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5章 亡國之君的曆史教訓(2)(1 / 2)

崇禎充分繼承了老祖宗朱元璋的性格,多疑而且喜歡臆斷,甚至於幻想,這正好讓奸臣鑽了空子,致使其得力大將袁崇煥被淩遲處死,而造反軍的實力不斷擴大將朱家的皇陵給掘了。由於崇禎的剛愎自用,聽不進反對的聲音,朝廷的大臣出的點子都是在迎合聖意,沒有人敢講真話。講真話的結局,袁崇煥的結果是最好的例子。這樣一來,崇禎的政策決策勢必局限在皇帝的異想天開上。雖然江山社稷到他手裏已經是被折騰得千瘡百孔,難以回天,但鑒於崇禎的剛愎自用和時常沒有來由的主觀臆斷,明朝亡於他的手中也就不是一個偶然了。

在中國要創造一個奇跡很容易,一下子就會現出使人驚異的成就。但是要保持這個奇跡,中國人卻缺少這種能力。一個人稍稍有一點可憐的成就,於是耳朵就不靈光了。眼睛也花了,路也不會走了,因為他開始發燒。為了兩篇文章就成了一個作家,拍了兩部電影就成了電影明星,當了兩年有點小權的官就成了人民救星,到美國來念了兩年書就成了專家學人:這些都是自我膨脹。

中國人是天下最容易膨脹的民族,為什麼容易膨脹?因為中國人“器小易盈”,見識太少,心胸太窄,稍微有一點氣候,就認為天地雖大,已裝他不下。假如隻有幾個人如此,還沒有關係;假使全民族,或是大多數,或者是較多數的中國人都如此的話,就形成了民族的危機。中國人似乎永遠沒有自尊,以至於中國人很難有平等觀念。你如果不是我的主人,我便是你的主人。這種情形影響到個人心態的封閉,死不認錯,可是又不斷有錯,以致使我們中國人產生一種神經質的恐懼。

———柏楊,《中國民族性》第131頁,陝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三. 短期投資:隋煬帝的悲劇

雄才君主作繭自縛,隋煬帝客死揚州

“我夢江南好,征遼亦偶然。但存顏色在,離別隻今年。”伴隨著人生中最後的絕唱,隋煬帝楊廣安靜地死在了揚州,死在了自己最信任的大臣宇文化及和禦林軍手中。

隋煬帝出生於公元569年,二十歲時統軍征伐江南,成功地取得了戰爭的勝利。三十五歲殺父繼位,成為隋朝的第二代皇帝。

雖然楊廣的登基頗為不光彩,但他也的的確確有些真材實料。自繼位開始,陸陸續續地做了一些大事。

譽為九朝古都的洛陽位於中原,為了便於對東方的控製,隋煬帝繼位後立即在此建立新都。新都是一座七平方公裏的大都市,建好後,其政治、經濟、文化和教育迅速發展,中央和地方政治組織各具規模。洛陽處在國家的中心地帶,可以有效地治理江南,控製北方,鞏固國家。過去在長安的時候,各地的糧食運往長安費時費力,非常不經濟;而到了洛陽便可以很方便地取得糧食,減輕了百姓負擔。這也為後來的唐朝繁榮昌盛打下了堅實的基礎。隨後,他用六年時間完成了世界上開鑿最早、航程最長、最雄偉的一條人工運河,即京杭大運河。大運河連接錢塘江、長江、淮河、黃河、海河五大水係。“商船旅往返,船乘不絕”,大運河的開通對隋唐時期南北經濟、文化交流,維護全國統一和中央集權製的加強,起了重要作用,而且利於千秋萬代,“共禹論功不較多”。大運河連接黃河流域長江流域,連接了兩個文明,使黃河流域、長江流域逐漸成為一體,促使南方的經濟開始騰飛。

公元605年(大業元年),楊廣派大將韋雲大敗契丹,阻止拖延了契丹的崛起強大。三年後,派軍滅了吐穀渾,開拓疆域數千裏,範圍東起青海湖東岸,西至塔裏木盆地,北起庫魯克塔格山脈,南至昆侖山脈,並實行郡縣製度管理,使之歸入中國統治之下。這是以往各朝從未設置過正式行政區的地方。在此基礎上,他陸續地巡遊張掖,親自開拓疆土、暢通絲綢之路,安定西疆大呈武威、威震各國、揚我國威,被西域人稱為聖人可汗。