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鴻禕/文
“+互聯網”VS“互聯網+”
今天很多傳統行業,包括很多人創業,都是希望把傳統行業跟互聯網結合,都在談“互聯網+”。
“互聯網+”到底是什麼?我的理解有兩種:一種叫“+互聯網”,一種叫“互聯網+”。
“+互聯網”是把互聯網當成術。比如說,你原來是賣大餅的,現在你不隻在線下賣,也在網上賣了,或者是弄了一大波美少女,給人上門送大餅(所謂的O2O),這些都是利用互聯網,是“傳統企業+互聯網”。
很多傳統製造業老板跟我談工業4.0。從狹義上說,工業4.0是讓工廠更加自動化,用各種智能化的設備,把工廠全部用互聯網協議連在一起,很多東西共享到雲端,加強跟客戶的聯係,本質來講,這些都是“+互聯網”——是做加法,不會產生爆炸級,指數級的變化。
也就是說,這些做法沒有改變一個行業或產品的本質,隻是利用互聯網把它改得更有效。
先看一個例子。
uber的理念:讓每個人都能擁有私人司機。
Uber為什麼能成為全球最大的“不租車的租車公司”,是因為他改變了連接關係。
過去很多人有車,不能接活,所以我們必須跟出租車司機相連接,出租車公司跟政府相連接,獲得執照,然後再跟用戶相連接,這很複雜。
uber從兩方麵顛覆了連接關係:
1)顛覆了用戶和出租車的連接
你不要小看這點,我在美國用uber的時候,一直以為它是靠便宜。後來發現,便宜隻是一方麵。
你們肯定體會過,站在路邊,許多空出租車駛過,就是不接你的心情。遇到這種情況,我就特想攔路搶劫一輛車。
因為有了手機有了連接,Uber現在給了你一個體驗:它能讓你看著代表著來接你的車的小藍點或者小綠點、小紅點,快速向你接近。這種感覺太美好了,這就是原來你沒有過的體驗。
2)當然更重要的是商業模式,它改變了所有開車司機的連接。
過去隻有少數人跟出租車公司連接,uber讓每個人都可以當“黑車司機”。你會發現,uber什麼都沒有變,它既沒有改造汽車,沒有在汽車裏加一塊電池,也沒有在汽車裏加ipad,他改變的隻是連接關係。
“互聯網+”是道,是用互聯網的哲學,互聯網的思維去指導一個產品或傳統行業如何做產品,改變它的產品體驗,改變它看待用戶的方式,改變它跟用戶的連接方式,改變商業模式,從而讓資源真正重新配置,產生化學反應甚至核反應效果。
過去很多傳統大咖看不上互聯網,把互聯網看成一個垂直行業,認為是一群毛孩子忽悠國外VC(風險投資)的錢在國內亂燒。但是為什麼互聯網在快速改變很多行業?它不再是個垂直行業,它水平地對很多行業帶來摧毀和重塑。這裏麵最本質的力量是什麼呢?
行業裏有一個老朋友,也是前輩,丁磊,為了在2000年互聯網泡沫破碎的時候給自己打氣,也給大家打氣,弄了一個廣告,那個廣告當年我沒看懂,過了十年我終於理解了,那個廣告我覺得道出了互聯網的真諦,叫“網聚人的力量”。
網絡之所以牛掰,就是因為它把很多東西連在了一起。一個網絡的價值跟它的節點的數目不是成正比的變化,而是呈指數級的變化——當這個網絡隻有一個節點的時候,它就沒有價值。但是第一億個節點,它獲得的價值不隻是它本身,還有前麵一億減一個節點擁有的價值,是價值的指數變化。
無論是互聯網還是未來的IOT(物聯網internet of things),最核心的本質,背後的力量都是connection——連接。你要考慮你的產品如何能夠加入到連接的網絡裏來,你的產品如何能真正把很多東西連在一起。這個東西可以是人,可以是企業,可以是everything,隻有理解了連接,才會理解為什麼很多行業會被顛覆。
舉個例子:
微信為什麼顛覆了運營商呢?而且為什麼至少在一段時間裏看起來是不可戰勝的呢?因為微信改變了用戶和運營商之間的連接關係,它解決了我們每個人的連接問題。
張小龍確實很牛掰,假設微信是我做的,我最多能想到,做一個大家都會用的“搖妹紙”的功能。但是他用公眾號把大家都連接起來,這就是中國互聯網一個非常大的創新。
在PC互聯網時代為什麼沒有那麼大的力量?PC互聯網其實沒有把人連起來,隻是把電腦連起來了。電腦隻是一個工具,它最多改變了信息傳播的方式。
手機互聯網就不一樣。手機是什麼呢?手機是你身上的新器官,已經長在你手上了。它是人類發明的物件裏跟人關係最緊密的,絕對是剛需。我們現在無論幹什麼——聚餐開會,夫妻在床上,都拿著手機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