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彥宏/文
2014年12月下旬,鬱亮帶領萬科80多人赴北京百度總部與百度董事長兼CEO李彥宏進行了一次深度對話,話題涉及創新激勵、智能家居、職業經理人文化……以下是部分現場對話實錄。
1.百度與Google的差異
提問:我想問兩個問題:一是百度和Google在發展戰略上,或者具體的產品策略上有什麼差異?第二,我想問一下360和搜狗等,會不會對百度有影響?
李彥宏:百度和Google的差異可以分為兩個階段來說。早期在PC階段我們主要做的東西是UGC,User Generated Content,就是用戶生產內容。這個和美國意義上的搜索不太一樣,我們在發展過程當中不是被動地索引網上已經有的內容,而是在針對中國的用戶、中國的互聯網網民來創造內容。比如百度貼吧,全球最大的中文社區,每天有活躍用戶近1億人,他們的發言從2003年12月份到現在,每一個發言都留下來了,這些內容是被百度能檢索到的。後來推出的百度知道、百度百科等等都是這樣的理念,我們讓用戶創造門戶,創造內容,再通過搜索引擎的技術進行搜索,這是在PC時代百度搜索在發展路徑上,或者思路上和google最大的區別。
在移動互聯網時代百度和Google也有非常大的區別,甚至是更大的理念上的區別。穀歌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安卓生態係統上,怎麼讓安卓創造更多的APP,或者怎麼再做出他們認為20年後可能會變得很大的產業,比如無人駕駛,或者健康方麵的硬件,他們在想這種事情。
對於百度來說,我們想不僅僅連接信息,也連接服務。比如現在打開百度輸入電影院,就告訴你說離這兒1.1公裏有什麼電影院,幾點幾分在放映什麼片子,哪些座位你還可以買,選好自己的座位以後再付錢,一係列的動作都可以在百度裏麵完成。Google沒有做這個事情,在他們看來這不是他的事,網上有什麼東西我給你做索引就好了。在我們看來,中國的網民和用戶,不管這個事是不是百度的責任,他隻管說我在這裏有沒有得到我想要的東西。
這種理念我在早期也覺得比較難接受,比如別人在百度上搜到不好的內容,上當受騙了,但這信息不是百度的,我隻是做索引而已,我一開始理念就是這樣:這不是我的錯。後來我們慢慢意識到說,如果別人認為這是你的錯,這就是你的錯,你就得想辦法解決。所以後來我們做安全保障計劃,就等於買保險,如果你通過百度搜索被騙了,雖然上的不是百度的網站,最後被騙了我們也賠你。這個理念慢慢轉過來,事實是什麼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別人怎麼認為,如果別人這樣認為你就想辦法解決。
而到了移動互聯網時代,我們發現別人百度時終極目的不是要看現在放什麼片子,終極目的是要去那裏看電影,我們就想辦法滿足他。所以我們希望用戶在這兒不僅僅是能夠獲得知識、獲得信息,還能夠獲得服務,這樣對他來說更方便。幸運的是中國整體的實體經濟發展的時間並不是特別長,所以傳統產業都非常開放,願意和互聯網合作,這也是我們為什麼能夠跟電影院的IT係統接起來的原因。這是我們在移動互聯網時代和Google最大的不一樣。
剛才你提到國內也有搜索引擎的競爭對手。我覺得這是好事,多幾家競爭對手,大家可以相互參考,相互借鑒,也逼著你更快提升。目前來說百度無論是在PC上還是在移動互聯網上市場份額都是絕對的第一,在無線上份額還更高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