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管理高手經驗談
識別人才
薑太公:“五材十過”
武王問太公曰:“論將之道奈何?”太公曰:“將有五材十過。”武王曰:“敢問其目。”太公曰:“所謂五材者,勇、智、仁、信、忠也。勇則不可犯,智則不可亂,仁則愛人,信則不欺,忠則無二心。”
“所謂十過者:有勇而輕死者,有急而心速者,有貪而好利者,有仁而不忍者,有智而心怯者,有信而喜信人者,有廉潔而不愛人者,有智而心緩者,有剛毅而自用者,有懦而喜任人者。
勇而輕死者可暴也,急而心速者可久也,貪而好利者可遺(賂)也,仁而不忍人者可勞也,智而心怯者可窘也,信而喜信人者可誑也,廉潔而不愛人者可侮也,謀而心緩者可襲也,剛毅而自用者可事也,懦而喜任人者可欺也。
故兵者,國之大事,存亡之道,命在於將。將者,國之輔,先王之所重也。故置將不可不察也。……”
周文王觀人法
富貴觀其禮施,貧窮觀其德守,嬖寵觀其不驕,隱約觀其不懾。其少,觀其恭敬;其壯,觀其廉潔;其老,觀其意慮。
父子之間,觀其孝慈;兄弟之間,觀其和友;君臣之間,觀其忠惠;鄉黨之間,觀其信憚;省其居處,觀其義方;省其喪哀,觀其貞良;省其出入,觀其交遊;省其交友,觀其任廉。
考之,以觀其信;詰之,以觀其知;示之難,以觀其勇;煩之,以觀其治;淹之以利,以觀其不貪;監之以嚴,以觀其不寧;喜之以物,以觀其不輕;怒之,以觀其重;醉之,以觀其不失;縱之,以觀其常;遠使之,以觀其不貳;邇之,以觀其不倦;探取其誌,以觀其情;考其陰陽,以觀其誠;覆其微言,以觀其信;曲省其行,以觀其備成,此之謂觀誠也。
鬼穀子辨才法
佞言者諂而於忠,諛言者博而於智,平言者決而於勇,戚言者權而於信,靜言者反而於勝,先意承欲者,諂也;繁稱文辭者,博也;策選進謀者,權也;縱合不宜者,決也;先分不足而窒非者,反也。
呂望六韜知人八征法
問之以言,以觀其辭;窮之以辭,以觀其變;與之間謀,以觀其誠;明白顯問,以觀其德;使之以財,以觀其廉;誘之以色,以觀其貞;告之以難,以觀其勇;醉之以酒,以觀其態。
管仲:“德”、“功”、“才”是選拔人才的三個基本條件
君子所審者三:一曰德不當其位,二曰功不當其祿,三曰能不當其官,此三本者,治亂之源也。故國有德義未明於朝者,則不可加以尊位;功力未見於國者,則不可授與重祿;臨事不信於民者,則不可使任大官。故德厚而位卑者謂之過;德薄而位尊者謂之失。寧過於君子,而毋失於小人;過於君子,其為怨淺;失於小人,其為禍深。是故國有德義未明於朝而處尊位者,則良臣不進;有功力未見於國而有重祿者,則勞臣不勸;有臨事不信於民而任大官者,則材臣不用;三本者審,則下不敢求;三本者不審,則邪臣上通,而便辟製威;如此,則明塞於上,而治壅於下,正道捐棄,而邪事日長。三本者審,則便辟無威於國,道塗無行禽,疏遠無蔽獄,孤寡無隱治,故曰:“刑省治寡,朝不合眾。”
孔子言行觀察法
君子遠使求之,以觀其忠;順使之,以觀其能;卒然問之,以觀其智;急與之期,以觀其信;委之以財,以觀其廉;告之以危,以觀其節。
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恥之,丘亦恥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恥之,丘亦恥之。
子羽有君子之容,而行不勝其貌;宰我有文雅之辭,而智不克其辯。
始吾於人,聽其言而信其行;今吾於人也,聽其言而觀其行;君子不以言舉人,不以人廢言。
揚人之惡習,是小人也,不內相教,而外相謗者,是不足親也。
孟子情態鑒別法
存乎人者,莫良於眸子。眸子不能掩其惡。胸中正則眸子了焉,胸中不正則眸子眊焉。聽其言也,觀其眸子,人焉廋哉?
晏子的辨才辦法
公曰:“請問求賢。”對曰:“觀之以其遊,說之以其行,君無以靡曼辯辭定其行,無以毀譽非議定其身,如此,則不為行以揚聲,不掩欲以榮君,故通則視其所舉,窮則視其所不為,富則視其所不取。夫上士,難進而易退也;其次,易進易退也;其下,易進難退也。以此數物者取人,其可乎?”
晏子曰:“縵密不能,蔍苴學者詘,身無以用人,而又不為人用者卑。善人不能戚,惡人不能蔬者危。交遊朋友從,無以說於人,又不能說人者窮。事君要利,大者不得,小者不為者委。修道立義,大不能專,小不能附者滅。此足以觀存亡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