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瑞敏/文
轉型升級是企業永恒的主題,也是企業永恒的難題。在6月21日舉行的“中國輕工業百強企業頒獎盛典暨企業家高峰論壇”上,海爾集團董事局主席、首席執行官張瑞敏用海爾的生動實踐,從企業為什麼一定要轉型升級?在互聯網時代,企業轉型升級的方向在哪裏?海爾自己在轉型升級方麵的探索等三個層麵,向與會者分享了自己的思索。
本報對此予以特別編發,相信會對諸多正直麵這一“主題”,或困擾於這一“難題”的企業帶來啟發。
企業為什麼要轉型升級?
有什麼樣的時代就有什麼樣的企業。現在時代的變化越來越快,企業的淘汰率越來越高。
這是企業的屬性所決定的。有什麼樣的時代就有什麼樣的企業;時代變化成什麼樣,企業就要跟著變化成什麼樣。就像海爾,是改革開放的產物,沒有改革開放就沒有海爾。所以企業是在實踐中隨著時代的變化成長,但是時代在不斷變化,這就考驗企業能不能永遠跟上時代的變化。
海爾有一個觀念,叫“沒有成功的企業,隻有時代的企業”。在海爾的字典裏沒有“成功”二字。如果外界認為你成功了,隻不過是因為你踏準了時代的節拍而已。但是沒有任何企業能夠永遠踏準時代的節拍,因為所有的企業都是人,不是神。時代的變化沒法預測,一腳踏空,企業可能萬劫不複,所以企業隻有不斷地去跟上時代的步伐。但現在時代的變化越來越快,企業的淘汰率越來越高。
美國公布的資料顯示,1937年美國企業的平均壽命是70年,現在的平均壽命僅為15年。中國企業的壽命更短,中國民營企業的平均壽命為2.75年。在互聯網時代,企業壽命的變化更快。很有意思的案例發生在手機行業。手機行業原來的老大是摩托羅拉,後來的老大是諾基亞,現在變成蘋果了,這就是時代造成的。因為摩托羅拉代表的是模擬技術時代,而到了諾基亞當老大的時候,時代從模擬技術變成了數碼技術時代。蘋果的崛起是在互聯網時代,蘋果手機已經不再是一個通信工具,而是雲計算的終端。
為什麼時代變化造成企業的淘汰率這麼高?很重要的原因在於企業自身的心態。如果認為自己成功了,將這個成功的思維用到下一次已經變化了的市場做決策,那肯定是失敗的。所以這就引出今天要講的第二個問題。
互聯網時代,企業轉型升級的方向在哪裏?
做平台型企業。因為隻有在平台上,所有資源才可以快速配置。
傳統經濟時代,企業的方向用一句口號概括就是“做大做強”。但在互聯網時代,這個口號應該審慎考慮。因為互聯網時代不是“做大做強”,而更應該是做平台型企業。
為什麼傳統經濟時代企業一定要做大做強?因為那時經濟發展的方向主要是規模經濟和範圍經濟。規模經濟就是把規模做到最大,成為行業裏的老大,別人沒法來競爭。範圍經濟就是除了自己的行業,其他行業也要跨進去,什麼都能做,最後別人很難和你競爭。這就是美國學者錢德勒在1937年他非常有名的著作《規模和範圍》中提出來的觀點,他認為現代工業資本主義的原動力就是規模和範圍。
但互聯網改變了這一切。互聯網時代,工業資本主義的原動力變成了平台。所謂平台,美國有一個定義非常好,就是快速配置資源的框架。因為隻有在平台上,所有資源才可以快速配置。因為平台具有兩個特性:第一是開放,第二是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