產。國際上把經濟分為四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農業經濟,農業經濟領頭的國家是中國。第二個階段是工業經濟,從英國開始,美國後來居上。第三個階段是服務經濟,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也是美國領先。中國到服務經濟階段很難,因為服務經濟的基礎是工業經濟,中國還在工業經濟裏困著。第四個階段就是現在的體驗經濟。體驗經濟很重要的是個性化生產,滿足人們的個性化需求。有人說二十一世紀是樂高世界,像搭積木一樣,想要什麼就給你什麼。

綜上所述,為什麼美國的工業回流?第一,它有智能化、無人化;第二,它的成本和中國接近;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點,即滿足個性化需求的需要。總不能因為在中國製造便宜就在中國製造,用戶明天就需要一個個性化的產品,等你從中國做好了運回美國,這是不行的。所以,我們必須要轉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