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王燕鐵木兒去迎接妥歡貼睦爾來大都繼位,燕鐵木兒與妥歡貼睦爾並馬一起走,揚著馬鞭和新皇帝說話。妥歡貼睦爾年紀小,看見跋扈的燕鐵木兒十分害怕,一句話也不敢說,於是燕鐵木兒更有了機會獨攬大權。然而,燕鐵木兒在不久後就死掉了。
“圈子”勢力相互製約,無休止內耗昭示大元氣數已盡
於是,妥歡帖睦爾坐上了帝位,是為元順帝。妥歡帖睦爾能當上皇帝,既是靠文宗皇後卜答失裏與權臣燕鐵木兒的矛盾,更是憑運氣。在他之前的兩位競爭者,立了太子也好,當上皇帝也好,都很快就死了,更重要的是權臣燕鐵木兒也沒過多久就死了,老天爺似乎成心要讓他當上皇帝,而且一當就是三十五年,看來連當皇帝都多半是靠運氣。
妥歡帖睦爾當上皇帝後,有人建議:天下事應該委諸大臣,否則要是陛下自己辦不好,會背負惡名。於是順帝便住在宮裏不出來,將大權交給伯顏、燕鐵木兒的弟弟撒敦和燕鐵木兒的兒子唐其勢。由此可見燕鐵木兒雖然死了,但他的勢力還在。順帝年紀太小,太皇太後卜答失裏開始專擅朝政。她為了製衡當時的權臣伯顏,就說燕鐵木兒遺功卓著,還將燕鐵木兒驕橫跋扈的女兒答納失裏嫁給軟弱的順帝做了皇後。
不久撒敦病逝,伯顏一人獨秉朝政,唐其勢心裏十分不平,一場火並在所難免。唐其勢暗中準備起兵,結果這一消息被老謀深算的伯顏知道了,唐其勢反而掉進了伯顏的陷阱,不僅燕鐵木兒全家沒有幸免,其餘依附燕鐵木兒的大臣也被一網打盡,這其中甚至包括皇後答納失裏。
伯顏最初當宰相,輔佐順帝,遵循舊章,提倡農事,減除雜徭鹽稅,賑濟饑民,還算是個明相。但誅殺唐其勢之後,開始專政自恣,肆行貪暴,買賣官位,“天下貢賦多入伯顏家,四方大員多出其門下”。伯顏在草原貴族的支持下,極力排斥漢人官員,甚至還曾奏請殺死張、王、劉、李、趙五姓漢人,這五姓占了漢人的一大半,認為殺掉他們漢人就鬧不起來了。順帝倒是沒敢答應。到後來,伯顏擅自行刑誅殺大臣,專擅錢穀精兵,甚至宮禁的衛兵都收為己有,最後天下隻知道有伯顏,而不知道有順帝。這樣專橫的權臣終於讓順帝忍無可忍了,他開始謀劃對付伯顏。
伯顏是很老到的人,但結果他栽在了自己親人的手裏。伯顏的弟弟早年侍奉武宗、仁宗,順帝繼位後鎮守北邊。他的兒子脫脫,自幼被伯父伯顏收養,順帝任命他同知樞密院事。伯顏誅唐其勢,脫脫立有軍功,後任禦史大夫。伯顏專權,朝野不平。脫脫與其父親害怕有一天皇帝震怒,遷怒於整個家族,於是決定除掉他。元順帝在伯顏的陰影之下生活得非常不自在,脫脫趁機表達忠心,兩人一拍即合。於是,在伯顏出城打獵之機封鎖了城門,將他驅逐了。伯顏病死在江西途中。大元朝自此江河日下,順帝成了末代君王。
蒙古發跡於草原部落,朝中大多數人都有家族背景,形成了一個個的小圈子,且環環相扣,各以自己的利益為出發點,這勢必使得統治內部缺乏凝聚力,這種激烈的內鬥也最終促使元朝早亡。
在我們鄉土社會裏,不但親屬關係如此,地緣關係也是如此。現代的保甲製度是團體格局性的,但是這和傳統的結構卻格格不相入。在傳統結構中,每一家以自己的地位做中心,周圍劃出一個圈子,這個圈子是“街坊”。範圍的大小也要依著中心的勢力厚薄而定。有勢力的人家的街坊可以遍及全村,窮苦人家的街坊隻是毗鄰的兩三家。
———費孝通,《中國民族性》第126頁,陝西師範大學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