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征“六正、六邪”:鑒別人才的基準
故《說苑》曰:“人臣之行,有六正六邪。行六正則榮,犯六邪則辱。”何謂六正?一曰萌芽未動,形兆未見,昭然獨見存亡之機,得失之要,預禁乎未然之前,使主超然立乎顯榮之處,如此者,聖臣也。二曰虛心盡意,日進善道,勉主以禮義,諭主以長策,將順其美,匡救其惡,如此者,良臣也。三曰夙興夜寐,進賢不懈,數稱往古之行事,以厲主意,如此者,忠臣也。四曰明察成敗,早防而救之,塞其間,絕其源,轉禍以為福,使君終以無憂,如此者,智臣也。五曰守文奉法,任官職事,不受贈遺,辭祿讓賜,飲食節儉,如此者,貞臣也。六曰家國昏亂,所為不諛,敢犯主之嚴顏,麵言主之過失,如此者,直臣也。是謂六正。
何謂六邪?一曰安官貪祿,不務公事,與世浮沉,左右觀望,如此者,具臣也。二曰主所言皆曰善,主所為皆曰可,隱而求主之所好而進之,以快主之耳目,偷合苟容,與主為樂,不顧其後害,如此者,諛臣也。三曰內實險,外貌小謹,巧言令色,妒善嫉賢,所欲進,則明其美、隱其惡,所欲退,則明其過、匿其美,使主賞罰不當,號令不行,如此者,奸臣也。四曰智足以飾非,辯足以行說,內離骨肉之親,外構朝廷之亂,如此者,讒臣也。五曰專權擅勢,以輕為重,私門成黨,以富其家,擅矯主命,以自貴顯,如此者,賊臣也。六曰諂主以佞邪,陷主於不義,朋黨比周,以蔽主明,使白黑無別,是非無間,使主惡布於境內,聞於四鄰,如此者,亡國之臣也。是謂六邪。賢臣處六正之道,不行六邪之術,故上安而下治。生則見樂,死則見思,此人臣之術也。
李翱相人之術
相人之術有三:迫之以利而審其邪正,設之以事而察其厚薄,問之以謀而觀其智與不才,賢不肖分矣。
司馬光任人術
才德全盡,謂之聖人;才德兼亡,謂之愚人;德勝才,謂之君子;才勝德,謂之小人,凡取人之術,苟不得聖人君子而與之,與其得小人,不若得愚人。……愚者雖欲為不善,智不能圓,力不能勝,譬之乳狗,雖欲博人,人得而製之。小人智足以遂其奸,勇足以決其暴,是虎而翼者也,其為害豈不大哉!
張居正談任人
“國家欲興起事功,非有重賞必罰,終不可舍。”
“欲用一人,須慎之於始,務必相應,既得其人,則信而任之,如魏文侯之用樂羊,雖謗書盈篋,不為所動。”
王之談任人
“取人之直恕其憨,取人之樸恕其愚,取人之介恕其隘,取人之敏恕其疏,取人之辯恕其肆,取人之信恕其拘。所謂人有所長,必有所短,不固短以見長,不可忌長以摘短。”
王陽明心誌審度法
躁於其心者,其動妄;蕩於其心者,其視浮;歉於其心者,其氣餒;忽於其心者,其貌惰;傲於其心者,其色矜。
氣浮者多言,誌輕者多言;氣浮者耀於外,誌輕者放於中。
呂坤推薦知人法
大事、難事看擔當;逆境、順境看襟度;臨喜、臨怒看涵養;群行、群止看識見。
康熙:人才以德為本
論才則必以德為本,故德勝才謂之君子,才勝德謂之小人。
觀人必先心術,次才學。心術不善,縱有才學何用?
雍正:能力是最重要的
卿等封疆大臣,隻以留神用才為要,庸碌安分、潔己沽名之人,駕馭雖然省力,唯恐誤事。
朕用人原隻論才技,從不拘限成例。
朕從來用人,不悉拘資格,即或階級懸殊,亦屬無妨。
曹彥約知人術
“古人定位授官,省其私以觀其所為,試其事以觀其所能,與之言以觀其所欲,教之語以警其所不逮。”
曾國藩:相麵識人
目者麵之淵,不深則不清。鼻者麵之山,不高則不靈。口闊而方祿千種,齒多而圓不家食。眼角入鬢,必掌刑名。頂見於麵,終司錢穀,出貴征也。舌脫無官,橘皮不顯。文人有傷左目,鷹鼻動便食人,此賤征也。
文人論神,有清濁之辨。清濁易辨,邪正難辨。欲群邪正,先觀動靜;靜若含珠,動若木發;靜若無人,動若赴的,此為澄清到底。靜若螢光,動若流水,尖巧而喜淫;靜若半睡,動若鹿駭,別才而深思。一為敗器,一為隱流,均之托跡於清,不可不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